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軍上將陳誠是怎樣青雲直上,成為國民黨二號人物的?

作者:SOUL迪爾

陳誠軍事集團是國軍中央軍中成立最早、軍史最長、實力最雄厚的軍事集團,該集團崛起於十年內戰時期,以第十一師和第十八軍為核心,時人將十一與十八分別合並為土木二字,故陳誠軍事集團又常被稱為「土木系」。

筆者今天聊聊一下陳誠是如何得到蔣介石的賞識,建立起「土木系」軍事集團的。

陳誠

投靠蔣介石,以炮起家

陳誠,字修辭,1898年生於浙江省青田縣高市一個普通小學教師家庭,1913年考入省立第11師范學校。1919年陳誠投筆從戎,經熟人介紹入保定軍官學校炮兵第八期學習。

陳誠畢業後在北洋軍浙軍第2旅當了兩年少尉排長,眼見在浙軍沒啥前途,他於1924年赴廣州投奔粵軍,當了一名連長。在一次戰鬥中陳誠受傷住院,正巧時任粵軍參謀長的蔣介石前來醫院視察。其他傷兵都痛得恩恩啊啊,唯獨陳誠一聲不吭,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就這樣兩人得以認識。

炮兵連長陳誠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後,陳誠任軍校炮科教官兼炮兵區隊長。某日半夜,陳誠睡不著,就隨手拿起一本《三民主義》翻閱,正巧此時軍校校長蔣介石又巡視路過他的房間。見陳誠在「刻苦鑽研」,蔣介石於是問了他幾個三民主義的問題,陳誠都對答如流。蔣介石非常滿意,於是很快就任命陳誠為新成立的炮兵營第一連連長。

陳誠指揮炮兵第一連,在兩次東征和廣州平叛作戰期間發揮了很大作用,配合黃埔學生軍以少勝多殲滅了陳炯明、楊希閔、劉震寰等部叛軍。戰後蔣介石提拔陳誠為炮兵第二營營長,不久後又提拔他為嫡系第1軍21師63團團長。因為這段經歷,時人都稱其是「三炮起家」。

第二次東征攻克惠州

陰差陽錯,坐擁11師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與國民黨左派人士。其嫡系第1軍21師師長知道自己不受蔣介石信任,便以出家之名暫時隱退,順便賣個順水人情推薦陳誠為繼任師長。這樣,年僅29歲的陳誠就成為少將師長,可謂風光一時。

好景不長,在8月的龍潭大戰中,陳誠因為胃病發作,不得不乘轎指揮作戰。事後第1軍軍長何應欽指責陳誠「乘轎作戰,成何體統」,並將其免職。陳何兩人從此結下梁子,並一直鬥到台灣去。

蔣介石定都南京

為了安撫陳誠,1928年7月全國國民革命軍縮編後,蔣介石任命陳誠為手下六個嫡系師之一的第11師中將副師長。第11師由北伐戰爭中投降的福建軍閥部隊和南京警備司令部的兩個團合編,師長曹萬順並無實權,蔣的用意非常明顯,就是希望陳誠能夠將這支部隊改造為真正的嫡系軍。

在改造部隊上,陳誠確實有些手段。一方面,他從嚴治軍,嚴禁貪汙嫖賭吃鴉片,同時注意改善官兵關係,堅持與官兵同吃同住同訓練,於是很快改善了部隊的精神面貌。

一方面他又把部隊各級中高級軍官都換成自己在黃埔軍校和保定軍校的同學,並在他們的幫助下將師長曹萬順排擠走。從此,第11師便成為陳誠軍事集團的最早起家部隊。

內戰擴軍,不擇手段

隨著國民黨新軍閥之間關係的破裂,新的內戰接二連三爆發,第11師也馬不停蹄地參與其中。在1929年冬的蔣唐戰爭中,陳誠率第11師將唐生智部全線擊潰,並攻佔了唐在漯河的司令部,把他打成了一個光杆司令,得到了蔣介石的嘉獎。

陳誠趁機將徐聲鈺的獨立14旅改編為第11師獨立旅,至此第11師發展為擁有三個旅九個團的甲種師。

反蔣失敗的唐生智

在隨後的中原大戰中,陳誠指揮第11師與西北軍、晉軍接連血戰,屢立奇功,受到了蔣介石「力挫頑逆,居功甚偉」的稱讚,第11師也得以被擴編為第18軍。

戰後陳誠將攻佔鄭州獲得的20萬元賞金,拿出一半贈與一起作戰的友軍第46師上官雲相部,另一半用於分給手下全體官兵和創辦18軍殘廢軍人收容農場,更是得到了輿論的一致好評。

1931年3月,第18軍被調去參與對江西工農紅軍的第二次圍剿作戰,陳誠借口兵力不足,向蔣介石要求擴軍。蔣介石大筆一揮,將錢大均手下裝備精良的教導第3師並入18軍,改編為第14師。

國軍

素以圓滑穩重而著稱的錢大均對此憤憤不平,大罵陳誠是「土匪!王八」,不過還是乖乖交出教導3師,至此第18軍已發展到十八個團42000餘人的規模。

在第二、三次圍剿中,第18軍沒遇到主力紅軍,自身沒多大損失,但卻殺害了一些無辜老百姓。

撤退途中,陳誠示意第11師師長羅卓英突然把友軍第52師余部和第43師包圍繳械,在將其各級軍官悉數替換後並入第18軍,不久之後川軍第59師也被18軍以同樣的方式吞並。對於陳誠的這種粗暴的擴軍方式,蔣介石乾脆假裝不知,不聞不問。

陳誠心腹羅卓英

圍剿紅軍,一落一起

1931年底,陳誠與民國元老譚延闓的三女兒譚祥成婚,由於譚祥同時也是宋美齡的乾女兒,這樣陳誠與蔣介石又多了一層翁婿關係。得益於此,使得陳誠更加青雲直上,每逢危難也能逢凶化吉。

1932年冬,陳誠被任命為第四次圍剿中路軍總指揮,率十二個師與紅一方面軍對峙。不料在次年春的黃陂伏擊戰中,第18軍的52、59師被工農紅軍成建制殲滅,第52師師長李明斃命,第59師師長陳時驥被俘。

還沒等陳誠搞明白是怎回事,第18軍核心部隊第11師又在草台崗遭到伏擊,僅逃脫一個旅,師長蕭乾受重傷。

陳誠與譚祥的結婚照

第18軍遭到如此慘痛打擊,令一向與陳誠不合的何應欽、顧祝同、熊式輝等人心中竊喜,他們一面痛罵陳誠「飯桶,無能」,一面要求裁撤第18軍並將陳誠查辦。為平息眾怒,蔣介石將陳誠暫時撤職,由其心腹羅卓英接任第18軍軍長。

慘敗之後,第18軍不僅沒有被裁撤,反而進行擴編,全軍換裝從德國和捷克進口的新式武器。到1933年7月,第18軍已擁有第11、14、43、67、94、97、98和99共八個師,成為國民革命軍裡實力最強大的一個軍。

不久,陳誠也再度出山,指揮第五次圍剿作戰。這回他吸取了教訓,采取步步推進的堡壘戰術。此時紅軍在左傾教條路線主義者的指揮下,與國軍大打陣地戰消耗戰,最終因傷亡慘重不得不撤出江西根據地。

因為圍剿有功,陳誠被任命為軍委會委員長行營陸軍整理處處長,負責全國陸軍的統一整編。

抗戰前的國軍

未建寸功,抗戰升官

由於陳誠的特殊關照,到抗戰爆發前夕,第18軍連同所屬各師被擴編為第18、54、79、87、94和99共六個軍,其中高級軍官皆由陳誠在黃埔軍校、保定軍校和陸軍大學的校友擔任,陳誠軍事集團已初具規模。

抗戰中,陳誠也是一路青雲直上,先後擔任集團軍司令官、武漢衛戍司令、湖北省主席、戰區司令官、遠征軍司令官和軍政部長等要職,並在1939年被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由於其地位的迅速上升,同僚們背地裡都他「蔣介石的替身」和「第二號人物」等。

抗戰中的陳誠

有趣的是,在抗戰期間,由陳誠親自指揮的會戰如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和棗宜會戰都以失敗告終,由於陳誠連丟武昌、南昌、宜昌三座大城市,被時人諷刺為「三昌將軍」。

這些都沒影響到陳誠的升遷之路,到抗戰結束時,以陳誠為首的「土木系」軍事集團已經發展到10個軍,成為國民革命軍中實力最強大的軍事集團。

內戰不力,終老台灣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撤銷了軍事委員會,將軍事權力集中到新成立的國防部,國防部長雖然由桂軍頭目白崇禧擔任,但實權都掌握在參謀總長陳誠手中。

此時陳誠的權勢達到了巔峰,空軍、海軍和聯勤總司令皆由出身土木系的周至柔、桂永清和郭懺擔任,國防部幾乎變成了「土木系」的俱樂部。

盛極而衰,隨著內戰局勢的逐漸逆轉,陳誠的權勢也逐漸走上下坡路。1947年,陳誠前往東北整頓戰局失敗,東北國軍由進攻被迫轉為防禦。這時陳誠昔日的政敵又紛紛迫不及待得站出來指責他。

在東北的國軍

李宗仁指責陳誠「專橫跋扈」,白崇禧罵他「剛愎自用、指揮無能」,何應欽更是諷刺他「哼!靠土木系能救中國嗎」。許多國民政府國大代表都懇請蔣介石「揮淚斬馬謖」、「殺陳誠以謝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陳誠只能以治病為名暫時隱退。

隨著陳誠軍事集團主力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國民政府最終也一路敗退到了台灣。此時陳誠昔日的政敵如白崇禧、顧祝同、湯恩伯等紛紛被打入冷宮,而陳誠卻再度被蔣介石請出山,主持軍隊整訓、耕地三七五減租和經濟建設等工作,再度走上權勢的巔峰,堪稱國民黨政壇的一顆常青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