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四川的保護神都江堰,為何屹立兩千年不倒?不只是因為工程良心!

學過地理的都知道,對天然河流影響最大的是在河流上鑄造堤壩。因為河流的自然屬性就是流動,而水庫的作用就是讓河流靜止。在中國古代,為了消除岷江上遊的水患,便修築了世界上最早的無壩引水工程——都江堰。從都江堰建成至今,已有近2300多年的歷史。都江堰將成都平原變為了天府之國,與世界上平均壽命不到50年的堤壩相比,都江堰的修築也證明了古人疏導治水原理的聰明之處。

一、是什麽成就了都江堰?

在今天四川成都市區50公里的都江堰市,矗立著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每到清明時節,當地人都會在這裡舉行盛大的慶典。人們圍著都江堰周邊祈福,希望這裡來年風調雨順,而人們所敬拜的神靈就是中國著名蜀郡太守李冰。

李冰之所以從普通人變成神靈,完全是由於他所修築的這座位於岷江上遊的都江堰。在都江堰建成後的20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發揮著分洪與減少水患的作用。而都江堰緣何興起,還要從秦統一巴蜀開始說起。

那是公元前4世紀,秦國為了對楚國形成包圍之勢,大臣司馬錯提議,只有先佔領蜀國,利用蜀國在長江上遊的優勢,才能居高臨下地擊敗楚國。

古蜀文化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從商代開始古蜀文化就應運而生,並創造了盛極一時的三星堆文化與金沙文化。控制了蜀地,就相當於控制了整個四川盆地,而四川盆地從戰略意義上看,更是成為了秦滅楚國的前哨站。

所以秦惠王很快就采納了司馬錯先滅蜀再攻楚的建議。公元前316年,秦國從金牛道一路南下,不費吹灰之力就舉兵滅掉了蜀國,並順利佔領了整個成都平原。公元前280年,秦軍又順岷江而下,利用長江水運舉兵伐楚。但後來由於糧草問題,這一計劃被迫擱淺。

這次對楚國的戰爭,說明秦國利用蜀國作為前哨進攻楚國的策略有漏洞,因為當時訓練士兵與操練軍隊主要都在原來蜀國的中心廣漢與成都一帶,但是造船與糧草的運輸都在岷江上遊進行,而士兵與軍械從成都到岷江至少要走50多公里的陸路,這樣在作戰時就很難補充兵源

後來李冰任職蜀郡太守時,秦王決定對岷江進行大規模的改道,以滿足軍事上的水運之需。

那如何才能讓岷江的水過成都呢?

李冰最終決定在岷江上遊建立一個既能引水又可防洪的水利工程。後來秦王為了支持李冰,派兵10萬(一說5萬)幫助李冰建設這個水利工程。

二、都江堰是怎麽修築的?

李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終決定在今天龍門山與成都平原交匯處的山地間建立都江堰水利工程。人們先是利用竹子製作成可以運輸的籠,然後將鵝卵石放入到籠中,之後渡船將石頭拋入江心。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岷江河道之間出現了一個近似於魚嘴的堤壩,將岷江水分為內、外二江,內江主要的作用是灌溉,外江的作用主要是防洪分流,而內江就引入了成都平原附近,這就是今天都江堰上著名的魚嘴。

李冰在修築都江堰時,為了達到對成都平原有效的灌溉,於是對岷江的水進行了兩次分流,其中這第一次的分流就集中在了魚嘴身上。魚嘴的作用是分水,岷江出了山口以後,江水中的魚嘴就開始對江水進行第一次分流,被魚嘴分出的岷江叫做內江,而在魚嘴之外的岷江稱為外江。

但問題是,從甘肅與四川之間發源的岷江,卻被一座大山給擋住了!岷江是長江上遊地區一條重要的支流,由於海拔落差太大,岷江水流十分湍急,而且經常容易出現洪澇。在都江堰未修築之前,岷江更像是一頭脫韁的野馬,一發不可收拾。特別是今天成都平原西北的玉壘山,是內江河流的必經之地,大山阻擋了岷江東流的勢頭,常常導致岷江東邊乾旱,而西邊洪澇。

所以要建都江堰,必須想辦法打通玉壘山這個障礙。在沒有現代機械的古代社會,古人是如何開山的呢?

其實古人多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先是用火在石頭間燃燒,然後澆上冷水,最後再開山,李冰用了整整8年時間,終於將玉壘山劈開了一條豁口,讓水流可以順利地流入成都平原,這就是著名的“寶瓶口”。

寶瓶口的出現讓岷江內江的水可以源源不斷地流入成都平原,而此時世界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才宣告完工。

在四川當地有一句諺語,即“先有都江堰,後有天府國”,意思很明顯,即在都江堰修築之前,成都平原的水患是無窮的,但是都江堰的修築,卻讓這個曾經水患不絕的成都平原變為人們所熟知的“天府之國”

後來隨著秦國國力的增強,最終在公元前223年滅掉了長存近600年的楚國,2年後秦並六國,統一天下。

都江堰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無壩引水工程,整個工程是一套完整的符合自然結構的水利灌溉樞紐,主要由寶瓶口、飛沙堰與魚嘴組成。

都江堰一個最令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它完全遵循了自然規律與河流自身的流動屬性,而不是像今天那樣通過外力修築堤壩,通過阻礙河流前進的方式來達到防洪與排澇的作用。

文史君說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獨一無二的典範,也是中國水利工程歷史上的傑作,從早期為了滿足軍事需要而建,到後來讓成都從水患澤國一躍變為聞名天下的“天府之國”,最大程度地發揮了經濟效能。都江堰的修築匯集了古人的超絕智慧,反映了那個時代科技的發達與水利技術的高超,還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哲學理念。或者說,正是由於順應了尊重自然的哲學理念,都江堰才能屹立兩千年而不倒!

參考文獻

鄒逸麟:《中國歷史人文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六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中國國家地理》(四川專刊下),2003年第7期。

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中國國家地理》(長江專刊),2019年第10期。

魯西奇:《中國歷史上的空間結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

(作者:浩然文史·禹貢行者)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账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