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董局中人:現在的觀眾,不好糊弄

作者|李春暉

毫無疑問,在《古董局中局》用新奇的鑒寶元素吸引觀眾的同時,也被越來越專業的觀眾用放大鏡鑒定著它這件“古董”的成色。雖然沒有王剛老師拿著大錘子出來比劃,但對今天的片方而言,口碑可是比錘子還狠的命門。

還好,豆瓣評分7.2。《古董》這部頂著過高期待值登場而危機四伏的大熱IP改編劇,沒被砸爛。

雖然“機遇與挑戰並存”都被說爛了,但改編馬伯庸原著確實就是存在這樣的風險。一方面,馬親王粉絲遍天下,且都是互聯網高度活躍分子,是最好的“自來水”;另一方面,這也是群挑剔、有充分歐美日劇觀影經驗、可以專業“鑒寶”的粉絲。《古董》要得其青眼,殊為不易。

行業劇不好拍,大家都知道。特別是國產行業劇,是長年的吐槽重災區。特別是古董行這樣一個充滿奇人異事的地下江湖。古董是《古董局中局》的戲眼,“造假”也就成了開發、出品、製作方壹加傳媒的重要功課。

從最終的呈現和觀眾口碑看,演技和製作也確實成為《古董》被觀眾普遍點讚的部分。

而當硬糖君專訪了壹加傳媒的《古董》開發和製作團隊,發現比起匠心、投入、人才這些好劇製造的老生常談,《古董》的製片流程更值得關注——創製一體的模式,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時間和成本的浪費,也確保了劇集品質的穩定優良。

或許,各種“天價片酬”、“劇集注水”的監管從來難以治本,工業化生產才是國產劇品質提高的關鍵突破口。集齊一堆優質食材做不出一道好菜,可能是下鍋的時間和火候錯了。

假古董背後的真功夫

在出品人、總製片人孫合彬邀請吳鎮擔任《古董局中局》美術指導之前。他們已經在《狄仁傑通天帝國》、《大魔術師》裡已經合作過。吳鎮在《墨攻》《投名狀》《三少爺的劍》等電影中,與徐克、陳可辛、爾冬升、張之亮等一線導演合作,且從未涉足過電視劇領域。

吳鎮工作照

但對於他來說,《古董》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光是前期勘景就投入大半年。在《古董》中,古董界的最高權威是一個叫“明眼梅花”的神秘組織,門類體系、傳承分明。而要用影像呈現這一過程,做到“以假亂真”,劇組同樣要重建自己的古董知識體系。

吳鎮先是查找了大量關於瓷器、青銅器和其他文玩雜項的書籍。為了找資料,美術團隊還跑到文物市場、二手書網站各種淘書。

“劇本已經有準確描述的一些道具,我還是需要查找史料和工具書來落實它。比如父辛爵,我們查了以後發現有兩款都叫父辛爵,可形製完全不同,我們就要反過來和編劇溝通,究竟採用哪一款。”吳鎮說。

而相比劇中講述的專業文物造假,劇組的文物複刻遠沒有那麽多時間去精雕細琢,甚至有時會讓吳鎮“抓狂”——對於關鍵道具佛頭,劇組一連作廢了三個。

“我就覺得它不達標。它的形態、神韻、皮膚、臉部輪廓的弧線還不夠,再一個就是質感不夠好。”吳鎮表示,最後自己要求用最好的材料,這之中有幾次反覆,所以壓力也很大,預算的重心也要向這些重要道具傾斜。好在,孫合彬不遺余力的支持和道具師馮帥團隊的努力,讓一切最終得以實現。

佛頭

有史料可循的單體道具猶如此,對文字中想象奇崛的場景的可視化就更加困難。小說中的鄭家祠堂是一場重頭戲,劇組在全國采風,終於在陝西關中的一個民俗博物館找到“同款”。

可是這個“同款”祠堂畢竟也不是照著馬親王腦海裡的樣子造的。該有門的地方沒有門,該有機構的地方沒有機構。更何況人家本身就是文物,絕不可能劇組再去後期改造。

最後,劇組只好對不一樣的部分進行了1:1複刻,在攝影棚裡搭建機構。再通過對原祠堂無損改裝,最終剪輯達成效果。

“有些場景,一開始在劇本裡寫得並不那麽細致、準確。跟吳鎮老師溝通後,他會有更專業更全面的考慮。他跟我講,所有的場景、布置都是為講故事、做人物服務的。一段戲,用外景還是內景?做得開闊還是封閉?房屋是否需要做舊,甚至看起來殘破不堪?包括色彩、質感……都需要配合故事和人物,爭取達到1+1>2的效果。”《古董》編劇劉殷實介紹。

鄭家祠堂動態預演圖

而這種對細節的精益求精,也不會被今天的“專業化”觀眾所辜負。知乎網友@張錦雲就指出,《古董》中藥不然研究所的掛畫,正是維米爾的《繪畫的藝術》。這幅畫和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作品相比,尺寸大出很多。

“據考證當年維米爾畫這幅畫的目的,就是掛在家中炫技,以此招徠生意。所以這幅畫擺在藥不然的研究所,兩個人鬥法的時候出現,用意再合適不過。”@張錦雲寫道。這樣的觀察力和知識面,硬糖君也是自歎不如啊。

出效果:時間>金錢

儘管可能會令部分影視創作者感到無所適從,但普通觀眾的“專業化觀影”已經是大勢所趨。他們樂於並擅長談論演技、台詞、調色、特效、燈光、服化道、鏡頭運用……這些談論又被口碑社區迅速放大和傳播,

“我老家的朋友不是這行的,但他們也會說:這個戲一定是棚拍的,一看外面雪山上的光就不是真光,一定是打光打出來的,還打錯了。我都傻了,我說天啊,你們是看影評了嗎?沒有啊,人家就給我分析一堆。”《古董》編劇劉殷實回憶被觀眾“教育”的經歷。那一刻,他深深覺得“我們不能再自作聰明了,我們騙不了他們了,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每個觀眾。”

海螺峰勘景圖

而服化道、畫面效果又是第一時間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東西,因此吐槽“五毛特效”或誇獎“服化道良心”就成為如今劇評影評的標配。

一個經常讓群眾感到疑惑的問題是:一些自詡過億投入的作品,經常呈現出來的也是“五毛特效”、“摳圖演技”。以前我們常將其歸因為“天價片酬”擠壓了製作費,這當然也是重要原因。但隨著片酬被限、新人輩出,另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就是製片流程和創作過程出了問題。

效果沒出來,投資人委屈:我錢花到位了啊。但人家乾活的美術特效也委屈啊:一,我沒拿到那麽多錢;二,您給這點時間,真就夠快工出糙活的。

美術勘景圖

創製一體的製片流程,是壹加傳媒提出的解決方案,並且已經在漫改劇《快把我哥帶走》和懸疑劇《古董》中成功實踐。

所謂創製一體,就是在劇本創作階段,就讓各個環節的關鍵人員參與進來。如此一來,先統一定下項目總體方向和審美需求,降低了編劇的試錯成本,確保了穩定高效的輸出。

美術勘景影像

在《古董》的開發過程中,從前期的劇本創作開始,美術便參與進來,包括概念設定、置景、道具。而編劇也跟隨美術組完成了全程的勘景工作,從實際出發對劇本做調整,產生真正可用的劇本。

“以前我們拍戲,多數情況下劇本寫完以後編劇就離開了,然後才有美術等各部門進入,接著發現很多東西是無法實現的。後面就會產生很多復工、損耗。而且這種創作和製作分離,就導致了很多效果很五毛。”《古董》編劇劉殷實分析。

四悔齋內外景美術氛圍圖

而在創製一體的模式下,早在2016年,劇組已經將劇本交給動作導演江道海。因為要增加古董江湖的傳奇色彩,增加視覺上的可觀性,《古董》在開拍時就定下了要“文戲武拍”,有大量鑒寶動作設計。“我們說你看一下能不能拍,萬一落實不了,我們就別寫這個了。”編劇心裡忐忑。

江道海是香港著名國術指導,且以設計小動作聞名,經典電影《賭神》、《賭聖》、《天下無賊》等電影裡面的小動作都出自他手。他出身魔術世家,一手牌技更是出神入化,號稱香港賭片背後的最大功臣。《古董》的製片人孫合彬曾與他合作過電影《大魔術師》,因此拍《古董》也特意請他出山。

但江道海拿到劇本後,卻遲遲沒有回音。編劇劉殷實以為“人家肯定覺得很不靠譜”。結果一個禮拜後,對方直接發了demo過來,動作呈現比編劇腦海中的更令人驚豔。編劇於是更放下心來創作,最終劇中“懸絲診脈,隔空斷金”“天狼涉水,燕子掠波”“織女穿梭,天外摘心”等鑒寶動作設計,均出自江道海。

動作DEMO與實拍對比

美術全程參與,布景也不再是光為了造型美感,而是更追求與劇集氣氛、人物心理的配合。《古董》的置景鍾劍偉,從1980年代起即投身影視布景和道具製作,《木乃伊3》《長江七號》《捉妖記》《十二生肖》《三少爺的劍》都出自其手。《古董》中機構、山洞設計均源於其對畫面敘事的綜合把握。

墓道美術氣氛圖

墓道設計方位圖

墓道設計動態預演

“拍《古董》的團隊總共有十幾位美術組的同事,有的是負責概念圖設計,有的是負責道具設計,還有是負責施工設計……我們是一個綜合流程。道具這邊還會增加特殊道具崗位,就像戲中藥不然的鑒寶箱,它有很複雜的機構,抽取各種小暗門來證明他的專業性。”吳鎮介紹。

藥不然百寶箱道具設計圖

其實不論是道具置景還是後期特效,時間的效果可能還要大於金錢。“如果只有一兩個月時間做特效,幾千萬和1個億,出來的效果可能差距不大。”編劇劉殷實表示,“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你後期再進入,很多東西完成不了,那就更花錢。但是前期做好準備工作,其實更省錢。”

創製一體的性價比

省錢還是費錢,這是個問題。

創製一體的模式要求原本有活兒再來的美術,和乾完活就能走的編劇,都要提前幾個月進組、長期跟組,額外的一筆“坐班”工資是少不了的。

但在壹加傳媒CEO、《古董》製片人孫合彬看來,創製一體、提前磨合可以避免浪費和確保實現效果,多付點工資不虧。

如果一個主景浪費掉,就是上百萬;如果耽誤一天的拍攝周期,整個組就是幾十萬。你去付提前進組的工資,一個月又能有多少?為了最終的呈現效果,也為了最終的省錢,早進比晚進要好得多。”孫合彬這樣一算账,就打消了編劇劉殷實的疑慮。

硬糖君猜,孫合彬大概也是用同樣的方式說服了一堆大咖美術指導的加盟,還跟組這麽久,只有做出好作品,才能確保自己的時間、金錢和才華都不被浪費。

在《古董》之前,孫合彬與吳鎮合作過電影《大魔術師》。《大魔術師》也是第一部魔術題材的國產片,共同的創作理念和對創新行業題材的興趣,讓吳鎮第一次接下了網劇作品的美術指導。

“這種創製一體的新模式,我們美術是最早要進去籌備的。這時候我們就不能簡單帶著美術思維,必須要帶著導演思維,甚至是特效思維和製片思維才可以。”吳鎮分享自己的心得。

所謂導演思維,就是美術要知道場景道具是如何配合畫面敘事的;特效思維就是在前期搭景中就考慮後期特效實現;製片思維是美術也要考慮預算的分配和平衡,不能一味追求質感。

美術指導吳鎮測試機構設計

影視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將編、導、演、製這些生產要素單一化,很難完成系統化、工業化的內容生產。演員抽空演幾天,嫌製景麻煩就摳圖,前期粗糙全靠後期,後期時間又來不及……一個個環節失控下的巨製爛片,我們已經見過不少

不少人將工業化誤解為流水線粗製濫造,卻忘記了工業化的價值觀是精密細致的製作流程。製作者先有代入感,劇情才可能靠譜,邏輯才可能自洽,情感才可能真實,觀眾才可能感同身受。

“我們要把一個產品從粗放型的‘我想差不多有人會買’,變成‘我知道誰會為了什麽消費,通過什麽管道消費多少’,這是我們產業化思維進步的一個過程。工業化就是用合理的流程去對抗不確定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性價比,並確保最終的完成度。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做出超越審美預期的好東西、新東西,這是我們的追求。”胡漾說。

懸疑劇也好,漫改劇也罷,雖然都是高於生活的創作,但卻也是高級的真,觀眾需要的是自我的投射和想象,是造夢的故事和真實的情感。工業化流程下的慢工出好戲,或許才是未來的主流模式——畢竟,不管是觀眾自己還是製片方都已經明白,現在的觀眾,不好糊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