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能見度】跨過母乳餵養的那些坎兒

不久前,在陝西省西安市曲江一家商場,一場以「因為愛 所以哺乳」的快閃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圍觀。高祥斌 陳飛波攝影報導

母乳是媽媽給新生兒最好的禮物,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之婦幼健康促進行動》繼續倡導0~6個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然而,說起母乳餵養,很多媽媽滿腹辛酸苦辣:堵奶、乳頭皸裂、乳腺炎,疼痛更是哺乳期間的常事;假期短、工作忙,難以堅持長期哺乳;奶量少、回奶快,擔心寶寶吃不飽;公共場所母嬰室不足,只能躲在角落或衛生間哺乳;各類奶粉資訊滿天飛,缺乏科學的母乳餵養知識……

堵奶、乳腺炎是家常便飯

上海市徐匯區的劉蘭今年3月「晉級」媽媽。在兒子出生前,她就堅定了純母乳餵養的決心。在5個月的母乳餵養道路上,各種小插曲不斷,令這位新手媽媽五味雜陳。「從最初哺乳時的煩躁、焦慮和疼痛,到現在享受哺乳,有一種大大的被需要感,整個過程還是蠻奇妙的。」劉蘭說。

「從產檢開始,醫生護士就一直向我宣傳母乳餵養的好處,醫院的孕婦課堂也講了很多相關知識,例如哺乳的正確姿勢、如何增加奶量等。所以,我告訴自己,無論有什麼困難都要盡量克服。」劉蘭感慨道。和很多母乳餵養的媽媽一樣,她在哺乳過程中堵過奶,患過乳腺炎,乳頭一度被寶寶咬破,其中的痛難以言表。

寶寶的吸吮是最好的「催乳劑」。為了「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在劉蘭順產生下兒子後不久,護士就把孩子抱到她身邊,指導她用正確的餵養姿勢,嘗試讓寶寶吸吮乳房。但是由於劉蘭天生乳頭凹陷,寶寶多次嘗試卻始終沒有完全含住乳頭,不停地哭鬧。

護士馬上用了「六步按摩法」為劉蘭按摩乳房,並幫助寶寶增加吸吮次數,刺激乳汁分泌。忙活了一陣,寶寶終於吃到了珍貴的初乳。劉蘭說,雖然開始哺乳的不順利讓她有些慌亂,但與後來的乳腺炎相比,簡直算不了什麼。

「寧願再經歷一次順產的疼痛,也不願得一次乳腺炎。」由於總是堵奶,在哺乳大約4個月時,劉蘭患上了乳腺炎。體溫升到41攝氏度,胸前的「大石頭」又腫又痛,一點碰不得,連衣服也穿不上。身體輕輕動一下,都會引起巨大的疼痛。更要命的是,這樣的疼痛持續在加重。

「我這種順產沒打無痛針、沒流過眼淚的女漢子,卻在排奶時鬼哭狼嚎,哭著喊著『一秒鐘也不想再餵奶了』。明明痛得不行,還要下狠手把乳汁都排出來,不僅要排,還要勤排。可是等到乳腺炎好了,我又不捨得回奶了。」劉蘭說。

很多母乳餵養媽媽還會經歷的,就是乳頭皸裂。劉蘭的乳頭被兒子吸破過兩次,痛到不行。按照護士的叮囑,一旦出現乳頭破損,劉蘭便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待傷口癒合後再行哺乳。幸好,當時她另外一側乳房還是健康的,因此寶寶的母乳餵養一直沒斷。

劉蘭告訴記者,在新手媽媽母乳餵養「打怪升級」的路上,專業人士給了她不少指導。「現在很多醫院、婦幼保健院都有母乳餵養熱線,幫助產婦、家庭解決在母乳餵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困惑。但如果在哺乳期間發現乳房脹痛、乳房結塊、發熱等不適,就要及時到乳腺外科門診就診了。」

「辛苦是肯定的,可是回想起那些時光,依然覺得很幸福。儘管自己痛得滿頭大汗,但看著小傢夥依然在甜甜地吸吮著,吃完奶還會露出滿足的笑容,一切都是值得的。」劉蘭微笑著,眼神堅定。

爸爸不應再做局外人

「媽媽的餵養姿勢要正確,讓寶寶的身體貼近媽媽,寶寶的頭、頸和身體都要得到支撐,寶寶下巴貼近乳房,鼻子對著乳頭。媽媽將手貼著胸壁,拇指在上方,用食指托住乳房底部,避開乳暈部分……」8月的一天,在吉林省婦幼保健院的孕婦課堂上,護士長正在為準爸媽們普及母乳餵養知識。

一位陪妻子一起聽課的男士聽得全神貫注,還不時地做著筆記。他叫王棟樑,已經是一名3歲女孩兒的爸爸,二寶的預產期則在9月中旬。母乳餵養不單單是媽媽的事情,爸爸的幫助和支持也非常重要。孕婦課堂下課後,記者採訪了這位準二孩爸爸,本來是想聊一聊他的體會,沒想到聽到的卻是他的「懺悔」。

「以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責任感爆棚的寶爸,哺乳這事兒幫不上忙,所以更加努力地打拚事業,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後來,我才慢慢意識到,其實我做得一點也不好。」王棟樑不好意思地瞟了一眼妻子,撓了撓頭。

王棟樑的妻子不是全職媽媽,寶寶4個月大時就上班了,好在工作朝九晚五,每天下班後可以回家帶孩子。而王棟樑經常加班,回家時妻子和女兒已經睡了。女兒1歲以前特別愛哭,雖然王棟樑愛孩子,但也對此有些不堪忍受。所以,即便是周末,他也經常找個理由,短暫避開一下,找朋友喝喝酒、聊聊天。

王棟樑說,妻子的母乳量從一開始就不是很充足,按照醫生的說法,隨著寶寶的吸吮和膳食營養的調整,母乳量會有所增加。可是那段時間,他總是懷疑孩子吃不飽。「有好幾次,都準備去沖配方奶粉。」為了說服他,妻子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來,放到有容量刻度的奶瓶中,證明奶量是夠的。「母乳餵養需要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很抱歉,那個時候,我沒有做到這一點,甚至是在拖後腿。」王棟樑感到特別慚愧。

在王棟樑妻子的回憶中,母乳餵養期間,她最缺少的就是睡眠。白天帶孩子,夜裡還要起來幾次,給孩子餵奶、換紙尿褲。有時,她會突然醒來,就是擔心孩子餓了或是尿了。

「妻子說,醫生告訴她『媽媽睡眠不夠,也很可能導致奶量不足』。可我總不以為然,有時甚至會說妻子『怎麼變得那麼矯情』。我真誠地向隻喝了4個月母乳的大寶道歉,向辛苦的寶媽道歉。這一次,我一定要當好後勤部長,為妻子做好服務,努力讓二寶喝母乳到2周歲。」王棟樑說。

母乳是早產兒的「救命葯」

結婚8年,南京市的夏女士和丈夫一直都期盼有個孩子。去年年底,女兒的出生讓他們得償所願。可是,女兒卻是個早產兒,胎齡僅有7個多月。「出生後我連仔細看一眼都來不及,孩子就被送進了保溫箱。」一想到女兒沒有媽媽的懷抱,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保溫箱裡,夏女士的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流。

「孩子已經早產,營養更要跟上。」夏女士說。醫生告訴她,對於胃腸道未發育成熟、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免疫力較弱的早產兒來講,母乳不僅是提供營養的食物,更具備「治療」功效,是挽救生命的「良藥」。於是,夏女士每天定時擠出母乳,準時準點地讓孩子爸爸送到護士手中。

後來,孩子情況穩定了一些,醫生便建議夏女士嘗試袋鼠式護理。也就是,媽媽或爸爸像袋鼠一樣將寶寶擁抱在胸前,保持皮膚與皮膚的持續接觸,讓寶寶感受到媽媽或爸爸的心跳和呼吸,從而使寶寶有安全感。

按照醫生所說,夏女士在女兒出生第30天做起了袋鼠式護理。效果出奇的好,原來需要護士按摩才能排便的寶寶,在袋鼠式護理後的第3天可以自行排便了。夏女士感覺女兒幾乎天天有變化,而她分泌的乳汁也多了起來。

經過近百個日夜的精心治療與細心呵護,夏女士女兒的健康狀況有了喜人的變化:體重從600多克增加到2150克,身長從25厘米長到40多厘米,各項生命體征穩定,經口餵養奶量每次約60毫升,達到出院標準。看到寶寶越來越健康,夏女士一家別提多開心了。

夏女士說,由於早產,女兒長得比其他孩子慢一些、小一些。醫生告訴她,只要堅持母乳餵養,定期複診,「不會有大問題」。可沒想到,家裡其他人尤其是婆婆並不這麼想。孩子剛過了5個月,婆婆就時不時念叨著:「孩子長得這麼小,一看就是營養不夠,趕緊換奶粉吧。」

「母乳真的是媽媽給寶寶最好的禮物,現在寶寶長得已經基本追趕上了足月出生的孩子。我也想對在各種謠言和質疑中搖擺不定的母乳媽媽們說,只要你堅持,那就排除干擾,無論你承受了多少次孤軍奮戰的辛酸,經歷過多少個憔悴不堪的不眠之夜,相信我,這將是你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堅持。」夏女士說。

給職場媽媽多一些幫助

產假結束回歸職場後,堅持母乳餵養就更難了。

李穎是北京市某醫療機構手術室的一名護士,休完產假回歸工作後的種種壓力讓她差一點兒放棄母乳餵養。

上班後,李穎成為「背奶媽媽」,每天凌晨5點多起床吸奶,給寶寶備足白天的新鮮口糧。手術室的工作節奏很快,李穎經常想不起喝水,吃飯也是匆匆幾口,剛空下來想吸奶,病人來了。很快,李穎的奶量急速下降。身為護士的她深知母乳的好處,很擔心這樣下去奶媽生涯會就此結束。

李穎說,護士長和一起搭班的同事看出了她的焦慮,經常提醒她多喝水,多吃高蛋白、高鈣的食物,讓她注意勞逸結合。同事們知道她在吸奶,病人來了,都會主動替崗。吸出的奶可以儲存在醫院專門為女職工哺乳準備的冰箱裡,下班帶回家做寶寶的口糧。慢慢地,李穎的奶量又提高了,心情也慢慢開朗起來。

「就這樣,母乳餵養我堅持了一年,同事們還經常鼓勵我,讓我繼續堅持下去。在應對各種狀況的過程中,我逐漸成長了,慢慢成為一個有擔當的母親。」李穎笑眯眯地說。

李穎說:「除了自己堅持和身邊人的支持,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能給母乳媽媽『一平方哺乳室』。」有一件事,至今令她感觸頗深。產假期間,好久沒見的朋友約李穎去逛街散心,可是剛到商場,孩子就哇哇大哭起來,似乎是餓了。從商場服務人員處得知,商場沒有設立哺乳室,廁所又不衛生,她只好趕緊找個樓梯的拐角處給孩子餵奶。不巧有幾個人經過,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她,為了孩子,她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餵奶,可是那種感覺讓人難受極了。

新手爸媽,需要幫一把

根據《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國民營養計劃》,到2020年,我國0~6個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應達50%。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純母乳餵養率僅為29.2%。在提高母乳餵養率面前,還有許多障礙要突破。

「不只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

「純母乳餵養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愛嬰醫院發展基金管委會副主任丁冰說,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可以提供嬰兒健康發育必需的全部營養,「母乳餵養不只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相關研究顯示,母乳餵養的時間與奶量跟孩子的認知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等正相關。此外,堅持母乳餵養對新媽媽也有好處,比如促進產後體重下降,降低卵巢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生率等。

對早產兒、嚴重感染患兒、手術後患兒、牛奶蛋白過敏導致嚴重營養不良的患兒以及腫瘤放化療患兒來說,母乳不單單是口糧,更是「藥物」。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母乳庫負責人、臨床營養科主任劉喜紅介紹,早產媽媽的乳汁裡除含有大量的抗體、生物活性成分外,還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礦物質,更利於早產寶寶的快速生長;另外,早產媽媽的乳汁中含有多種生長因子,能促進寶寶腸道的生長和成熟,減少餵養不耐受,減少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感染等問題發生。

對於患病嬰兒母親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哺乳的情況,自2013年起,廣州、南京、上海等地已經陸續建立了一些母乳庫。劉喜紅說,根據患兒的病情,醫生會開具相應處方,將母乳庫的母乳免費提供給患兒使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倡議,如果在全球範圍內施行最佳的母乳餵養,每年可以預防82.3萬多名兒童和兩萬名母親死亡,並減少每年約30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寶寶出生後儘快母乳餵養,6個月內應純母乳餵養,最好母乳餵養到孩子兩歲以上。

專業宣教改變知易行難

婦產科專家、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原院長段濤教授認為,導致我國純母乳餵養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社會對母乳餵養的認識不足,以及缺乏針對母乳餵養難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和配套措施。

作為婦產科專家,段濤非常重視健康科普,堅持每周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撰寫發布相關科普文章。在他看來,公眾對母乳餵養存在不少誤區,包括認為「母乳沒那麼好」「牛奶、配方奶粉等母乳代用品可以完全替代母乳」,以及對母乳餵養的困難準備不足等。

「對很多新手媽媽來講,產後頭三天的母乳餵養其實是非常大的挑戰,可能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母乳不足等。如果事先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很可能一下子就手足無措了。實際上,一般經過產後頭三天,後面的母乳餵養過程就會比較順利。」段濤說,很多人認為母乳餵養是自然而然的,而事實上,新媽媽在產後初期可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需要做好相應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

專家指出,應通過進一步加強對母乳餵養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提高公眾對母乳餵養知識的認知。醫療衛生機構應發揮核心作用,為嬰兒母親提供從孕期、分娩至產後的全方位的母乳餵養宣教和專業技術支持。

愛嬰醫院是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餵養的重要陣地,我國已有7000多家愛嬰醫院。據丁冰介紹,根據《愛嬰醫院覆核標準(2014版)》要求,愛嬰醫院全體員工都應在崗前、入職及在職期間接受母乳餵養專業培訓。為提高我國6個月純母乳餵養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愛嬰醫院發展基金近期組織開展了愛嬰醫院母乳餵養專業培訓項目,免費為愛嬰醫院醫務人員提供《促進母乳餵養成功10項措施——愛嬰醫院母乳餵養指導20項知識與技能培訓》視頻課程,採用「互聯網+」培訓模式,讓基層婦幼健康工作者零距離接受權威專家的指導。

保障母乳餵養須完善立法

假期保障對推動母乳餵養非常重要。相關研究發現,獲得了6個月或更長產假的婦女,在嬰兒出生頭6個月保持母乳餵養的概率高出至少30%。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母乳餵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也明確指出,產假較短製約繼續母乳餵養。調查發現,86%有帶薪產假的嬰兒母親可休產假不足6個月。在6個月內已經恢復工作的母親給孩子斷奶或添加配方奶粉及其他輔食的可能性,顯著高於沒有恢復工作的母親。工作場所設施不能滿足母乳餵養的需求。32.8%正規就業的嬰兒母親沒有享受到每天1小時的哺乳時間。

此外,《中國母乳餵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強調,父親的態度對母親純母乳餵養行為的影響尤其重要,那些得到爸爸支持的家庭,6個月內嬰兒的純母乳餵養率顯著高於不支持母乳餵養的家庭。爸爸的作用有多重要?以成功母乳餵養而聞名的越南為例,一項研究表明,父親參與母乳餵養,使越南北部地區早開奶率從40%倍增至81%。父親的參與包括學習母乳餵養知識,接受健康機構培訓和輔導等。

目前,我國產婦的假期主要由產假和計劃生育獎勵假組成。國家法定的產假為98天,《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的生育獎勵假,具體時長由省一級立法規定,各省情況不一。其中,有6個省市達3個月,15個省市為兩個月,9個省市僅有1個月。也就是說,只有6個省市可以保障6個月假期。此外,多地的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也規定了男方有陪護假或護理假,一般為15天~30天,但落實情況並不樂觀。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為保障母乳餵養,應完善產假制度的相關立法,從國家法律層面將產假延長至6個月,為嬰兒母親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同時,應採取相關措施積極鼓勵工作部門為母乳餵養提供支持,例如設立哺乳室,允許哺乳期女職工有彈性工作時間和彈性工作方式,以充分保障哺乳期母親在恢復工作後能夠繼續母乳餵養。此外,提高父親的陪護假期並使之落地也是努力的方向,國際上已有相關的立法可以借鑒,如美國規定父母均有12周的兒童照顧假,瑞典規定父母均有6個月產育假期等。

促進母乳餵養成功10項措施

(2018版)

1. a:完全遵守《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和世界衛生大會相關決議。

b:制定書面的嬰兒餵養政策,並定期與員工及家長溝通。

c:建立持續的監控和數據管理系統。

2. 確保工作人員有足夠的知識、能力和技能以支持母乳餵養。

3. 與孕婦及其家屬討論母乳餵養的重要性和實現方法。

4. 分娩後即刻開始不間斷的肌膚接觸,幫助母親儘快開始母乳餵養。

5. 支持母親早開奶,維持母乳餵養以及應對母乳餵養常見的困難。

6. 除非有醫學指征,否則不要給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提供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或液體。

7. 讓母嬰共處,實行24小時母嬰同室。

8. 幫助母親識別和回應嬰兒需要進食的跡象。

9. 告知母親使用奶瓶、人工奶嘴和安撫奶嘴和風險。

10. 出院協調,以便父母及其嬰兒能夠及時獲得持續的支持和照護。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文:健康報記者 甘貝貝

編輯:管仲瑤

審核:曹政

↓↓↓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6Y5G8EPT】獲取授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