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為駐美記者,家鄉武漢的我去了紐約首家“方艙醫院”

抗疫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慶幸的是,紐約終於開始積極應對,但願一切還不算太晚。

記 者 | 吳 雪

受訪者 | 許 可

“紐約,會成為下一個武漢嗎?”3月21日,當我在電腦上敲下這行字時,我開始擔心這個生活了6年的城市安危,而在紐約3月1日報告首個確診新冠病例時,我並沒有特別想過這個問題,那時華盛頓州西雅圖郊外的一家養老院,短期內出現了大量長者確診死亡病例,紐約還沒有處在疫情風暴的中央。

但現在不同了,從疫情蔓延的速度來說,紐約已經成為了美國的武漢,這並不奇怪。作為一家華文媒體的駐美記者,我住在高樓林立的曼哈頓附近的高層公寓,這個擁有860萬人口的紐約市人口密度極高,與典型的美國大農村車輪上的城市有著天壤之別,在沒有嚴格控制人口流動的政策下,病毒快速傳播並感染大量人群不可避免。

3月初的美國街頭,戴口罩的人寥寥無幾 受訪者供圖

作為一個在紐約的武漢人,春節時,我的家鄉剛剛經歷了艱難時刻,每個武漢人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兩個月後,疫情震轉運站移到了我所在的紐約,每天看著飆升的數字,我比其他人更能感同身受。我是一名記錄者,希望把真實的情況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N95口罩重複用 隻穿簡易防護服

3月22日,紐約出現了武漢早期醫療資源的擠兌、醫護人員物資急缺的情況,為了核實這一情況,我電話聯繫上了醫師協會的朋友,採訪了多家紐約的醫院,對方回復近日來的確因為物資告急紛紛向外界求援。一些重症監護室的醫生的簡陋防護讓人看著揪心,長島北岸大學醫院急診科危重科主任周秋萍對我說,他們缺乏護目鏡和面罩,沒有正規的防護服,只有穿防接觸隔離服作為代替。

紐約某醫院醫生們的防護裝備,只有一次性醫用口罩和非密封防水隔離衣 受訪者供圖

州政府雖然提供了個人防護用品,但因為在分發上沒有那麽及時,消耗量大,經受不了持續確診病例新增對醫療系統的考驗。有的醫生不得不重複使用N95口罩,甚至一次性醫用口罩,還有的醫生表示有同事被感染,據《紐約郵報》報導,西奈山醫院西院助理護士經理Kious Kelly因感染新冠去世,而他們曾在前期出現過防護服短缺的狀態。

長島某醫院重症監護室內,一位身著簡陋防護裝備的醫生在照看新冠患者 受訪者供圖

政府為防止人手不夠,不得不向外界求助招募志願者,目前紐約有62000名志願者,他們當中,大部分為醫護人員,有退休後返崗的;有醫學生馬上畢業,提前畢業的;也有不同科室之間醫生的流動,有心髒科醫生去呼吸科的,也有神經科醫生被派去支持照顧新冠患者的,均統一經過簡單培訓後前往一線支援。

皇后區艾姆赫斯特急診科醫生ColleenSmith一周前曾拍攝了自己醫院內部的視頻,在那段視頻裡可以看到紐約醫院裡最真實的情況:救治新冠病人的醫生護士身著非密封隔離服在醫院穿梭;接診人數從往日的200人,增加到了400人甚至更多;大約有10個醫護人員在接診病人後出現生病症狀,而且想要接受檢測也很難被安排上,據我所知,該醫院曾一天去世了13個新冠患者,醫院外甚至停著裝有去世病人的屍體冷凍貨車。

艾姆赫斯特醫院外停著裝著屍體的冷凍貨車 圖|《紐約時報》

但客觀來講,因為這家醫院是病患最集中的醫院,皇后區又處於重災區,前期病人和重症病人全部集中在這裡,情況相對也更為嚴峻。變化發生在最近兩天,頗受網友追捧的紐約州長科莫向公眾解釋,個人防護裝備與呼吸機短期內是足夠的,但因為存在部分醫院患者集中、醫護人員對疾控中心防護指導原則存疑,才產生了一些物資上的矛盾。

而聯邦派給紐約的4400台呼吸機放入了庫存,2400台發放給醫院,短期內也能滿足需求,根據科莫的說法,庫存呼吸機是為了迎接即將於14天至21天到來的疫情高峰做準備。從媒體報導上看,關於物資短缺的新聞也有所減少,但願問題真的得到了實際解決。

紐約首家“方艙醫院” 並不收治新冠患者

除了物資供給,增加床位也很關鍵。紐約現有正規床位53000張,ICU病床3000張。根據模型估算最糟糕的情況,紐約在疫情峰值時需要14萬張醫院床位,4萬張ICU病床。州政府提出增加床位的方式是將所有醫院承載能力提高50%,新增27000張床位;並將部分醫院承載能力提高100%,將新增5000張床位;再者,打算將部分場地改建成8所臨時醫院。

3月27日,位於賈維茨會展中心的紐約首個“方艙醫院”,花費了不到一周時間建成,為紐約增加了1000張床位。當天,我去那裡參加州政府舉行的發布會,州長科莫在發布會上講了擴充床位計劃,並稱在周一啟用後,會有超過300名聯邦雇員進駐臨時醫院,為患者提供服務。結束之後,媒體一行正準備離開,場館的媒體聯絡人攔下我們說,可以等等,稍後醫院情況會對媒體開放,這也是“方艙醫院”第一次對媒體展現真容。

位於賈維茨會展中心的紐約首個“方艙醫院” 受訪者供圖

這個會展中心佔地17萬平方米,進入醫院內部,看到一排白色的隔間,每個病房都是單人單間,用白色幕布圍起,以保障病人們隱私。目測大約4平方米的空間裡配備了一張折疊床、點滴掛架、一張圓桌、一把椅子、一個應急包、一台加濕器、一盞燈,還有剛豐收的本地蜂蜜和紐約製造的洗手液。當天,有不少紐約媒體紛紛開啟了現場直播。

之所以給紐約的“方艙醫院”打上引號,是因為它與大多數人認知裡的中國方艙醫院不同,它暫時不收治新冠患者。根據州長辦公室的說法,傳統正規醫院因為有完備的設施,加之患者有使用呼吸機的需求,建議保留給新冠患者,而一些意外骨折、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住院的患者,就可以轉移到設施相對簡易的“方艙醫院”。

紐約首家“方艙醫院”的單人單間 受訪者供圖

這一策略我認為有其合理之處,可以將新冠患者和非新冠患者分流,防止院內交叉感染,但是否是最有效的決策,我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根據中國的經驗,將輕症患者轉移至方艙醫院集中隔離,可極大防止家庭內部傳染,而目前紐約州並不鼓勵輕症患者前往醫院就診,而是建議他們居家隔離。所以,在未來,我期待著能夠采取一些保障輕症患者的隔離措施,比如轉移到酒店或校舍等。

那天,科莫在記者會上說,從第一天起他們就落後於這個病毒,開始是被動應戰,等著病毒做了什麽,再作出反應,他說,“不,你靠防守是贏不了的,要靠進攻獲勝。”這些話意味著,紐約抗疫情已經從早期被動到積極迎戰的跡象。除了提升醫院承載能力,紐約下州校舍、賓館、養老院房間也將改為病房,美國海軍醫療船“慰藉號”也可提供1000張病床。這樣一盤算,14萬床位的缺口似乎也沒那麽難填了。

紐約州州長科莫在當天的發布會上 受訪者供圖

關於習慣和文化,紐約不可能像中國一樣一下子就能居家隔離,但科莫總結了中國經驗,主要策略還是靠社交疏離,人與人之間保持約1.8米的距離,包括讓城市停擺、關閉不必要行業、號召公眾注意個人衛生、盡量留在家中,這主要靠民眾自覺。不過,紐約州這兩天釋放信號,如果公眾遵守情況不好,將考慮採用罰款、關閉公園和教堂等設施等更嚴厲的執法形式來推動社交疏離。紐約市長昨日已宣布沒有保持距離且不聽警方規勸者將罰款500美元。好消息是,近日,確診患者增速已明顯放緩。以3月27日數據為例,ICU病房新增新冠患者從前一天的374人下降至172人。

我在槍店買辣椒水

種族問題在美國一直存在,也恐怕將是個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新冠病毒的出現更加劇了這一問題。此前,川普拋出了“中國病毒”論,這種轉移焦點的做法無疑是火上澆油。我想,作為少數族裔的華人恐怕某種程度上會成為替罪羊。

紐約地鐵 受訪者供圖

美國疫情開始暴發時,最受衝擊的就是華人社區、華人商店,一些人看到華人會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你。一開始我是有顧慮的,但也算是最早戴口罩的一批人。記者屬於必要工種,可以出門上班,我住的公寓距離公司接駁地鐵大概半個小時。武漢封城沒幾天,美國唐人街發生了大火,我趕去採訪,戴了醫用外科口罩,可能當時現場空氣都是焦煤味,味道刺鼻,大家的焦點並不在我身上,我並沒有遭到什麽異樣的眼光。

但在紐約法拉盛新世界中心的美食廣場有一間名叫“火上面”的武漢面館,老闆陳隆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中國疫情暴發時,這家店的生意掉了50%,即便當地民選官員專門到法拉盛、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八大道用餐,以示對華人的支持,但好多中國人都不太敢出來;到了3月初,這家店的生意直接出現了斷崖式下滑,直到3月16日下發禁止堂食令後第二天,這家店仍然沒能抵擋住“關門歇業”的命運。

美東首家武漢面館“火上面”因疫情歇業 受訪者供圖

我仍然對紐約的環境抱有信心,畢竟這是一個崇尚多元化的城市。此前流傳的歧視新聞,比如唐人街地鐵站被打的戴口罩華裔女子,被證實是喝醉與他人先有的衝突。一些特別惡性的暴力事件,很多最後都被證實與新冠疫情甚至是歧視無關。我安慰自己,歧視畢竟是少數。

直到後來我身邊有朋友和同事跟我講述了自己戴口罩被人辱罵的經歷。我有一次坐地鐵也遇到了,一個精神有問題的路人看我戴著口罩坐在斜對面,嘴裡開始罵罵咧咧。我瞥了他一眼扭過頭去,畢竟你無法和一個精神病人理論。下車後,我開始思考,如果我剛剛真的遭遇了襲擊怎麽辦,那一刻,我腦子裡閃過了辣椒噴霧的選項。

位於唐人街和小意大利交界處的JohnJovino槍店

上網查了查,紐約對辣椒噴霧的規定是能裝入口袋的大小且需要在紐約州內購買。我想起唐人街與小意大利交界的地方有一家槍店,還賣軍警用品,名叫John Jovino。74歲的店主古角是個華人,他說最近店裡已經“彈盡糧絕”,長槍均已售罄,手槍只剩下4把;往常一個月賣五六十隻辣椒噴霧的量,現在幾天就能賣完。

兩種辣椒噴霧我選了右邊的“跑者系列” 受訪者供圖

兩名華人從法拉盛專程過來詢問購槍事宜 受訪者供圖

最後,我選擇了一款可以套在手腕上的辣椒噴霧,花費25美元,買之前需要出示駕照再填份表格,聲明你年滿18歲且沒有重罪或襲擊罪記錄,一人限買2隻。而在古角和我說話的時候,不斷有電話打進來,不是詢問子彈和槍,就是詢問辣椒噴霧,不一會,又有兩名從法拉盛來的華人進店問購槍的事,他們說有點擔心疫情會帶來社會混亂。不過,最終兩個人空手而回——現在受疫情影響,辦理槍證至少要六個月的時間。

走出店外,陽光照射下的街道,依舊能見到三三兩兩的人群漫步,但願那些未知的恐懼與混亂永遠不會成為現實。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新冠肺炎實時統計系統,截至美東時間3月30日18:30,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160020例,死亡人數達到2953例。抗疫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慶幸的是,紐約終於開始積極應對,但願一切還不算太晚。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未經正式授權

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

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