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向生而死和向死而生,《別歲》中父愛的兩種表達形式

好長時間沒有看過《別歲》這樣走心又扎心的影片了,故事在娓娓道來中,將祖孫三人的兩段父子情,漸漸托出,離別的遺憾、尋找的焦慮、相守的溫暖、成長的困惑……全都被賦予這萬般的無奈之中,帶來沉重的痛覺。

在《別歲》中,青年陳樂被質疑孩子小康不愛說話,應該是有病的時候,表示:"我從小就沒爸,我現在才這樣,小康他沒病,就是說話晚,我從小說話就晚"。短短一句台詞,卻道盡人生悲涼。在陳樂的身上,能夠照見太多的苦難,自己幼時被身為知青的父親在返程時拋棄,而自己與妻子的關係也相當潦草,在因過失犯罪,被關押八年之後,"收"到了妻子送來的有自閉症的孩子,從此父子二人相依為命,這樣的人生,可以說是"一地雞毛"般的紛亂了。

自己沒有享受到父親的關愛,自己的孩子小康,也沒有接收到他應得的父愛,於是,有關"父親"這樣一個稱謂,在陳樂的身上,發生了裂變。他如此的孤獨,又有著如此強大的求生欲,租住著狹小的房子,在汽車修理廠埋頭苦乾,生活的窘迫壓得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幾乎抬不起頭來,但幸好還有工廠的老闆,以及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小茹的接濟,才讓他一次次度過難關。但他最大的心病,無疑就是小康的入學問題,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在情急之下,挾持了拒收小康的學校主任,並由此造成了無法挽回的人命悲劇。

《別歲》中,有太多細節的描寫,看似平淡無聲,實則虐得厲害。比如,睽違潛江三十年,又終於歸來,為未謀面的兒子陳樂料理後事,接孫子小康回家的達叔,雖然曾經走得決絕,但他的內心,也一定是千瘡百孔的。被當年的知青夥伴問責,但面對夥伴遭遇的喪子之痛,又無力安撫,極其矛盾與糾結,在烤灼著這個老人的心。如果說,幾十年未曾回眸,不過是想用遺忘來對抗愧疚,那麽此一番的回到故地,則是滿心的懺悔之行。父子情,血濃於水,儘管不曾相守生活,依然有太多難以割捨的眷戀。達叔的愛,是深沉的愛,是重揭傷疤般的向死而生。

但達叔和陳樂,雖然都為人父,卻又截然不同。達叔的隱忍,或許有苦衷,而陳樂的不屈,更如一個鬥士般,為了小康的成長與未來,在奔走呼號,也很容易讓人理解,他在主任面前苦苦哀求,甚至下跪懇求,仍然不得結果之後,走上了極端的道路。能夠下跪求饒,也能持刀要挾,至剛至卑的方法,就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在《別歲》中次第"上演",讓人看到了一個父親的偉大與勇敢。陳樂的愛,是毫無保留,甚至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般的向生而死。

縱觀整部《別歲》,一種無力感油然而生,"怨隻怨人在風中,聚散都不由我"。但最後,在達叔要帶小康離開潛江之時,從未曾開口的小康一句"爸爸",讓人熱淚盈眶。而在除夕前日,達叔帶著小康,開車上路,消失在白雪皚皚的路邊叢林中時,我們知道,這個故事,並沒有畫上休止符,而是在經歷了如此多的生離死別之後,將開啟更美好的未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