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開複:模仿到底是一種阻力,還是助力?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周末早,不知不覺,2018已經過去了大半年,相信很多小夥伴在年初都立下了讀書的flag,現在你的讀書計劃進行的怎麽樣了呢?

新的一年,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進步,為了這個小目標,36氪為大家開設了一個新的欄目【36氪領讀】

未來每周末的早上,我們都會你推薦一本值得讀的書,並提供一些書摘,希望我們都能堅持下去,讓自己在今年有所收獲。

本次推薦書籍為李開複新書《AI·未來》

文 | 36氪領讀

什麽是模仿

中國早期的互聯網公司,雖然借鑒了很多海外的成果,但看起來沒什麽殺傷力,可以說是小巧可愛。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第一波互聯網發展熱潮湧現,中國公司開始為創新事業向矽谷尋找人才、資金,甚至包括公司命名的方式。中國的第一個搜索引擎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建立的。他在美國目睹了互聯網的早期騰飛,想在祖國帶動類似的發展。於是他帶著麻省理工教授提供的資金返回中國,試圖建造中國互聯網的核心基礎設施。

但是,在和雅虎(Yahoo!)的創辦人楊致遠面談之後,張朝陽轉換了焦點,打算做一個簡體中文的搜索引擎和入口網站。他把這家創新公司命名為“Sohoo”(搜乎),直白地結合了中文“搜索”裡的“搜”字,代表這家公司的主要功能,並且仿效了美國公司“Yahoo”的尾音。不久,他把公司名稱改為“Sohu”(搜狐),降低兩者的關聯性,避免了人們過度聯想。當時這被視為是對雅虎的致敬,而不是威脅。那個時候,矽谷把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當作新鮮、有趣的事來看——一個技術落後的國家,正在進行的一場有趣的小實驗。

別忘了,在那個時代,模仿加速了中國許多領域的經濟發展。中國南方工廠仿製名牌包,中國汽車製造商仿製外國車,甚至可以應顧客要求,把車標改成洋氣一點兒的外國名車車標。北京郊區甚至有一個仿製的迪士尼樂園,員工會扮成相似的米奇和米妮,熱情擁抱入園玩耍的小朋友。遊樂園的門口還掛了一幅宣傳標語:“飛到迪士尼太遠了,請來×××遊樂園!”在開發商模仿迪士尼的同時,王興也在努力研究Facebook和Twitter的特點。

同樣是在谷歌中國區任總裁時,我親身體會到了模仿對品牌形象的威脅。2005年,我投身於谷歌的中國搜索引擎事業,建立中國用戶對谷歌的信任。但是在2008年12月11日晚上,中國某家知名媒體在新聞節目中花了6分鐘時間,播出了一則對谷歌中國造成嚴重傷害的報導。節目裡,用戶在谷歌中國網站搜索醫療資訊,結果卻出現了假廣告,鏡頭拉近,谷歌的中文標誌刺眼地出現在上方。

谷歌中國立刻陷入嚴重的大眾信任危機。看到節目後,我立刻在自己的電腦上嘗試同樣的搜索,卻沒有找到新聞報導中的頁面。我嘗試改變關鍵詞及自定義設定,仍然無法得到新聞鏡頭中的頁面,我們的工程師也無法找到和移除有問題的廣告。而同時,我被記者們的資訊淹沒,要求我對谷歌中國的誤導性廣告做出解釋,但我只能說些聽起來站不住腳的借口:谷歌正在快速移除有問題的廣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有問題的廣告可能還會留存幾個小時。但我們的團隊一直無法找到電視裡報導的廣告。那天晚些時候,我收到一位工程師的電子郵件,他說自己查出了無法找到相同頁面的原因:電視節目裡用的搜索引擎並不是谷歌。中國的一個山寨搜索引擎完整地複製了谷歌——從版面設計到字形、體驗……幾乎一模一樣。該網站的搜索結果和廣告是它本身的,但他們包裝的效果讓用戶完全無法將它和真正的谷歌中國區分開。那位工程師也只能看出一個小小的差別:網頁上一個字體的顏色有輕微的不同。那個網站的山寨抄襲功夫太了得,谷歌中國的700名員工裡只有一名員工看出了這個細小的差異。

最別致、最尖端的硬體也會被全盤模仿。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僅僅幾個月後,中國的電子產品市場就開始販賣“迷你iPhone”。這些手機的樣子跟正品幾乎一模一樣,體積只有正品的一半,剛好可以放在手掌中。這些仿製的手機無法上網,它們也成了市面上最笨的“智能手機”。當時一些來北京的美國人都熱衷於購買“迷你iPhone”,覺得可以帶回美國當成玩具送給朋友。在依舊沉浸在矽谷創新神話的人眼中,這些防製的“迷你iPhone” 正是那個年代中國技術的縮影:複製了美國產品的華麗外表,內在卻缺乏創新,甚至不能使用。矽谷的精英們普遍認為,王興這類人可以借鑒Facebook的外觀,但體會不到驅動矽谷前進的神秘創新魔力。

模仿到底是一種阻力,還是助力?

矽谷投資人深信,純正的創新心態是打造谷歌、Facebook、亞馬遜、蘋果等一流公司的基石。“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的能力,驅動喬布斯、祖克柏、傑夫·貝佐斯等人打造出了改變整個世界的公司。擁有這種思維的人認為,像中國鍾表工匠模仿舶來品那樣的路是行不通的,模仿別人無法達到真正的創新,只會盲目地前行,同時還會阻礙想象力,扼殺開發出原創產品的機會。

但我認為,早年的借鑒如王興的校內網和飯否網,並不是絆腳石,而是一種添磚加瓦的行為。早期的借鑒行為並沒有演變成其創造者永遠擺脫不掉的反創新心態,反而成了邁向更原創、更加本地化的科技產品的必經之路。如前文所述,中國創業者並沒有掉入後發劣勢的陷阱中,進步的速度反而與日俱增。

創造出世界級科技產品所需要的工程思維與設計靈感不是憑空產生的, 在美國,大學、公司和前輩工程師培養後來人,傳承經驗。每一個時代出現的突破性產品及創造這些產品的公司都建立在教育、指導、實踐和靈感的基礎上。

但當時的中國沒有這樣優越的環境。比爾·蓋茨在1975年創立了微軟公司,中國在3年之後才迎來改革開放的偉大轉折,當時並沒有建設好能夠促進創新、促進互聯網發展的商業環境。謝爾蓋·布林和拉裡·佩吉創立谷歌的1998年,只有0.2%的中國人(12億人口中的240萬人)能上網[1],而在當時的美國這個比例已經達到30%。早期中國的科技創業者在國內找不到能提供指導的良師益友或是可供效法的公司,因此他們只能去海外尋找,盡他們所能地學習、模仿和借鑒。

當然,把別人的成果直接商用肯定會被人詬病。但這段經歷讓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積累了用戶界面設計、網站架構和後端軟體開發的初步經驗。仿製的產品問世後,由市場導向的創業者抓住用戶滿意度這一基準,不斷迭代產品。想要贏得市場,創業者不僅得擊敗他們仿製的、來自矽谷的產品,還得擊敗國內大批競爭對手生產的相似產品。他們了解什麽適合中國用戶,什麽不討中國用戶喜歡,開始迭代、改進、本地化產品,以更優質的產品迎合用戶。

這些用戶有自己的喜好,用不慣矽谷那種全球一體化的產品。谷歌及Facebook這樣的公司往往不喜歡根據當地顧客的習慣與偏好對核心產品或商業模式進行改變或調整,它們堅信只需要打造一款很好的產品就夠了。互聯網問世初期,這種模式幫助它們橫掃全球,因為那個年代多數國家的技術還落後它們一大截,生產不出本地化的產品。但是隨著技術在全球的普及,強迫處於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人們接受在美國創造、針對美國人偏好的產品越來越難了。

結果就是當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和矽谷原創產品直接競爭時,美國公司對產品本地化的不情願成了中國創業者最大的機會。中國用戶偏好和全球化產品之間的每一項分歧,都成了中國本地競爭者的機會。他們開始把自己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本地化,讓中國互聯網用戶和矽谷之間的鴻溝日益增大。

內容簡介

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拚圖之一。

李開複博士長期從事人工智能的研究和觀察工作,擁有大量的人工智能行業從業經驗,歷任蘋果、微軟、Google頂尖科技公司全球副總裁等重要職務,之後創辦了中國一流的創投機構——創新工場。在本書中,李開複博士憑借對全球科技業與人工智能行業的深入了解,為讀者描繪了人工智能新世界的樣貌、未來人工智能對社會的衝擊以及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的應對策略。

作者簡介

李開複,創新工場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

李開複博士於2009年創立創新工場,擔任首席執行官、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創新工場現管理總額110億人民幣的雙幣基金,主要關注人工智能、教育、消費更新、B2B企業服務、文化娛樂等領域,專注投資早中期的高成長型科技企業。

在此之前,李開複博士曾是谷歌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曾在微軟、蘋果、SGI公司擔任要職。李開複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電腦科學學士學位,以最高榮譽畢業於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同時還獲得香港城市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36氪領讀」是36氪微信推出的新欄目,會在每周末上午與大家見面。如果你看完以上這些覺得還不過癮,想更加了解品牌與產品的行銷手法,可以通過下方二維碼點擊購買這本《搶佔心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