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太空軍”來了,太空戰究竟怎麽打

【文/ 科工力量專欄作者 李會超】

6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又弄出了一個大新聞。在與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進行會面後,川普宣布美國將建立“太空軍”,成為繼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備隊、空軍之後,美國的第六支獨立武裝力量。

美國軍隊對太空作戰的研究和實踐從美國剛剛擁有太空發射能力時便開始了。為美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朱諾-1”型火箭就誕生於美國空軍的“紅石”飛彈計劃。上世紀六十年代NASA開展“雙子座”號載人飛船的研發工作時,美國空軍同步進行了“藍色雙子座”計劃,對在飛船上搭載武器進行了理論研究。如今,美國陸、海、空軍和海軍陸戰隊中均設定有與太空作戰有關的指揮機構,但90%左右的太空作戰資源和任務都集中在美國空軍手中。對於太空軍的建立,川普提出的目標是:讓美國在太空中擁有統治地位。

攻擊,摧毀對方太空設施、

目前,美軍和世界其他主要武裝力量的作戰行動越來越依賴太空作戰系統的保障。例如,美軍對來襲彈道飛彈的預警要依賴其全球紅外衛星探測網。利用部署在靜止軌道上的預警衛星,美軍可以快速定位全球範圍內的彈道飛彈發射,並推測攻擊路線。美軍的戰場通信聯絡在要依賴軍事通信衛星。運行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戰略通信衛星可提供本土和海外基地間的遠程通信,而在大橢圓軌道上的戰術通信衛星則可提供佔地不同部門和車輛、艦艇間的機動通信。美軍的精確打擊武器和部隊部署,要依靠GPS衛星定位系統“引路”,其使用的軍用定位比向大眾開放民用定位精度高數倍。美軍對戰場態勢感知需要偵查衛星獲得的各類數據,高精度打擊武器的飛行也需要偵查衛星利用合成孔徑雷達等設備繪製的三維數字地圖。總之,對於一支基於高技術裝備作戰的部隊,摧毀其太空設施將使其作戰能力遭受巨大損失。

由於大部分太空系統以軍用人造衛星為平台進行提供服務,因此對敵方衛星的打擊是太空作戰的基本戰術。目前,從地面或空中發射飛彈擊毀敵方衛星的技術已經趨於實用化。1985年9月13日,一架F-15A戰鬥機在大仰角和爬升率的飛行狀態下,在1.1萬米的高空發射了一枚ASM-135反衛星飛彈。這枚三級飛彈在紅外傳感設備的引導下,以2.4萬公里/小時的高速擊中了美軍作為靶標的P78-1軍用衛星並將其摧毀。和常見的使用炸藥作為殺傷手段的飛彈不同的是,ASM-135是一種動能武器,在擊中目標後將其撞毀而不是炸毀。這樣的作戰模式對目標定軌和飛彈飛行的精度都有很高要求。2008年2月14日,美軍軍艦發射了一枚本用於攔截中短程彈道飛彈的標準-3型飛彈,再次以動能破壞方式擊毀了軌道高度為240公里的USA-193軍用偵查衛星。這顆於2006年發射的衛星在入軌後一個月即出現故障,並逐漸下墜。在發射前,這顆飛彈上的軟體系統進行了優化更新,以使其適應反衛星任務。

(F-15戰鬥機正在發射反衛星的ASM-135飛彈)

如果飛彈的射擊精度不夠,還是可以用空爆核彈這種暴力方法來摧毀衛星。1959年,美國在試驗WS-199A反衛星武器系統時,發射的飛彈錯過目標,距目標的最近距離為6.4公里。美軍由此認為在當時的飛彈精度條件下,擊毀敵方衛星必須使用核彈頭。1962年,美國在位於太平洋中部的約翰斯頓島進行了一次空爆原子彈試驗,一發雷神彈道飛彈被發射到400公里的太空中,引爆了一枚1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核爆產生的高能粒子在地球磁場的束縛下在南北兩極間穿梭,形成了一條人工輻射帶,還在爆炸區域上空製造出了人工極光。在高能粒子的轟擊下,美國、蘇聯和其他國家的六顆以上的衛星被擊毀,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世界上第一顆通信中繼衛星Telstar(恰好與俄羅斯世界杯用球同名)和英國第一顆人造衛星Aruel-1。本次核爆的驚人威力催生了《外層太空條約》,這個條約禁止在太空中部署大規模殺傷武器,禁止將月球、火星等天體用作軍事目的,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國都是該條約的締約國。但大國間一旦爆發衝突,是否還會理睬這一紙條約就不一定了。

(約翰斯島空爆核試驗產生的巨大光亮照亮了一千多公里外的檀香山的夜空)

近年來,空天飛機的發展使太空作戰獲得了新的平台。空天飛機概念是一種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新型飛行器。它能像普通飛機一樣在跑道上起降,在臨近太空內以13-25馬赫的速度高速飛行,還能夠自主加速,從大氣層中進入近地軌道上,成為航天器。得益於較強的空天機動能力,空天飛機既能在高空中或太空軌道上發射飛彈擊毀對方衛星,又能直接靠近對方衛星並將其捕獲。目前,美軍的X-37(及其改進型X-37A、X-37B)型試驗飛行器已經進行了多次試飛,初步具備了作戰效能。

(完成試驗返回地面的X-37B空天飛機試驗飛行器)

防禦,保存己方太空能力

在擊毀敵方太空設備的同時,最大程度的保存己方太空能力也是致勝的關鍵。衛星在軌工作過程中可利用星上發動機推力改變自己的軌道。如果能夠增強現役衛星的機動變軌能力,就能在戰時靈活改變軌道高度、傾角等關鍵參數,使對方之前的測量結果失效,無法準確瞄準並擊中己方衛星。此外,像戰鬥機在應對來襲飛彈時拋熱焰彈誘餌一樣,衛星也可以釋放出誘餌衛星和殺手衛星,使對方的反衛星武器偏離正確的目標。

如果己方衛星不可避免的被摧毀,就要盡快發射新衛星以補充喪失的太空能力。目前,美國擁有陸基發射的米諾陶、金牛座以及空載發射的飛馬座等小型運載火箭。這些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雖然遠不及大型火箭,但其具備機動靈活的特點,能夠在有需要時快速部署發射。將能夠快速製造的微小衛星和小型運載火箭結合,可以即時補充受損的太空能力缺口。此外,在倉庫中為GPS等關鍵系統預留備份星,通過“軍民融合”的方式做好在戰時調配民用通信和對地觀測衛星執行軍事任務的準備,也是美軍為太空戰未雨綢繆的手段。

(由飛機在空中投放發射的“飛馬座”運載火箭,在射向選擇上較為靈活。)

為了在最壞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一定作戰能力,美軍近年來還加強了部隊在沒有太空系統保障情況下的作戰訓練。例如,在美國空軍著名的紅旗軍演中,美軍的兩支太空戰假想敵部隊——空軍527中隊和26中隊會在演習區域中架設GPS和衛星通信干擾設施。這使得美軍官兵們不得不重溫一些他們已經有些陌生的事情。例如,飛行員們需要重新學習如何用慣性導航的方法確定飛機的位置,這種通過初始位置和測量加速度來定位的方法不依賴衛星和指南針,可以在GPS系統癱瘓時使用。

(美軍士兵正在架設GPS干擾設備)

爭論,“太空軍”能否建成還要國會通過

美國武裝力量的編成受《美國法典》第10卷約束。1947年,以美國陸軍航空隊為基礎進行獨立的美國空軍的組建,是在國會通過了《1947年國防授權法案》並修改了《美國法典第10卷》後才得以實施。雖然川普是美軍武裝力量的總司令,但太空軍能否如川普所願建成,還需要國會參眾兩院好幾百個議員一致通過。

對於太空軍的建立,支持者認為太空中接近真空、極熱極寒、微重力等環境特點與目前海陸空軍的作戰環境都有很大不同,成立一支獨立的太空軍能夠使美軍在太空中的作戰能力變得更強。中國、俄羅斯等國太空作戰力量的快速發展也讓美國感到了壓力。外媒普遍報導,中國於2007年1月11日成功進行了一次反衛星飛彈試驗。我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在2007年1月23的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很快就向有關方面介紹了這次外空試驗的有關情況”。反對者則認為,當前美軍太空戰的作戰體系已經足以應對威脅,新的太空軍組建需要大量重組工作,還會認為增加太空作戰指揮的複雜程度,不利於提升美軍的戰力。在國防部、軍界和議會中,均不乏持這兩種不同意見的人,因此可以預計,美國內部將對太空軍的建立進行激烈的爭吵。

如果支持的意見佔據上風,太空軍的建立也要等到《2019年國防授權法案》起草並由國會通過後才有可能啟動。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川普此番表態再次體現了美國決策層的基本判斷:太空是決勝未來戰爭的關鍵戰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