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行業大洗牌,擴張、並購、裁員輪番上演

Wework公司在日本東京開發的一處聯合辦公區。圖/視覺中國

聯合辦公面臨行業洗牌

本刊記者/薑璿

本文首發於總第889期《中國新聞周刊》

過去一年間,擴張、並購、價格戰、裁員潮輪番在聯合辦公行業上演,作為新興業態的聯合辦公共享空間模式進入深度調整期。

“任何一次行業的整合和聯合,核心都是出於對用戶需求的考慮,行業遠沒有到相對飽和的階段。”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分析認為,國內聯合辦公正處於從2.0邁向3.0的過渡階段,組織化和平台化是可預見的未來。

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聯合辦公模式開始頻遭質疑。

在業內人士看來,2019年行業進入深度整合和產業升級階段,意味著風險和不確定性,過度依賴政府補貼、盈利模式待解的聯合辦公,經受著資本寒冬和估值泡沫破裂的雙重壓力。

聯合辦公的模式探索,能否跑贏行業資本的消耗速度?這是整個行業直面的挑戰。

行業整合加速

按照行業內人士的定義,共享空間是依托互聯網平台,整合海量閑置房產資源、配套設施等資源而興起的共享經濟服務,其涉及房地產的商用(如辦公、商鋪)、民用(如民宿)領域。其中,聯合辦公就屬於共享空間細分行業中的一種類型。

自2015年落地中國,受國家“雙創”熱潮的推動和美國聯合辦公品牌Wework的模式啟發,中國的聯合辦公行業快速增長。

2015年4月優客工場創立,2016年1月氪空間從36氪拆分並完成A輪融資,此後,共享空間領域發展在國內初具規模。2016年2月,優客工場與滴滴出行合作,成為生態鏈搭建的有效延伸。同年8月,優客工場宣布已布局16個城市、50個場地。

目前,聯合辦公數量從幾十家發展增至上千家,已經形成一批初具規模的頭部企業,如優客工場、納什空間、soho 3Q、氪空間、夢想加等。

早前,聯合辦公商業模式是將以往從辦公樓業主整租的工位,劃分改裝後以短租方式轉租給初創企業,從中賺取差價這被視為聯合辦公最為主流的模式。

這一模式立刻吸引了大批“中國學徒”效仿,尋求轉型的地產商,有政府背景、扶持地方科技公司的共享辦公場所等企業紛紛入局,在國內“雙創”政策利好和跨國企業、初創企業對靈活辦公空間的需求推動下,聯合辦公行業經歷爆發式增長、加速整合,形成一批初具規模、定位不同的企業。

隨著行業分化,加速淘汰,頭部企業在資源爭奪中的展開規模競速。2018年4月,Wework並購在全球擁有24個辦公地、約1萬名會員的裸心社,其聯合創始人兼CEO亞當·諾依曼(Adam Neumann)接受財新採訪時曾直言,收購讓Wework在中國擴張的速度快了一倍。數據顯示,Wework在中國以每1.8個月開一家辦公空間的速度擴張。

Wework看中的是裸心社的本土團隊和數十人的設計團隊,能夠滿足其擴張的需要。在並購之前,Wework曾尋求與其打法類似的本土競爭對手氪空間合作,談判了四五次後擱淺。氪空間創始人兼董事長劉成城表示,Wework希望收購本土企業實現在中國的落地,而氪空間則更希望是合作的模式。

與此同時,氪空間一直維持高速“圈地”態勢。詳細的數據對比能說明其增長速度:2017年,氪空間社區運營面積為9萬多平方米,而2018年3個月內,氪空間新增簽約物業面積在12萬平方米。也就是說,3個月內的新增物業面積超過了過去2年運營面積的總和。劉成城在採訪中透露,氪空間在自營模式下維持每月新開面積近4萬平米,是國內同行兩三家的總和,收購再改造沒有必要他質疑“貼牌加盟的混營模式,盲目擴張,長遠來看傷害行業品牌”

這種質疑,源於聯合辦公空間現有兩種主流經營模式下,擴張方式的選擇差異。目前,國內聯合辦公領域分為自營、混營兩種經營模式,自營模式是指聯合辦公企業從開發商或業主方租用辦公樓後,進行標準化設計裝修,再將其出租,以Wework、氪空間、soho3Q等為代表;混營模式則是自營、加盟、換購並購等模式的混合體,以優客工場為代表。

2019年年初,連續兩年獲得創客專項扶持獎金的聯合辦公品牌ibase原點空間被爆出虧損清場,母公司地產商金地集團因難以扭虧而砍掉這塊燒錢業務,空間被Wework高價收購。

優客工場在2018年發起並購七家聯合辦公企業,將洪泰創新空間、無界空間、愛特眾創、方糖小鎮、Wedo聯合創業社、火箭辦公、Workingdom收入囊中。

一方面是中小型空間舉步維艱、止損退場,一方面是市場資源向頭部企業集聚加速並購和擴張,這是國內聯合辦公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VC SaaS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聯合辦公空間的數量已經達到3459家,預計在2020年將會超過5000家。但在被監測的聯合辦公空間中,發展緩慢、瀕臨破產倒閉狀態的已佔到總數的28.1%。其中,瀕臨破產倒閉的企業佔3.8%。

“無論是商業模式遇到瓶頸還是是否做到差異化經營,行業內的整合和聯合,包括優客工場的幾次,核心都是考慮用戶需求。”毛大慶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任何高速增長的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行業的整合,聯合辦公在國內是新興產業,有行業玩家的推出是正常現象。

毛大慶認為,行業內的“合縱連橫”是一種合作,可以讓用戶在更大的網格範圍內便利移動,釋放聯合辦公的靈活的行業特性。

盈利模式待解

行業間規模競速的背後,是聯合辦公盈利模式單一的集體焦慮。目前來看,聯合辦公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工位服務費,也就是承租、改造的投入和收取租金費用的坪效(每平方米營業面積上產出的年營業額)差。

以傳統租賃行業為參照,這筆帶有“二房東”標簽的生意盈利模式不難理解。實際上,已經有多家聯合辦公都宣布實現單體盈利。以“優客工場陽光100社區”為例,社區總工位數 1308 個,工位服務費為2200~2600元/工位/月,若出租率達到 92%,換算成坪效能夠達到8.5元/平方米/天,相比較於陽光100辦公大樓平均7.5元/平方米/天的租金,已經能實現盈利。

那麽實現盈利的出租率行業平均水準是多少?行業調研數據顯示,聯合辦公出租率平均達到85%時,才能保持盈虧平衡。對於單體項目而言,並不容易實現考驗聯合辦公企業的運營能力。另一項行業數據表明,依靠租金收益的租賃行業,投資回報率不足2%,若僅僅依靠租金帶來營收的聯合辦公,未來注定是一個微利行業。

然而,聯合辦公在本身充當“二房東”提供地產租賃服務的同時,被認為具有互聯網基因,創立之初帶有社區屬性,以聯合辦公為載體,社群為紐帶的企業服務平台,能夠挖掘出商業價值。

在毛大慶看來,與“二房東”模式最重要區別是增值服務,以桌子為入口的會員收入目前依然是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行業整體已經開始探索多元化的營收渠道。“以優客工場為例,擁有較大的客戶基礎和覆蓋全國主流城市的空間之後,開始進行包括線上會員收入,廣告收入,管理輸出,定製化服務,知識教育類業務等探索。”

然而,方糖小鎮創始人萬裡江表示,這些增值服務目前處於“放水養魚”的階段,收益並不高。在偏企業化的方糖小鎮App中可以觀察到,界面二級菜單中接入了第三方服務公司,為會員企業提供公司運維、市場行銷、人力管理等服務。

毛大慶規劃的生意閉環是,以桌子為入口,更多利用線下場景及線上智慧服務形成線下體驗式+線上社交的商業邏輯。這個邏輯是否能夠行得通?

從線上入口來看,聯合辦公品牌自行開發App是實現會員線上服務、打造閉環生態中的重要一環,在獲取會員大數據後,用戶畫像、數據變現為實現盈利提供可能。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中國聯合辦公活力指數報告》的調查樣本中,目前有App的運營商不足60家,其中下載量過萬的僅16家。以行業下載量居首位的優客工場App優鮮集為例,每一條社群動態的的互動量不超個位數,用戶活躍度不高。

社互動動、社群生態的塑造是否結合線下場景實現?一位聯合辦公企業的合夥人向《中國新聞周刊》描述組織線下活動的場景,“公司在空間內組織線下交流會,類似於美國的‘Beer Day’這樣的活動,有免費的啤酒、小吃,第一天來的人比較多很熱鬧,第二次人就大幅度減少,到第三次基本就沒人了”。

現階段,聯合辦公線上線下社交、投資孵化、撮合成交等非租金收入模式,仍處於探索期。換句話說,聯合辦公在講一個“關於未來的故事”。故事顯然沒有給予資本太多信心,2019年1月,Wework融資遭“膝斬”,軟銀資本原本計劃投資的160億美元下調至20億美元。

力求以規模效應變現的聯合辦公,更可能向資本市場尋求支持。SOHO董事長潘石屹於2018年3月釋放上市宣言,未來不排除拆分聯合辦公業務獨立上市的可能;夢想加創始人李文磊也在2018年8月一次訪談中表示,夢想加正在加速擴張,三到五年內有上市的計劃。納什空間創始人張劍也曾表示,不排斥上市可能性。

然而,在2018年下半年行業內掀起的價格戰,無疑讓經受資本寒冬的聯合辦公雪上加霜。據媒體報導,2018年9月,Wework在國際範圍內打出“高傭金+租金折扣”組合拳,推出100%返傭的高傭金政策,對從競爭對手處轉租到Wework、且簽約超過一年的租戶,提供“第一年租金五折”的優惠。一些企業以加大促銷力度迎戰,例如氪空間提出五折優惠活動,方糖小鎮近2000個工作折扣降至6.5折,SOHO3Q的租金也降至560元/周。

激烈比拚下,國內聯合辦公工位單價直接被拖入低價區間競爭。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下半年,聯合辦公的單個工位價格近乎腰斬。一線城市定價普遍在2000~3500元/工位/月的產品,集體下調價格至1000~2000元/工位/月。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聯合辦公處於高速發展的節點,是共同做大蛋糕的階段,遠未到打價格戰的時候

洗牌在即

聯合辦公誕生於金融危機時,迎合創業企業縮減開支、節約成本甚至是租不起工位的境況而生,“經濟下行時可能有更多企業選擇聯合辦公這種靈活、多元化的辦公業態。”毛大慶說。

毛大慶提到發生於去年年底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邊是年終企業裁員潮,一邊是注冊企業數量劇增,是創業黃金十年的結束還是新的大潮將至?

毛大慶認為,“經濟形勢複雜、國際局勢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企業更加重視現金流管理,對成本節約、效率提升的需求也在提升,針對小微企業、新型民營企業的需求定製化服務,幫助企業熬過資本寒冬尤為重要”。

一些持謹慎態度觀望的地產商,陸續推出旗下聯合辦公品牌,如早入局的SOHO 3Q,中海的Officezip 、龍湖的EASYWORK、禹洲廈門的“禹+空間”以及太古地產的Blueprint等。

儘管聯合辦公的定位尚不清晰,洗牌在即,但是仍有入局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