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05電影網專稿《流浪地球》上映5個月後,劉慈欣的另一部代表作《球狀閃電》也即將被拍成電視劇。


從備案公示信息來看,這部劇即將於今年9月開拍,總計42集。劇情講述了從小被外太空勢力“觀察者”劫持、目睹母親慘遭不測的少校林雲,與怪咖博士陳陳一起研發新概念武器,最終利用球狀閃電引發的核聚變徹底搗毀了觀察者計劃的故事。

 


與原著相比,電視劇版劇情改動不小,再加上僅有6個月的製作周期,引發了粉絲一片質疑之聲。


網友質疑劇版《球狀閃電》的劇情及時長

 

這是近一個月以來,第三條有關劉慈欣作品影視化的消息。


前面兩條都與另一部更膾炙人口的作品《三體》聯繫在一起:遊族影業將拍攝《三體》電視劇版;B站宣布將出品《三體》動畫版。

 


這意味著在《三體》電影版經歷了5年難產期,遲遲未能上映之時,這一宏大的華語科幻IP又將重新踏上電視劇化和動畫化的漫長歷程。

 

《三體》電影的五年“難產”

 

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5月的立項公示中,《三體》將被改編成電視劇的信息赫然在列。

 


劇版《三體》集數為24集,製作周期12個月,即將於2019年9月開拍。從內容提要來看,劇情主要圍繞《三體》小說第一部展開。出品方仍然是“三體”粉絲熟悉的上海遊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在某官方媒體微博發起的“《三體》將拍電視劇,你看好嗎?”的投票中,48.4%的網友選擇了“擔心,特效是難題”一項,還有5378票投給了“必毀原著”選項,而選擇“看好”的人數最少,僅佔20.6%。


 

觀眾的“不看好”一方面源自對中國科幻電影工業水準是否能駕馭這一IP的擔憂,另一方面也與背後屢放影迷“鴿子”的遊族影業脫不開乾系。

 

2009年,劉慈欣將《三體》小說的影視改編權以近乎“白菜價格”賣給了導演張番番。2014年,這一權利輾轉來到遊族影業旗下,便開啟了遊族與“三體”的N年糾葛。

 

去年,曾有媒體曝出亞馬遜斥巨資拿下《三體》改編權的消息,也被遊族官方辟謠,宣示了自己對這一IP全球影視劇改編的“控制權”。

 

 

然而,《三體》的影視改編道路卻稱得上一波三折。

 

2014年底,遊族影業就曾官方宣傳將把《三體》搬上大銀幕,由張番番執導,計劃將三部小說改編成6部系列電影,單片投資在2億以上。



隨後,片方又相繼公布了由馮紹峰張靜初吳剛唐嫣杜淳張翰張光北等領銜的演員陣容。

 

僅從主創陣容來看,導演張番番此前的代表作是諸如《密室之不可告人》一類的驚悚片,缺乏駕馭如此大體量科幻片的經驗,演員也多為“電視劇咖”。可以說從立項起,電影《三體》就飽受質疑。

 

《三體》拍攝現場照


2015年8月,《三體》第一部的實景拍攝部分正式殺青,也由此開啟了最艱難的後期製作過程。

 

其間,雖然有多次物料曝出,但與之相伴的是無數“特效不及預期、素材被廢、後期團隊更換,核心主創離職”等真真假假的傳言與風波。

 

《三體》概念海報


2016年11月,製片人孔祥照曾發布微博稱“三體電影一年內肯定面世”,但轉眼已過去近3年時間,他本人也已經從遊族影業離職,我們得到的關於《三體》電影的消息卻越來越少。

 

導演張番番的官方微博也在2016年6月那條“辟謠”之後再無更新。評論區裡,仍有粉絲定期“問候”,最新的一條留言來自今天上午11點56分。



在那輪席卷電影市場的熱潮中,《三體》的倉促上馬更像是資本催生的產物。彼時,無論是導演、製片方還是中國市場都遠沒有掌控《三體》電影這樣量級項目的經驗和實力,失敗和擱淺也是在做難免。


動畫改編是新出路?

 

在《三體》真人影視化遙遙無期之時,粉絲們終於等來了一個看起來更靠譜的選擇——動畫改編。


前不久,B站宣布將聯手三體宇宙和藝畫開天共同開發《三體》的動畫版,並公布了第一支概念宣傳視頻。視頻時長3分24秒,濃縮了《三體》小說尤其是第二部“黑暗森林”中的幾大經典畫面,羅輯、莊顏、章北海、丁儀、伊文斯等主要人物也一一亮相。

 

雖然宣傳片的美術風格和特效仍停留在概念階段,但仍讓科幻迷們看到了不少誠意。僅結尾處那句:“我,面壁者羅輯,現在對三體世界說話。”就足以讓粉絲血脈賁張。



目前,該宣傳片微博播放量超過千萬次,B站播放量也達到了351萬次,85萬用戶已訂閱追番。

 


動畫版背後的製作公司藝畫開天成立於2015年,曾製作過《瘋味英雄》和《幻鏡諾德琳》兩部動畫,新作《靈籠》也即將上映。其中,《瘋味英雄》曾獲得豆瓣9.1分的超高評分,在圈內小有名氣。

 

據藝畫開天CEO阮瑞透露,目前《三體》動畫項目正處於劇本創作階段。“我們整個的製作委員會有至少三套人馬,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去打磨劇本,保證成品有嚴謹的劇情結構。”

 

與真人影視相比,動畫形式相對著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動畫相對於常規的真人影視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尤其像三體這樣含有大量的高概念畫面的IP,通過真人表現會有束縛。”三體宇宙CEO 許垚如是說道。

 

概念視頻中的“太空電梯”


如今,登陸B站“三體動畫化”專題頁,迎面而來的就是“三體迷”熟悉的不斷變化著的巨大倒計時:3000多個小時(即約130天后)三體動畫第一支正式PV即將降臨。

 


即使沒有真人改編的種種掣肘,將《三體》宏大的宇宙觀和高概念設定動畫化仍絕非易事。動畫版是否能如約而至,粉絲又是否將再度陷入漫長的等待期還尚未可知。

 

科幻熱助推《三體》影視化“元年”?

 

2014年,中影宣布啟動《流浪地球》項目。幾乎同時,《三體》電影化也被提上日程。


2016年,電影版《上海堡壘》《球狀閃電》的立項也曾讓行業備受鼓舞,“科幻元年”的口號也多次被提上日程,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漫長的等待期。

 


《球狀閃電》電影版直到版權到期都未能正式啟動,張小北轉而拍攝成本更加可控的《拓星者》。直到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中國重工業科幻電影才算真正邁出了第一步。


在《流浪地球》46億票房的助推下,影視市場掀起了一股科幻熱潮,各類科幻項目紛紛立項,《上海堡壘》《拓星者》等影片也將陸續上映。

 

《上海堡壘》即將於8月上映


在《流浪地球》的創作手記中,郭帆總結中國科幻電影的四大難點是:預算、時間、文化、以及管理。

 

其中,預算問題隨著中國電影市場體量的不斷增長有望逐步得到解決。而技術水準和製片流程管理則需要中國電影人在一部部科幻電影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

 

以《流浪地球》為例,由於預算有限,影片從前期籌備到拍攝,再到後期剪輯和特效,核心工作都由中國團隊完成,從無到有地創造了很多新的技術部門,也讓團隊積累了大量製片管理和工業流程上的一手經驗。

 


與其他幾項相比,中國科幻更難攻克的是“文化”難關,如何在科幻基礎薄弱的中國市場,將相對西方化的科幻概念真正“本土化”,引發觀眾共鳴,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對此,《流浪地球》選擇從中國人特有的“故土情結”出發,將太空冒險落地為“帶著家園去流浪”,成功與觀眾達成了情感共振。而《三體》動畫的主創也表示改編的重點是“找到並遵循三體原著的氣質。”

 


年初,郭帆在《流浪地球》的交流活動上,面對《三體》何時能搬上大銀幕的問題時,坦誠表示,現在的時機還不成熟,尤其是《三體》第二部中涉及的宏大宇宙觀和高維度呈現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正如《三體》原著中的一句話寫道:“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如果說《三體》影像化的最終實現是佇立在中國科幻電影遠方的一座高峰,那麽在不斷摸索向前的路上,我們還需要更多如《流浪地球》一樣腳踏實地的嘗試和探索。

 

劉慈欣曾說,他在創作時經常想象文字轉為影像時所能呈現的宇宙,“畢竟圖像是科幻天生的載體,所以我很期待有人能將《三體》裡的世界呈現給大家。”

 

如今,在《流浪地球》掀起的這波科幻影視熱潮中,就讓我們與大劉一起且行且期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