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晉城市關於春的美好記憶

我剛換下厚厚的棉褲,辦公樓裡的年輕人,就隻穿了一個半袖走來走去。路邊的柳枝垂下,吐著嫩芽,楊樹下落下一片毛茸茸的楊楊不穗。校園的美人梅紅彤彤一片,花谷朵長得擁擠。朋友圈不斷有人曬出各色各樣的花開照片,比如茶味盧師,每天一圖,秀著頤園垂柳、京都玉蘭。比如妖刀牛,到玉龍潭看玉蘭,到葛萬村看桃花,圖文曬在圈子裡,讓人忍不住想去看看。

說起看桃花,周村的後山是比較出名的,被人網友稱作「桃花山莊」,想那賞花的人肯定早已是圪擠圪杭的。我也曾經去過一次,桃花開滿山坡,村裡正在修繕,進出的道路有點窄,會車比較困難,也不知道現在怎樣了。

朋友牛老師,開始忙活著拔野菜,他每年都要拔很多的野菜,據他介紹茵陳、小蒜、蒲公英都是好菜,而且有各種吃法。儼然是一個吃野菜的行家。他拔的多了,送朋友一些,冰箱裡凍慢慢吃。我卻在旁打趣道,三十多年前沒張吃,才吃野菜,現在是食品大豐富了,又來吃野菜。這人是不是有點賤呢?然後說,你冰箱裡多了也送我點吧。

小時候的春天,沒有現在這麼幸福。那時候吃的飯食多為粗糧,消化的快,肚子餓也是常事。春節的那一點乾饃饃,不出正月早已下肚了。那時沒有這麼多花兒供我們觀賞,什麼臘梅、玉蘭,美人梅都是後來遷徙來的。

我之喜歡春天,首先是春天可以不再挨凍。春風漫吹,小夥伴們開始比賽,看敢誰先脫掉棉襖棉褲,誰敢先穿上單衣上學校,誰好像就是英雄。那些人穿了單薄的衣褲,深怕別人不知道,把袖子捋得很高,用手啪啪拍著大腿說,「看我,穿的一條單褲,一點也不冷!」

春天來了,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踩著虛虛的土地,上墳去給祖先燒紙。路很遠,地也很虛,走的很累。但心裡總覺得上墳燒紙很神聖,累也不敢說,也不敢說不願意去。

父親去趕會,捉回來兩頭小豬娃,嘰嘰哇哇的叫著,丟進豬圈裡,小豬獲得自由在豬圈哼哼著找吃的,十分可愛。從此我多了一項工作,放學後去拔野菜餵豬。那時候家家都一樣,所以,小夥伴也都可以趁機相跟著出去,以拔野菜的名義到野地去瘋玩。來到鬆軟的地上,模仿著電影裡的樣子摔跤。雙方把鞋子脫掉扔在一邊,踩著涼絲絲的土地,互相抓住肩膀,扭來扭去,一推一拽,巧使絆子,對方或自己被摔倒在地,一點也不疼。夥伴們笑了起來,說誰誰誰你真沒味兒!等玩耍足了,開始拔一些野菜回去交差。

扭鳴兒,是必不可少的活動,選取筆直的柳樹枝、楊樹枝、或榆樹枝,把樹枝的皮擰松,抽出木芯,把管狀樹皮分割成小段兒,再用指甲切幾下,即可吹響。細小的聲音很尖很高,粗長的卻悶聲悶氣,好玩極了。

春耕開始了,父親每天去地,去地回來偶爾會從口袋掏出一把白色菜根,說叫做「甜甜根」,可直接吃,嚼在嘴裡甜甜的脆脆的,也可以放到火口上焙燒一下,味道很好。可惜太少,擱不住一吃。

放風箏是一樣很奢侈的活動,因為技術含量較高,一般人是不會玩的。那時沒有賣風箏的,即使有,家長也不會給你買一個風箏玩的。放風箏,需要一條很長很結實的細線,糊風箏需要竹籤條和需要技術。況且,大人忙著去地勞動,誰有時間給你糊風箏玩兒?

還好,我們家族有一位老人,他祖上是油匠,祖傳的糊紙紮,糊風箏對於他是小事一樁。每年,他都要糊一個風箏在村外的高地放。有時糊一個蝴蝶,有時糊一個燕子。有一年,他突發奇想糊了一個「王」字風箏,大大的「王」字縫針,拖著圪個尾巴飛的很高,放學後我們相跟著去看他放風箏。有時候,他還會在風箏線上掛一個一個鈴鐺,鈴鐺沿著線繩兒竄向高空,有時他掛一掛小鞭,點著,小鞭沿著風箏的線滑上去,在高處劈啪一陣響。圍在他身邊看孩子很多,孩子們一臉的羨慕,老爺爺滿臉的自豪,至今記得。

春天來了,暖暖的感覺。大自然每次換一副面孔對我們時,我們都會生出些許感慨。然後,在感慨中不知不覺的變老一些……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