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視上經常出現的貞節牌坊,在古代到底是什麽意思

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就能發現,經常有女的被皇帝賜予貞節牌坊,可以說這是女性的莫大榮幸,而好多女性也都以獲得這個為榮。那麽貞節牌坊在古代到底是什麽意思,真的是這麽重要嗎?

貞節牌坊是對女性貞潔的一種表揚和肯定,在古代主要是對丈夫死了守寡到死或者殉情的一種行為的表彰。我只能說可歌可泣,但是並不讚同。畢竟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你可以不追求,但是不能影響別人追求。其實古代也並不是所有的時代都讚同貞節牌坊的。

歷史上最早出現貞節牌坊的是秦朝時期的巴清。巴清早年喪夫,終身守寡不再嫁。秦始皇譽巴清為“貞婦”,以表彰其貞節,並為她修建了“懷清台”,邀請她至都城鹹陽安享晚年。其實這個是很有問題的,即使你再表彰她,也不至於把她帶到鹹陽吧。其實秦始皇之所以這麽做因為巴清有自己的武裝,這一點秦始皇不放心,賞賜她“貞婦”也算是籠絡的一種。而且巴清是個生意人,她的生意生產水銀,這個是秦始皇修建皇陵的必需品。

在整個宋代明朝之前,所有人都不在乎所謂的貞節牌坊,而且大家對寡婦再嫁這件事習以為常。首先在春秋戰國,我們看《詩經》就知道了,這裡面很正常的,到處都是愛情詩。之後的秦漢,我們知道也是沒有這個說法的。因為很簡單,秦漢的時候需要恢復人口,當時經過大規模的戰爭,人口急劇下降,必須增加人口。所以當時好多寡婦再嫁,如果不嫁人的話怎麽生孩子。漢高祖劉邦第一個孩子不就是和寡婦生的。東漢時期的曹操不就經常娶寡婦。曹丕的老婆也是袁紹的兒媳婦。這個都是一樣的。之後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也沒有這個說法,因為也是一直打仗,需要勞動力。

隋唐時期,國家雖然穩定了,但是隋唐兩代都是有鮮卑血統的,對這個非常寬容。唐朝的社會不論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風俗上都非常開放。當時有專門的女性摔跤,類似於現在日本的相撲,女子可以離婚。武則天和楊貴妃的事情就知道當時沒人在乎你是別人的老婆。在之後的五代十國和宋朝也是一直都是這樣的,大家都覺得沒什麽。我們知道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就是在北宋的時期提出的。其實當時程頤之所以提出這個,就是因為他認為社會太亂了。而之後朱熹也提倡這個,不認同寡婦再嫁,但是沒人認同。因為朱熹本身生活作風就不好。

元朝的時候是少數民族更是不讚同這個。真正認同這個地是在明朝時期。我們看一份數據就知道了。由周至五代有記載的貞節烈女僅 92 人,宋代倍增至 152 人,元代倍增至 359 人,明朝貞節烈女的人數達到空前的 27141 人,清代受到旌表的貞節烈婦竟然鋼彈 100 萬人。當時對女性的控制已經超過了任何時期。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做貞潔烈女獲得貞節牌坊的,但是沒辦法。一方面是社會壓力,還有思想方面,還有家人方面壓力,可以說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好多人都是被逼殉情或者守寡的。可以說在明清之前根本沒人願意做所謂的貞節烈女。我們熟知的李清照就是嫁了兩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