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GB要花350元?“排隊”登珠峰背後還有這筆大生意

珠穆朗瑪峰,世界上最後一片淨土,正遭遇著近年來“致命”的登山季。

近日,一則“珠峰大堵車”的新聞成了網絡上的焦點,由於登山者激增,眾人不得不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帶”排隊數小時,他們想領略無限風光,更想征服高山峻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時至今日,發圖曬朋友圈已顯得有些俗套,少數登山者願以直播的形式記錄這一看似偉大的時刻,更有甚者連續開播40余天,他在流量上的花費已近萬元。

1GB的售價高達350元——在手機流量傳輸的背後,是運營商通信工程隊的堅守,但對於尼泊爾的商業運營公司而言,這是一張無形的“生意網”,更是“登山利益鏈”中不可割捨的重要一環。

難捨的3億美元

據不完全統計,珠峰上共有19條登頂路線,商業攀登會選擇其中最簡單的兩條線路:南坡的東南山脊路線和北坡的東北山脊路線,分處尼泊爾和中國境內。

“北坡難、南坡易”,這在普通登山者中幾乎達成了共識。

華為余承東也印證過這一觀點,他在回答“華為為什麽要做芯片”時曾舉例道:“我想人生總是先苦後甜的,大家知道從珠峰北坡登頂要比從南坡難很多,但是從珠峰北坡登頂看到的會是不一樣的風景,積累和收獲也不同”。

實際上,南北坡差異化的原因大體有三:

第一,南坡是漸進式的氣候,可以有適應過程,北坡氣候更加惡劣。

第二,對於普通登山者而言,南坡的攀登路線有一兩處難點,而北坡線路難點則多達5處以上。

第三,中國的珠峰登山許可證數量已受到嚴格限制,相比之下,尼泊爾就成了更容易實現夢想的地方。

這一切,促成了源源不斷的登山客,選擇從尼泊爾境內向珠峰“進軍”。

根據尼泊爾旅遊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尼泊爾的遊客數量首次超過100萬,旅遊業的消費佔到全國GDP的近8%,而其中登山產業,即可創造接近3億美元的收入。

有媒體直言,雖然負面消息不斷傳出,但當地旅遊局依然以“尋求樂趣和名望”,鼓勵各國登山者的到來,這是尼泊爾不願丟掉的重要經濟來源。

珠峰大本營(尼泊爾)流量宣傳冊:1GB=350元

流量的壟斷生意

“通訊在這側大本營(尼泊爾),根本上是壟斷生意,幾乎所有人都要買流量”,一位珠峰南坡向導隊伍人士告訴新浪科技,在尼泊爾地區攀登珠峰,通訊基本分為四個部分:

在山下城市區域可用尼泊爾手機卡,運營商為當地電信公司,資費基本與國內相同,但網速較低,“宣傳上是4G,實際也就是國內3G水準,而且會限流”。

在EBC(徒步)區域,通訊策略基本是手機卡結合當地WiFi,“這段行程至少要10天,手機卡不好使,當地小客棧有WiFi流量售賣,價格約1GB百元左右”。

在大本營區域,只能選擇EVEREST-LINK基地台提供傳輸信號,價格更甚:1GB=5000尼泊爾盧比≈50美元,即345元人民幣。

在大本營以上地區,沒有網絡信號,可用的通訊方式只有對講機或衛星電話。

“無論是直播、視頻還是傳照片,內容都要從大本營發出去,所以流量大家肯定會買”,該人士指出,大本營的生活相對無趣,玩手機消磨時間又是國人的習慣,所以很多人在流量資費上會不計成本,畢竟與高達二三十萬的登山費用相比,不值一提。此外,大本營的網速很慢,有時隊員在上傳微信小視頻時,需要等待半小時甚至更長。

“向導隊會讓所有人購買流量,甚至是強製規定,主要還是考慮到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協助救援”,該人士說道。

海拔6500米臨時基地台,協助北京奧運會的聖火采集傳遞。

峰上的首次通話

去年,尼泊爾政府宣布提高全國旅遊地區免費WiFi覆蓋率,其中就包括“珠峰免費WiFi覆蓋計劃”。但據外媒報導,這項計劃觸及商業運營公司利益,且施工難度大,工程進度推展緩慢。

在這項“艱巨”的計劃面前,中國應該最有發言權。

實際上,早在2007年,中國移動就在境內海拔6500米左右設立了一個臨時基地台,該基地台的主要作用是協助北京奧運會的聖火采集傳遞。同年5月,一位英國登山者利用基地台服務,通過手機撥通了家人的電話。這被媒體看作是里程碑式的創舉,被定義為:珠峰上的首次通話。

遺憾的是,在北京奧運會後,因為使用者少,6500米基地台暫時停用,站址的鋼架已被深埋在厚厚的雪下。

但是,這絲毫未阻止中國運營商對於世界第一峰的探尋之路。

2012年,中國移動終於將光纖鋪設到珠峰腳下,海拔5300米左右的中國境內大本營,首次有了3G基地台,後升級為4G。

這其中也有華為的功勞。大本營基地台的LTE-TDD信號塔由華為與中國移動聯手建立,這也是全球首個最高4G網絡的發射塔。

如今,中國三大運營商網絡已基本覆蓋大本營地區。有網友進行過測試,三家信號在不同區域,均會出現4G跳轉3G甚至2G的情況,但通話基本無阻。相較之下,中移動的信號覆蓋面要強於其他兩家。但在大本營以上地區,基本仍處於信號盲區。

通信的艱難之處

若以2007年首次珠峰通話算起,至今已有12年。為何在高海拔地區,通信仍未全面覆蓋?

“主要原因是風”,前中國移動通訊專家馮宇航告訴新浪科技,在搭建6500米基地台時,主要出現了兩個問題,首先是大型設備器材的運輸,“當時公路隻修到了大本營,很多設備都是用犛牛馱上去”。

眾人維修珠峰基地台

更重要的是後期維護,馮宇航回憶,在北京奧運聖火傳遞時,測算頂峰的風力達到了每秒18米,而在6500米建基地台時,風力也達到了每秒14米,“也就是說,再堅固的儀器設備,都有可能被吹跑”,例如給基地台設備供電的太陽能板,必須暴露在外,所以疾風很容易將其掀起,設備則會失去電力。

人民日報曾實地採訪了當時搭建基地台的工人。有工人說,“前面沒路了,總共20噸的設備,給專業馬幫開價15萬元,沒人願意拉。也不怪人家,一邊是陡坡,一邊是懸崖,掉下去就會沒命了”。

如今,大本營附近的5300米基地台運營正常,但也存在故障風險。

中國移動定日縣分公司負責人表示,在珠峰地區維修基地台,最大的困難在於路況不好,有時還得靠人抬上去。相對惡劣的自然條件,曾讓60%的員工患上慢性高原性心髒病,而整個中國移動西藏公司,工作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員工佔到了95%。

結語

通訊,是登山者與外界溝通甚至求生的唯一途徑。

不久前,中國移動在西藏開通了首個5G基地台,這意味著西藏正式進入5G時代。珠峰另一側的尼泊爾,亦在持續推進著珠峰免費WiFi計劃。

技術的進步,必將覆蓋這片寒意濃濃的淨土。我們在嚮往登山者征服峻嶺的同時,更應看到通訊人留下的足跡。

綜合自新浪科技、人民日報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