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度“烈火5”試射,向“實戰化”靠近了一點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前天,印度進行了“烈火5”遠程彈道飛彈的飛行試驗。

最有意思的是,《印度時報》大言不慚的說這玩意被叫做“中國殺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到美國人把DF-26叫做“關島殺手”故模仿之——雖然他好像不知道中國有多大)。

此次試射是“烈火5”的第6次試射。印度媒體吹噓說這種飛彈射程有8000公里,因為“中國的杜文龍說了,印度政府沒有說烈火5的實際射程”——然而他們忽略了一點,搞二炮專業出身的杜文龍老師高估了印度在核武器小型化方面的功力,他的原話是說,如果印度能搞出和主要大國那樣300公斤左右的彈頭的畫,那“烈火5”自然能夠大幅度增程——雖說從5000公里增程到8000公里好像這幅度有點誇張,但大差不差,反正印度又沒有造出重量小於1噸的彈頭……

這次印度把烈火5塗了個花花綠綠,配上發射筒,以彰顯其“實戰化”

但看這樣子,哪裡“實戰化”了?

目前,印度當局公布的“烈火5”的官方數據是,發射重量50噸,彈頭1.5噸,射程5000公里。

我們已經吐槽過很多次,作為一種固體燃料飛彈,“烈火5”的重量已經接近中國第一代液體燃料中程飛彈東風-3(65噸)。和朝鮮的“火星15”洲際飛彈比的話,“烈火5”的水準就更是……只能讓人長歎一聲。

烈火5飛彈是典型的重量尺寸超過中美俄主力固體燃料彈道飛彈一大截,但射程卻短一大截的產品。這倒是也符合印度在世界航天界水準的,說實話不值得奇怪。

印度媒體經常自稱“烈火5”飛彈能夠通過鐵路機動部署——原因是烈火5的試射一般都是用鐵路平板車拉出來進行發射的,但事實上那個只是發射場的專用軌道,是直接從發射準備車間拉出來,沒多長的一截而已。

事實上,要實現機動部署,麻煩是很多的,從中國研製機動式部署彈道飛彈的歷程可以看出,別說是此前“光華獎”評獎檔案中提到過的,DF-31A飛彈出廠就在TEL車上拉著來個千里機動,到地方就起豎發射這樣的模式,需要攻克大量的技術難題。其中最簡單的幾個——運輸車的防震和飛彈抗震能力,有很多精密儀器在震動中就會失準,如果需要到了發射場才一個個教驗比較,那這彈可能就沒法打了。還有快速測地技術,彈道飛彈的射擊精度有賴於對發射場、飛行環境和靶場環境的精確感知,如何迅速測定出對精度影響最大的地理和天氣環境的參數,並形成相應的發射計劃,而常規的測地手段根本無法滿足實戰發射的要求的。

即使是解放軍現役的東風-31飛彈,仍需要一個複雜龐大的車隊來進行保障

東風-31AG是我國第一種具備一輛車,千里機動後隨停隨打能力(可參考之前“光華耀九州”系列文章中的內容)的洲際飛彈

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難題,中國真正掌握實用TEL發射車達到機動部署,隨時隨地發射,也已經是近10年來的事情了,至於印度——正如我們此前說過多次的,印度迄今為止,尚無一種真正實戰構型的中程或遠程彈道飛彈。

而最近的試射中,印度終於給烈火5飛彈加上了儲運\發射筒,對於機動式部署的中遠程飛彈而言,這當然是一個很有用的設計。表明印度終於開始真正考慮飛彈的機動部署的問題。

然而機動部署飛彈全系統研製可不是個簡單的事。

至於此次發射本身的意義,可能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新聞標題挺能說明問題:“印度‘烈火5’彈道飛彈距離部署又接近了幾英尺”。

其實,回顧印度從1998年核試驗後的狀態,在建立具有實戰能力的核威懾這件事上,處於一個“不怎麽上心”的狀態,尤其是在對中國的威懾方面。

為什麽這麽說呢?

印度至今為止真正部署的,能發射核武器的機動式彈道飛彈,也就是“大地”。而“烈火3”飛彈雖然號稱裝備部隊100枚,但是並沒有實戰構型,只是生產,並將其儲存了起來,每隔一段時間抽檢一下。至於發射場,就只有寥寥幾個固定發射地點。

反正對於印度的實際需要來說這就算是夠了,能夠到小巴全境了呀。

之所以我國東-5飛彈(長征2運載火箭)需要使用鐵路運輸,就是因為這玩意並不打算機動發射,鐵路運輸相對而言震動小一些,不至於把飛彈給顛壞了,印度這個超短距離的“鐵路運輸”就更不用說啥了

至於要“威懾”中國——由於印度迄今既沒有為他們的核飛彈建立有實際意義的防核掩體,甚至連隱蔽疏散都不怎麽在意,所以處於可以很輕鬆被“快速核打擊”能力首先消滅的狀態。

去年洞朗事件安期間,中國展示“快速核打擊”能力,給誰看自不待言。雖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要實際使用這個能力,但至少足以讓莫迪明白他實際上並沒有能夠真正威懾中國的能力——在與中國發生戰爭的前提下,最好不要讓中國想起來印度還有核武器。

這和朝鮮與美國的狀態不一樣。

朝鮮雖然理論上擁有可以攻擊美國本土的核武器,但是如果美國對朝鮮實施先發製人的核打擊,他無法預測中、俄會有何反應,因為別忘了從法理上講,朝鮮是中國僅有的“盟友”。

而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又是聯合國不批準,不支持擁核的國家,美國與它的關係也遠沒有達到可以為其提供核保護傘的程度——那麽一旦在關鍵時刻,遭到“預防性打擊”,也沒有人——從法理上講,來替印度“出氣”,他們只能乾受著。

在這個問題上,聯合國從來就不是一個“公正”、“指望得上”的機構,畢竟聯合國從來就不是,這是一個講“大國一致”的機構。所以利比亞拿出輾轉獲得的某國原子彈圖紙,去控訴“核擴散”,聯合國表示你這圖紙是假的。聯合國去檢查朝鮮的無人機殘骸,得出的結論是“雖然看起來好像是某國某公司的某型號產品,但我敢肯定這是朝鮮走私零件再在國內組裝的,所以某國沒有責任”……

我國之所以為東風-31、東風-31A飛彈建設了規模巨集大,造價驚人的“長城工程”就是為了保證任何情況下,我國的核武器不會被“預防性打擊”徹底摧毀,在機動部署,隨停隨打還不利索的前提下,這是一種最安全的部署方式,隨著東風-31AG、東風-31B、東風-41等飛彈的裝備,新一代“長城工程”的形式應該會有新的變化

“大國一致”的潛在台詞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法不施於尊者。”

當代世界上有一些華文地區,比如台灣和部分香港人,經常張嘴就是“聯合國會如何如何”,“國際社會反對,大陸就如何如何”……可是這些內心清楚,“弱國無外交”的“舊中國人”根本不理解,新中國反對強權政治、霸權主義,但並不表明我們不理解這個世界說到底信奉這一套的——只有擁有強大的力量,才能對抗別人把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施加到你的頭上。

如果說這個世界還有什麽進步,那就是在核威懾存在,各大國間不可能進行“攤牌”式的世界大戰的前提下,不得不尋求“合作、共贏”。中國經常在外交上說一句套話:“對抗沒有出路”,當對大國說的時候,真正的潛台詞是,“要是你‘攤牌’,大家誰也沒好處”,就是這麽回事了。

正是因為對於這一點的深刻理解,中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深挖洞、廣積糧”,努力提高自己有限的核武器的生存能力,進入90年代以後又修建了規模巨集偉的“長城工程”,為21世紀能在世界面前挺直腰杆說話,鑄造了新的脊梁骨。

相比之下,印度其實也不信西方這套“公理正義可以通過國際組織得到聲張”的“邪”的——只是一方面,錢的問題很難解決,畢竟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造“長城工程”這樣級別的地下設施需要的經費可能夠印度海軍規模再擴大一倍了;另一方面,這方面的技術沒處買……第三,印度又要在西方國家面前維持自己“民主自由陣營”的面子,所以在這方面束手束腳,當然這個“第三”其實是個“添頭”,在沒有能力的時候,用這個來安慰自己而已;有朝一日真要搞成功了,肯定屁顛屁顛的去實戰化部署核武器……

朝鮮是忠實照抄中國70年代以來飛彈火箭發展路線的好學生

所以印度儘管以看似“不上心”的狀態在搞他們的實戰化核武器,另一方面,又不斷以每次“拱幾英尺”的方式,小心的前進。

這次,印度借著洞朗事件,在核飛彈實戰化部署方面又拱了幾英尺,但距離真正實戰化部署,依然是十萬八千里。

不過呢,就像我們前面在說《三體》的時候說過的,千萬別以為你的對手會留在原地等你,在當今世界核和飛彈技術封鎖的前提下,大國往往比這些“準大國”領先好幾代。在中國正在忙著推進高超聲速技術爆炸的同時,印度在上兩個時代的技術方面拱了幾英尺——真的不是什麽值得擔心的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