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靈感總是出現在深夜?夜貓子更聰明?

是不是總覺得不到半夜根本想不出創意?這種感覺可能沒錯。

你坐在電腦前,仔細打量著螢幕上的空白文檔,你已經看了它一個小時,在盧浮宮看蒙娜麗莎你都沒看過這麽久。你寫下一個標題,刪除,再寫,再刪,十五分鐘後,標題中每個字和你之間的故事都超過了你歷任前男(女)友。於是你滿意地歎了口氣,接著玩了三個小時手遊,這時,終於夜深人靜,你知道那一刻快來了,於是幸福地等待,一分鐘後,你的腦子裡放起了各種型號的煙花,手指開始在鍵盤上飛舞……

如果你從事的是創意類工作,例如設計、策劃、廣告文案,或者和我一樣是個媒體民工,這樣的時刻想必已經歷過多次。我們的靈感就像尿床,一般只在深夜出現。

可是,這是為什麽呢?

夜貓子更聰明?

最簡單的解釋是,到了深夜我們才能從白天的瑣事中解脫,心無旁騖地尋找創意。但如果你長期從事創意類工作就會發現,就算白天無所事事,多數工作也只能在晚上完成。

還有一種說法更新奇,之所以很多聰明的點子都是在深夜想出來,因為習慣熬夜的人本來就更聰明。

有數項研究似乎能支撐這一判斷。西班牙馬德裡大學的研究人員曾招募近 1000 名學生志願者做測試,其中 25% 習慣早睡早起,夜貓子佔了 32%,結果顯示,後者在歸納推理測試中的平均分比前者高,而歸納推理能力被認為是綜合智力的體現,尤其與創新思維相關。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測試了 1254 名 18 歲到 30 歲的大學生,發現夜貓子在思考時右腦比重偏大,偏向直覺和綜合,而早睡早起的人思考時左腦比重偏大,偏向邏輯和分析。通常來講,創造性跟右腦有更密切的關係。

歷史上那些最具創意的頭腦,就有很多是夜貓子。席勒、福樓拜、普魯斯特、托馬斯·伍爾夫幾乎一輩子都在深夜工作,巴爾扎克的工作時間是凌晨 1 點到早上 8 點,卡夫卡常常一寫就寫到清晨 6 點,喬治·桑喜歡在午夜從情人的被窩裡鑽出來寫小說。這些都是你跟外國友人進行文學交流時經常會提到的菜名。

▍熬夜寫作的馬塞爾·普魯斯特

音樂家愛熬夜的也不少,鋼琴大師格倫·古爾德說過:「天色越好我越不安,所以白天沒法乾活,晚上我能熬就盡量熬。」鮑勃·迪倫和貓王絕大多數的歌曲都是深夜寫出來的。

相比其他創意類職業,音樂家或許對靈感的依賴更為強烈,美國音樂工業從業者中,夜貓子的比例就高得驚人。歌手蔡健雅近日與萬麗酒店合作的一支 MV 中,就講述了很多關於夜晚與音樂靈感的故事。

夜貓子為什麽更聰明?學者金澤哲從進化心理學角度提出了一種猜想:遠古人類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夜晚是一種進化上的新環境,聰明人更善於在這種環境下活動。但他自己也發現,在關於智商和作息時間的研究中,如果控制各種因素,智商對晝夜節律的影響程度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更何況,目前所有的研究都無法說清楚,智商與作息這微小的相關性,到底是誰影響了誰。

何況,夜貓子是不是更聰明還是個有爭議的問題。Mason Curry 的《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記錄了 150 多位大作家大藝術家的生活作息,有網站詳細統計了其中有明確作息規律的 26 位,結果顯示,他們之中的夜貓子也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多,反倒是按生物鍾作息的佔了多數。

▍藍色為睡眠時間,綠色為日常工作時間,紅色為從事創意類工作時間,黃色為休息|圖片來源:podio.com

其中就有文藝青年最愛的村上春樹,每天晚上 9 點睡覺,早上 4 點起床,標準的國企好幹部。

疲勞放飛思想

其實,在熬夜中獲得靈感和創意,不是因為我們是天選之人,而恰恰是因為我們累了。

一直以來,腦科學研究者很頭疼的一個問題是,人類從事創意活動時使用的到底是大腦的哪個部位,因為創意不像邏輯推理或太空想象,本身的定義就很模糊寬泛。直到 2012 年,美國衛生部的幾名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給出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測試 Hip-hop 歌手在即興說唱(freestyle)時的大腦活動。

研究結果非常有趣:歌手即興說唱時,大腦中負責日常調節其他部位活動、做出決策的背外側前額葉變得不活躍,而負責情緒反應和聯想的內側前額葉皮質變得極度興奮。失去了背外側前額葉的把關,我們的注意力變得不集中,平時很多被抑製的大腦活動開始運轉,創意也就在其中產生。

▍創意活動時人類的腦成像|來源:科學美國人

這種特殊的大腦活動,與人在睡夢中的大腦狀態很相似。我們的夢境往往七彩斑斕但毫無邏輯,正是因為背外側前額葉對大腦失去了控制。詩人在夢中偶得佳句,保羅麥卡特尼在夢中寫出了Yesterday的旋律,或許並非傳說,而是有神經生物學的確鑿依據。

另一種與之相似的狀態,就是深夜陷入疲勞之時——我們在夜晚文思泉湧,不是因為我們適合晝夜顛倒的作息,恰恰是因為生物鍾仍然在起作用。

人精力充沛的時候,負責注意、計劃的大腦前額葉一直在從外部環境中收集整理新的資訊,並形成工作記憶,而夜深人靜感到疲累之時,前額葉開始失去對大腦的控制,你不再關注外部環境傳遞的新資訊,無論是視覺、聽覺還是嗅覺,反而能讓大腦天馬行空地發揮想象力。精力充沛時那些心中偶一閃念的想法和點子,由於會被前額葉判定為「不重要」,白天被大腦忽視,此時則不受限制地噴湧而出,於是,靈感產生了。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夜貓子,也就是晚上神采奕奕、一到白天就哈欠連天的人,反倒不會在深夜獲得更多的靈感,因為靈感需要的是疲倦。

人在從事創意工作時的大腦活動,也能解釋為什麽很多藝術家和詩人喝了酒之後靈感泉湧,酒精同樣能迅速抑製前額葉活動,讓被前額葉抑製的其他部位開始活動,但也不能喝太多,因為酒精持續攝入後,其他部位同樣也會受影響。

▍著名酒鬼、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傑克森·波洛克

有趣的是,甚至有研究發現,如果你始終無法獲得靈感,放縱自己對工作的厭倦,也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把燈調暗

夜晚與靈感的另一個隱秘聯繫是燈光。

心理學家 Anna Steidel 與 Lioba Werth 做了一系列實驗來探究創造力與不同燈光的關係,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想要靈感泉湧,先把燈調暗。

這一結論顯然與我們的常識和習慣相悖:老闆為了監督員工、防止有人偷偷開小差,會偏愛更明亮的燈光,也有研究表明,暴露於燈光中能激發人的靈感——在動畫中,靈感乍現也常常用的燈泡表現。但在這些研究中,燈光亮度大小沒有被考慮進來。

而 Steidel 和 Werth 發現,人類甚至僅僅靠冥想不同種類的光就能影響人的創造力。實驗中,被試用五分鐘來詳細描述一個明亮或黑暗的地點,再在紙上畫出一個外星人。那些之前冥想黑暗的人畫出來的外星人更具想象力,比如,眼睛能發射 X 射線,腿與腦相連。之後,Steidel 與 Werth 安排了具有不同照明條件的環境,緊接著要求被試解決四個經典的創造力問題,結果顯示,處於暗光中的人解決了更多的問題。

暗光為什麽刺激了人的創造力?Steidel 與 Werth 揣測它產生的視覺信號能開啟人腦的探索模式,黑暗往往意味著無拘無束,能讓我們的思維不受限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