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萬般皆不是下品,依舊惟有讀書高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出自汪洙的《神童詩》: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節選)

汪洙是北宋有名的神童,後來也當了官。“爾曹”就是“你們”的意思。天子看中英雄豪傑,文章會叫你們怎麽去做(博取天子重視)。別的什麽行業都是下等,只有努力讀書,增長知識才是出人頭地的正途。

這是在北宋那個重文輕武的時代,讀書人的地位非常高,這不僅僅是民間尊重文人,甚至是朝廷的公開態度。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就直接了當地告訴年輕人: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神童詩》拿來勸導年輕人的句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就可以理解了。

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

當代新世紀經濟飛速發展,加上近代一些特殊原因,曾經大流行的“讀書無用論”漸漸被有見識的人所唾棄,但是“萬般皆下品”這種句子在人人平等,行行狀元的今天卻依然是不合適宜的。

那麽“惟有讀書高”是否正確呢?在物質條件已經大大豐富,人們沒有了以前那種“知識改變命運”的急切希望(如今能改變命運的東西太多了,知識反而看上去是最慢、最沒有效率的一種),我們要如何看待讀書這件事情呢?

因為讀書出仕不再是單一的謀生手段,所以我們不能再把讀書這件事情和工作來做比較。小孩子讀書獲得知識是正常的,但是每個人的命運不一樣,把會讀書和命運綁定是逆社會潮流的,是不政治正確的,雖然它經常很正確。

讀書更多的是一種愛好和提升個人素質的途徑。那麽我們怎麽看成人讀書、學習在所有愛好中的地位呢?是不是“惟有讀書高”?

很顯然,是的。

我們為什麽讀書?

是為了獲得知識和結論?是為了被“授業”,被“解惑”?是的,這是大部分成年人選擇在休閑時間讀書的目的。也就是這幾年流行起來的所謂“碎片化閱讀”。

不過就我個人理解,這種讀書都是浪費時間。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知識和結論本身價值不大。

讀書,是為了“明理”。也就是為了學會如何思考。知識不過是材料,你學到了那些知識,當你遇到相同的情況時,該如何調用你學到的知識,解決你眼下遇到的新情況,這就是思考的能力。你不會思考,就沒有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你的知識,終歸是死的,你讀了這些書,不思考,沒有進步。

而為了解惑而得到結論類的閱讀,則是更加無意義的,甚至是有害的。這也是為何近年來有的人開始慢慢明白為何網絡課程、碎片閱讀無法真正給你提升的原因。你在花了錢買了課程,接受那些大師們的結論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個結論是否正確?你有沒有思考過,有沒有辨別能力?

知識,是知其然,學問,是知其所以然。

而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知道一些知識點或者專家的結論就好。

那些雞湯、毒雞湯、傳銷、保健品哪一樣不是專家教授大師在給你傳授他的“畢生功力”?信這些的人有沒有學習意願?是有的。有沒有思考能力?沒有。

現實世界有很多個層次,錢和地位能幫助你打開更高的層次。

精神上的突破

精神世界也有很多層次,讀書、明理、思考會幫助你打開低層次閱讀的天窗,讓你進入另外一個空間。這種境界就類似於莊子的逍遙遊,莊子的精神世界是在普通人的天花板上開了個窗口,他的精神就得以在宇宙和太空中禦風而行。

雖然不過是在另外一個更大的牢籠裡歡喜,但是當你衝破自身現有精神牢籠,回頭看那些還在忙著轉發雞湯、忙著養生、忙著努力學習碎片知識的眾生,你會不會感覺到優越性?這種優越性,就是所謂的“恍然大悟,心有歡喜”。

而衝破精神牢籠的方法就是系統的讀書和獨立的思考,讀書是基礎,思考因人而異。

在物質生活飽和,追求精神生活的今天,誰還敢說讀書無用?

我們不能再說“萬般皆下品”,但是我們可以說:

萬般皆碌碌,惟有讀書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