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旅級支援火炮為什麽比美軍差?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亦隆】

隨著珠海航展的臨近,以輪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為代表的國產外貿型155毫米榴彈炮將再次集中亮相,這次覆蓋了超輕型牽引式、8×8輪式自行和履帶式自行等幾乎全部品種的155毫米榴彈炮家族必定會再次引發關注。同時也必然會引發另一種討論,為什麽解放軍陸軍的合成旅不裝備155毫米榴彈炮?筆者就試圖要解釋這一現象及其背後的成因。

一、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解放軍陸軍軍改後的合成旅相較於軍改前的機步(摩步)旅在旅屬支援火力上有所下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主要在於合成旅撤編了152毫米加榴炮。

雖然從射程上來說,PL66式152毫米加榴炮及其自行版-83式152毫米履帶式自行加榴炮,與合成旅旅屬炮兵營主戰裝備-各型122毫米榴彈炮相比,其最大的射程較近,但是發射的殺爆彈威力較大,火力覆蓋面廣,所以從問世之初就成為了解放軍陸軍步兵師內口徑最大的身管火炮,一直裝備到了第一次師改旅後出現的機步(摩步)旅屬炮兵團,成為了其火力核心。但在軍改後的合成旅中,由於其無法適應部隊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而遭到了淘汰,解放軍陸軍自此進入了全面122時代。

儘管已經有大神詳細介紹過122毫米榴彈炮的各種好處,但筆者還是得說,122毫米就是122毫米,再怎麽吹捧也就122毫米,就其發射的殺傷爆破榴彈來說,彈重21.76千克,裝3.52千克TNT炸藥,而PL66式152毫米加榴炮發射的殺傷爆破榴彈,彈丸品質達43.56千克,內裝TNT炸藥量更是達到了5.495千克,也就是說,152毫米殺傷爆破榴彈對於地面目標的毀傷效能,大致可以認為高出122毫米殺傷爆破榴彈一倍,這就是其能存在的最大理由之一。

在失去了152毫米加榴炮以後,解放軍陸軍合成旅只能走一條用射速+精度換毀傷效能的路線,通過裝備PCL09式車載榴彈炮(卡車炮)、PLL09輪式自行榴彈炮和PLZ07履帶式自行榴彈炮三種射速快且精度高的122毫米榴彈炮來提高旅屬炮兵營的毀傷效能,在體系支援下可實現快打快撤。但是這種能力同樣不能改變解放軍陸軍合成旅旅屬炮兵營支援火力下降的事實。

作為補償,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炮兵旅中編入了兩型155毫米加榴炮(PLZ05履帶式、PCL181車載式)和PHL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作戰時集團軍炮兵旅可以將各個炮兵營分割給本集團軍屬的合成旅,但這種由上級配屬的加強火力是根據任務而變的,不是旅長所能控制和隨意調用的。

如果不算集團軍級的加強炮兵力量,解放軍陸軍合成旅與美軍模塊化旅級戰鬥隊在旅屬炮兵火力支援領域的差距主要在於射程和彈丸品質,前者差距並不上特別大,雖然國產122毫米榴彈炮發射殺傷爆破榴彈時的最大射程不過18千米,但是發射遠程殺傷爆破榴彈時的射程還是能達到22千米,與M777A2式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發射M795榴彈時24.7千米的最大射程差距不算大,如果發射火箭增程榴彈時,雙方是27千米:30千米,差距仍是3千米,考慮到國產122毫米榴彈炮的機動性較強,這點射程差距是可以通過高機動性加以彌補的。

真正的問題在於,彈丸品質差距太大了。M777A2發射的M795式榴彈的彈丸品質也達到了35.42千克,內裝的TNT炸藥量高達10.8千克,比122毫米殺爆彈高出近三倍!這種差距導致了122毫米榴彈炮在射速上的優勢很難得到真正的發揮,但總的來說,差距並不算多大,畢竟像M982“亞瑟神劍”這樣的精確製導炮彈的採購量是比較有限的,在常規火炮和炮彈領域內的差距勉強可以接受。

但是,隨著美國M777ER式54倍徑超輕型牽引榴彈炮和58倍徑的M109A8履帶式自行榴彈炮的問世,中美雙方旅屬支援火炮的射程差距將擴大到8~12千米!

在靶場進行測試的M777ER火炮,圖片來源:簡式

二、火炮的射程真的不重要嗎?

近期來有一種奇談怪論出現在軍迷之中,那就是身管火炮的射程遠近不再是一個重要指標,而資訊化水準和快速反應能力則成為了衡量身管火炮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

這裡且不說就炮兵資訊化水準而言,美軍目前仍是世界第一且沒有之一這個事實,單純說一下射程問題,對於身管火炮來說,射程遠近真的不重要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就是解放軍陸軍自身的選擇就足以否定“射程不重要”一說。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國產122毫米榴彈炮是仿蘇的54式122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11.8千米,其性能已經基本上可以滿足當時解放軍陸軍的需求。但進入1960年代後,隨著蘇製D-30式榴彈炮的列裝,解放軍陸軍著手研發新一代122毫米榴彈炮,其中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就是要將射程提高到15千米,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和突破,最終研發成功了射程達標的83式122毫米榴彈炮,並在其基礎上發展了89式122毫米履帶式自行榴彈炮。

可就在83式和89式已經列裝的情況下,解放軍陸軍最終還是選擇了裝備仿製自D-30式的PL96式122毫米牽引榴彈炮,並將其作為解放軍陸軍通用的火炮系統,無論是PLZ-07式、PCL09式還是PLL09式,其配備的火炮都是源自PL96式。與83式相比,PL96式有很多優點,但是其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發射同種殺爆彈,射程達18.7千米,也就是說,解放軍陸軍為了這區區3千米的射程優勢,寧可放棄一型研製了二十餘年的榴彈炮,寧可承受由此帶來的新增後勤保障壓力。如果火炮的射程真的不重要,解放軍陸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事實上,如果雙方的射程差距大到一定的程度上,靠著機動性強是很難彌補的,例如在雙方資訊化水準接近的前提下,射程達40千米的一方對射程只有37千米的一方就擁有了巨大的優勢,後者需要冒著被敵方炮火覆蓋的風險行駛一分鐘左右才能進入陣地,即使不考慮這一風險,也意味著行軍戰鬥轉換時間至少要增加一分鐘以上,而此時射程佔優勢的一方可能已經打完收工了。

這就是射程帶來的優勢,在外貿型SH11式155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曝光後,有人認為解放軍陸軍也應該裝備這種自行火炮,筆者認為其裝備定位和作戰效能都滿足不了解放軍陸軍對於集團軍屬火炮的要求,所以不會列裝我軍。

但是如果能將155毫米榴彈炮下放到旅一級,那麽確實有助於提高解放軍陸軍合成旅的作戰效能。這時又有人提出了一個新的論點,即使解放軍陸軍裝備了SH11式一類的自行榴彈炮,因其身管倍徑僅為39倍徑,會被美軍的54/58倍徑155毫米榴彈炮按在地上摩擦。

這個結論當然沒錯,但是,現實中解放軍陸軍目前裝備的122毫米榴彈炮就不會被美軍的54/58倍徑155毫米榴彈炮按在地上摩擦了?至少裝備39倍徑155毫米加榴炮後,可以縮短與美軍的差距,怎麽能無視這一事實呢?

更有意思的是,提出同一論點的人還提出了解放軍陸軍合成旅擁有射程40千米的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可以彌補射程差距,這就有些自相矛盾了,一方面不承認射程差距會造成作戰效能的降低,另一方面卻又強調遠射程火箭炮帶來的優勢,從中可見,他們自己也知道,遠射程擁有的優勢是實實存在的。

三、解放軍陸軍為什麽會存在這樣的差距

首先要明確一點,解放軍陸軍沒有將155毫米加榴炮劃歸旅屬炮兵營,不是因為所謂的最短射程太遠,原因很簡單,155毫米加榴炮的最近射程是6千米,而軍改前解放軍陸軍機步(摩步)旅屬炮兵團中裝備的PL66式152毫米加榴炮的最小射程是4.6千米,也就是說解放軍陸軍軍改後的合成旅會因為這1.4千米的最小射程差而放棄了最大射程接近40千米的155毫米加榴炮?這種理由明顯是佔不住腳的。

那麽解放軍陸軍軍改後為什麽沒有裝備155毫米加榴炮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二個例子,眾所周知解放軍陸軍曾經在合成集團軍中短暫列裝過DF-11近程戰術飛彈,但最終還是將其移交給了當時的第二炮兵,這其中原因很多,但是當時的合成集團軍沒有能力獨立對300千米以外的目標實施觀察和定位是一個重要原因,也就是說除非得到外部資訊源的支持,否則當時的集團軍是很難發現300千米以外的目標,這就導致了DF-11近程地地戰術戰役飛彈的射程優勢無從發揮,連敵人在哪兒都不知道,其他的一切都只能是空談。

除了近程戰役戰術地地飛彈以外,這一情況也發生在我們熟悉的122毫米多管火箭炮身上,解放軍陸軍在1980年代初裝備了81式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後,因其性能優異,很快就淘汰了原師屬的63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除了仿製蘇製122毫米火箭彈以外,中國軍工還研發出了射程翻倍,達40千米的122毫米火箭彈,在定型後卻投入了外貿市場,並沒有列裝解放軍。

究其原因,實際上也是因為當時的解放軍陸軍師沒有獨立發現和定位40千米以外的目標的能力,裝備了也是一種浪費。所以解放軍陸軍合成旅對於40千米外目標的識別和標定能力不足恐怕是目前155加榴炮無法下旅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這個角度再深入一點來說,當時的解放軍陸軍師的作戰縱深也達不到40千米,也就是說20~40千米的目標在實戰中是歸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中的炮兵師負責的,而炮兵師通常裝備的就是射程較遠的59-1式130毫米加農炮和66式152毫米加榴炮,計劃中用於替代152毫米加農炮和加榴炮的155毫米加榴炮原計劃也是裝備到集團軍炮兵師的。從目前解放軍陸軍合成旅的作戰縱深來看,122毫米榴彈炮和122毫米多管火箭炮這一對黃金搭檔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解放軍陸軍合成旅現階段火力支援的需求。

說到這裡,解放軍陸軍與美國陸軍在旅屬支援火力上產生較大差距的原因基本上已經明確了,首先就是目前解放軍陸軍合成旅的火力支援體系中沒有155毫米加榴炮的位置,軍改前的機步(摩步)旅裝備152毫米加榴炮是為了解決122毫米榴彈炮彈丸威力不足的問題,而不是為了解決其射程不足的問題。155毫米加榴炮的射程可能已經超過了合成旅的作戰縱深,所以在陸軍合成旅中是沒有155毫米加榴炮位置的。

其次就是現有的122毫米榴彈炮已經可以滿足部隊作戰的需求,並可由集團軍炮兵旅予以加強。

最後,基於上述二個前提下,將155毫米加榴炮下放到合成旅是一種效費比較低的行為,尤其是增加一種身管火炮的口徑就要增加相應的後勤保障,這對於保障壓力本身就比較大的合成旅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

儘管有了合理的解釋,我們卻不能否認解放軍陸軍合成旅旅屬支援火力相對貧弱這一事實。放眼中美俄三國的陸軍旅級作戰部門,解放軍陸軍的重型和中型合成旅都是排在最末的,解放軍輕型合成旅略高於美軍步兵旅級戰鬥隊,但是考慮到美軍的步兵旅級戰鬥隊通常具有特定的作戰能力和目的,例如空降部隊或是空中突擊部隊,與解放軍陸軍輕型合成旅的定位完全不同。

而且這種火力差距在短時間內是很難彌補的,解放軍陸軍合成旅旅屬炮兵營裝備的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客觀上確實可以部分彌補122毫米榴彈炮射程的不足,但是作為以面殺傷為主的火箭炮,無論是彈丸威力還是支援便利性都不能和身管火炮相提並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只有集團軍將炮兵旅中的155毫米加榴炮營在戰時加強給合成旅才能有效的彌補中美旅級部門的支援火力差距。

至於說未來的解放軍陸軍合成旅的火力支援問題,筆者是比較樂觀的,一方面是隨著解放軍陸軍資訊化和機械化能力的提高,合成旅獨立識別和標定40千米外目標將不再是一個問題,同時後勤保障能力也將有較大提升,未來155毫米加榴炮下放到合成旅並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另一方面,通過對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的挖潛改造和配備新型彈藥,例如精確製導火箭彈和巡飛彈,可以部分彌補身管火炮射程和精度不足的問題。

總得來說,認識差距才能真正有趕超的動力,而不能一味的否認差距,沉浸在一種迷之自信中,古人都知道一寸長一寸強,更何況我們今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