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保護雪豹及貓科動物

從高山之巔人未識的“雪山之王”,到萬眾矚目的“明星物種”,雪豹,日益激發人們對其關愛保護的巨大熱情。


在10月24日舉行的“國際雪豹沙龍”上,雪豹專家、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時坤教授回顧了他所親歷的雪豹研究與保護歷程,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鮑偉東副教授與大家分享了以雪豹為代表的貓科動物調查監測技術與故事……

雪豹研究與保護回顧

雪豹是中亞山地生物多樣以及生態系統保護的旗艦物種。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雪豹分布國。我國正在著力實施的國家公園規劃和建設為保護雪豹及其所在的山地生態系統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雪豹分布的12個國家,全部為“一帶一路”及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員國和觀察國。開展雪豹研究與保護,將有助於確立我國在國際雪豹保護領域的優勢地位。雪豹保護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可產生重要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雪豹面臨的生存威脅包括:棲息地退化和破碎化,盜獵、報復性獵殺、毛皮交易,草原圍欄傷害野生動物等。

為保護好這一物種,10年來,雪豹保護研究能力建設不斷推進。

2009年,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啟動雪豹在內的貓科動物調查研究。2010年,這一研究團隊得到牛津大學的支持,申請了英國DEFRA基金,在中國幾十個保護區培養了幾百名貓科動物監測人員,這對雪豹的調查監測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後,在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支持下,中國貓科動物專家組成立。

至今,在動物生態、行為學領域,時坤及其團隊取得如下成果:國內首次系統報導雪豹野外食性特徵及與其同域分布捕食者的生態位重疊度、確立雪豹行為譜和聲譜。確認雪豹、豹、雲豹、猞猁、菟猻、雲貓、金貓等貓科動物在關鍵區域的分布記錄。首次系統報導和闡明中國山地雪豹等大型獸類與人類衝突實態、形成機制和共存模式。確立雪豹種群密度推算模型和方法。建立全球雪豹種群擴散阻力模型。

如何調查監測貓科動物

貓科動物具有數量稀少、單獨活動、行蹤隱秘、難以直接觀察等特點,即野生生物學家喬治·夏勒所說:“只見豹皮,不見活物。”

貓科動物調查方法包括:痕跡調查法、自動紅外照(攝)相法、非損傷取樣法——分子生物學研究、GPS數據的解讀、食物組成分析、無線電追蹤、GPS項圈追蹤、指北針的使用等。

貓科動物的痕跡包括刨痕、抓痕、糞便、尿跡、氣味標記、足跡、獵物殘留、臥痕、吼叫聲等。

刨痕是貓科動物活動經常留下來的痕跡。有時是單獨出現,有時是多個集中在一起。刨痕能準確地反應貓科動物在一個地區的活動。而要找到這種痕跡最大的難度在於留下的刨痕不能保持太長時間,很快就會褪去,而且能否找到刨痕與地表的類型也有關係,在碎石地面、硬土地和冰凍地上很難找到刨痕。

糞便保存時間因環境情況而異,在一些沉積少,昆蟲活動也較少的地方保存時間較長,反之保存時間較短。糞便很可能會在有刨痕的地方找到,典型的情況是糞便會留在一堆刨痕上或是留在刨痕附近。

一些貓科動物會在樹木底部用爪留下抓痕。貓科動物爪上有腺體,能夠留下氣味標記。同時,貓科動物通過此過程使其爪更加鋒利,方便捕食。

尿跡有很大的可能出現在刨痕集中的地方。在雪地及沙地等處較容易找到尿跡。然而,在森林類型棲息地中很難找到貓科動物的尿跡。貓科動物的尿跡有特殊的味道。

貓科動物或在一些特定的地點通過噴射尿液進行標記,如垂直的岩石、山崖的底部或者粗大的樹木底部等。新鮮標記可以根據它們強烈的氣味和它那種有些黑的斑跡分辨出來。在氣味標記地點附近幾米的範圍內可能找到刨痕或抓痕。

足跡的存留時間因環境的不同而異。在雪地和泥地可保留較多的足跡,在森林類型棲息地內則較難發現。在此類型棲息地進行調查時,通常會首先清理地面腐殖質,增加發現足跡的概率。

貓科動物在捕獵和進食後獵物的殘留。通常包括、骨頭、角、蹄及部分毛發等身體部位。在獵物殘留周圍很可能找到貓科動物的活動痕跡,如刨痕、刮痕、足跡和糞便等。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獵物殘留保存時間較寒冷地區短。

貓科動物盤臥時留下的痕跡,通常在其臨時休息地或過夜地發現,如洞穴等。周圍可伴隨發現足跡和刨痕等其他活動痕跡。由於地面被樹葉和腐殖質等覆蓋,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較難發現貓科動物的臥痕。

貓科動物通常不會發出聲音,但在發情季節時聽到其吼叫聲的機會較大。相對於其他痕跡,吼叫聲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例如怎樣區分物種(雲豹或是普通豹),以及聲音來源地距離等。在使用此類數據時,應特別謹慎和小心。

使用自動紅外相機進行野生動物調查研究,是近幾十年來興起並得到廣泛應用的方法。相對於傳統的野生動物研究方法(如直接觀察法、活體捕捉研究等),自動紅外照相具有明顯優勢,如數據記錄準確,所獲得影像資料科研價值高,在對野生動物沒有影響或影響很小的前提下獲取數據等。

非損傷取樣是指在不捕獲、觸及,甚至在未親眼見到動物的情況下,收集不同形式的樣品獲取樣品中的DNA。樣品種類主要包括糞便、毛發等樣品。作用則是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進行個體識別、性別識別以及獲得遺傳多樣性等資訊。

貓科動物野外調查數據的記錄和保存,離不開數據表格、調查筆記、影像資料等。

數據表格是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數據記錄載體之一。它能夠幫助科研人員理清思路,明確觀察項目及其優先順序,防止遺漏重要資訊等。

調查筆記可用於記錄調查行程、調查地描述、各種草圖、沿途見聞、調查感想和心得,以及作為數據表格的補充,記錄相關的調查資訊等。調查筆記要做到準確、完整、字跡清晰、分類合理等。

“一張好的照片勝過一千個文字。”影像資料的作用包括:永久性記錄,幫助回憶當時的野外情景;良好的科研材料,準確再現調查情況;溝通的良好材料,生動直觀地展示你想說明的事物。鮑偉東提醒說,在拍攝野生動物痕跡時,現場應放置一個已知尺寸的物品,如卷尺、鉛筆、硬幣等。(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