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方關於阿提拉的記載有多少是真實的?

匈奴王阿提拉被譽為上帝之鞭,這個遊牧帝國的國王在軍事上給整個歐洲以巨大的壓力。但並不是說阿提拉可以橫掃歐洲。我們總說阿提拉擊敗了羅馬帝國,表明阿提拉軍力之強,但實際上當時的羅馬帝國已經衰弱,在歐洲起主導地位的也並不是羅馬帝國。

即便是已經衰弱的羅馬帝國阿提拉也沒有能力攻克這個帝國最後的防線,而是選擇簽訂盟約,作為羅馬帝國暮年最有名的對手,阿提拉和他的匈奴帝國其實並沒有形成強大的政治集團。當阿提拉一死,匈奴帝國隨即崩潰,歐洲還是歐洲人的歐洲。

在歐洲阿提拉這個名字是關聯於文明衝突的,而並非歐洲的降災者。文明衝突有勝有負,但是降災者能夠橫掃一切。公元五世紀匈奴領袖阿提拉締造了一個短暫的匈奴帝國。他的軍事進攻確實給羅馬造成了威脅,但是他確實沒有多少治國才能,與已經處於衰落中的羅馬軍隊交戰,大部分也停留在劫掠水準。他獲勝的基礎是羅馬帝國的社會解體,以及對地方控制的崩潰,而並非匈奴軍隊的軍力強盛。

在阿提拉成為匈奴王之前,到達此地的匈奴人對羅馬帝國一直比較克制。匈奴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以同盟者的姿態與羅馬接觸,共同攻擊邊境上的日耳曼部落,所以羅馬人一直沒有重視這一群匈奴人,也為匈奴在之後可以短時間崛起並給帝國造成威脅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公元五世紀羅馬帝國的光輝早已不複存在,整個社會基礎動蕩不堪。帝國皇帝為了保證國家的有效運轉,在各個地區強行征兵納稅,貪汙腐敗嚴重,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在軍事方面很難保證以致擁有較強軍事戰鬥力的部隊。在軍事編制上也只能將軍團縮小到千人級別,駐守各地。這些小規模的軍團所需的供養也都由地方支持,所以很難形成大規模的戰鬥力。帝國的軍事防禦出現很多漏洞,不僅僅是對戰匈奴人,包括與日耳曼人進行軍事鬥爭,羅馬也往往處於被動狀態,軍隊的集結緩慢,這種應變時間往往給敵軍天然的戰略優勢。

阿提拉時期的匈奴人迅速崛起並非是在其原有的部落上興起的,而是囊括了很多當地的日耳曼人和被羅馬外化的居民,這也是帝國迅速崩潰的基礎。因為是短期內聚集起來的部落聯盟並沒有經歷太長的穩定發展期。而在整個部落聯盟中匈奴人高高在上,直轄的所有部落都難以參與匈奴人的核心統治集團。所以一旦領軍的核心人物阿提拉暴斃身亡,匈奴人只能暫時維持一個規模較小的政治團體,而其他的族群則借此機會迅速壯大。

公元451年阿提拉在收取東羅馬帝國的貢金以後轉手入侵西羅馬帝國,當時的西羅馬帝國中央也在衰弱,阿提拉更傾向於將它推翻,用自己的匈奴集團取而代之。匈奴就像撞進瓷器店中的大象,打碎了很多瓷器,但是自己卻沒有能力在這個瓷器店做過多停留。東羅馬帝國雖然戰敗,阿提拉並沒有能力滅掉它,西羅馬帝國比東羅馬帝國衰弱更甚,但阿提拉同樣沒有那個資格。而且如此莽撞的部落聯盟,也使得當時歐洲西部的所有國家對阿提拉抱有憤怒。導致多國的反擊。

當時的西哥特人勃墾第人薩克森人都進入了西羅馬帝國的陣營。他們補充了西羅馬帝國的兵力,也給西羅馬帝國帶來質量更高的重裝步兵和騎兵。阿提拉根本不是這支軍隊的對手,若不是阿提拉麾下有哥特人和阿蘭人,阿提拉此次很難光榮收場。這場戰爭阿提拉失敗了,整個大軍被迫回調戰線。阿提拉甘心這種失敗於是決心重返意大利以報復這些人的反抗,但是他的聲望已經大不如前,東西羅馬帝國各派出一支軍隊直接攻取了阿提拉在匈牙利地區的老巢。

所以在戰略上阿提拉並沒有什麽出彩的表現。只是在戰術上策馬彎刀給其他的遊牧部落帶來很大的震撼而已。當大家重新集結力圖反擊的時候,阿提拉根本沒有能力,再在歐洲橫行下去。但問題就出在日耳曼蠻族和兩個羅馬帝國之間的矛盾。阿提拉確實沒有想象當中的那樣。戰無不勝。但是羅馬和日耳曼部落之間的合作也只是暫時的。在最大的危機解除以後,羅馬帝國並不願意與蠻族再合作下去,所以又開始拉攏阿提拉,在歐洲這三種勢力相互交錯。

阿提拉也因此取了羅馬帝國皇帝的女兒,但此時匈奴人的霸權已經岌岌可危,尤其是阿提拉死後東哥特人反叛。這個帝國失去了重要的人力來源和民眾支持,殘存的匈奴人被日耳曼人吞並,部分為了逃脫奴役的命運而尋求羅馬帝國的保護,並且參加了拜佔庭的軍隊,為拜佔庭作戰,繼續對抗周邊的日耳曼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