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灼見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中國經濟韌性從何而來?

作者/劉俏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在GDP總量和人均GDP兩個關鍵指標再上新台階:據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仍穩居世界第二位;同時,我國人均GDP也首次突破1萬美元。

2019年中國經濟面臨格外嚴峻的內外部環境之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反映了中國經濟本身的韌性,為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打下堅實基礎。觀察中國經濟不僅僅只看經濟增速,更要看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消費已然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展現了強勁活力。

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 ,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意味著中國距離“高收入國家”的標準更加接近了,這一指標讓人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信心更足。而從另一指標——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增速基本與GDP一致,也為消費進一步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提供了保障。

總體來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表現在穩中求進的“穩”字上,反映在三個方面:

第一,“穩”體現在經濟增速上。 6.1%的數據本身符合預期。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能頂住內外部壓力,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第二,“穩”體現在就業穩。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符合預期目標。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明顯高於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完成全年目標的122.9%。事實上,對於一個基本完成工業化的經濟體而言,就業問題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得益於我們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很好地穩住了就業。

第三,“穩”還體現在政府宏觀政策調控的穩定。在內外部困難交織的情況下,政府科學穩健地把握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確保了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包括及時果斷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有效結合,比如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放、減稅降費為企業注入更多活力等。同時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給予企業家更多信心,不斷吸引各類投資主體,這些都是中國經濟韌性的原因。

對於2020年,我持相對樂觀的態度:會比2019年要好一些,尤其是在2020年的下半年會表現得更明顯。

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仍有很多有利的力量。我國有全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佔GDP的比例,即消費率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消費結構中未來服務消費佔比也會大幅提升。同時,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也是相互促進的。我的樂觀還在於,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將釋放出更多民營企業投資能力和投資意願,增強他們的信心。我也特別關注要素市場的改革,包括金融改革、土地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方面都會有更多動作值得期待。

總體來看,我認為2020年GDP實際增長率有望達到6.1%,能夠順利實現“決勝小康”目標。

劉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7年《中國新聞周刊》“影響中國”年度經濟學家。劉俏教授在公司金融、實證資產定價、市場微觀結構與中國經濟研究等方面擁有眾多著述,其著作包括《我們熱愛的金融——重塑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金融》、《從大到偉大2.0 —— 重塑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