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能源局刊文:光伏告別野蠻生長 控規模是為強體質

【推薦閱讀】

三部委發布531光伏新政: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

光伏大佬致信新華社:希望主管部門聽取行業合理訴求

192家戶用光伏企業聯名建言反對“一刀切”

能源局官員表態:發展中國光伏行業決心沒動搖

光伏大佬致信新華社背後:頭部企業淨利潤率媲美蘋果

  “控規模”為的是“強體質”,光伏產業亟需提升核心競爭力

  本周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國家未下發檔案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要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

  一文激起千層浪,《通知》在行業內引起強烈的反應,此前業內盛傳的國家關於光伏產業將嚴控規模的傳言成為現實,也預示著我國光伏產業將進入發展的新階段。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研究發現,國家在控制規模的同時,對於技術先進、發展品質高、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是放開的,這對於促進光伏產業的提質增效和健康有序發展,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光伏告別野蠻生長

  初夏時節,佳木秀而繁陰,亦如正似夏花般絢爛和豐茂的光伏行業。對於花木的持續健康生長,適當的修剪是必要的,而光伏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如此。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研究發現,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三大特點:增速快、規模大、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數據顯示,過去兩年,我國光伏新增投產分別達到3424萬、5306萬千瓦,2017年底並網裝機容量累計超過1.3億千瓦,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已達1.4億千瓦。

  然而,在另一方面,持續高速發展的光伏產業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是近年來一直困擾整個能源領域的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近年來,棄風、棄光、棄水成為能源轉型中無法回避的困境,在光伏領域,2015年和2016年,棄光率都超過10%,雖然目前有所好轉,但問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光伏的消納問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發展過快是一個重要因素。

  同時,作為一個依靠國家補貼生存的產業,光伏發展過快,也造成了不堪重負的補貼壓力。根據內人人士統計,如果目前並網的光伏項目全部納入補貼目錄,每年所需要的補貼將會超過850億元。基於補貼困境,《通知》提到,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

  《通知》要求,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I類、II類、III類資源區標杆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元、0.6元、0.7元(含稅)。新投運的、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降低5分,補貼標準由每千瓦時0.37元調整為0.32元。一方面,補貼的退坡對與緩解補貼壓力有一定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控制規模。

  綜合來看,一邊是難解的消納困境,一邊是巨大的補貼缺口,都影響著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需要根據新形勢、新要求調整發展思路,完善發展政策。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目前,光伏行業已經進入從單一發展規模走向高品質發展的更新階段,核心問題在於如何高品質的發展產業?

  “太空”留給高品質項目

  《通知》對於今年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的安排,除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外,在分布式光伏領域,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用於支持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不過,截至4月底,今年已並網的分布式光伏規模達875萬千瓦,預計5月31日已突破1000萬千瓦。《通知》指出,考慮今年分布式光伏已建情況,明確各地5月31日(含)前並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納入國家認可的規模管理範圍,未納入國家認可規模管理範圍的項目,由地方依法予以支持。

  不過,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了解到,雖然普通項目和分布式項目都不再有國家認可的指標,但並不意味著增長太空的關閉,對於技術先進、發展品質高、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規模是放開的。國家有關部門在《通知》解讀中指出,合理把握普通電站發展節奏,既是緩解消納難題,也是為先進技術、高品質光伏發電項目留下發展太空。

  《通知》還指出,有序推進領跑基地建設。對於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同樣也是領跑者計劃的初衷。6月1日晚間公示的“光伏發電技術領跑基地推薦投資企業評優結果”顯示,入選的各個企業電池的轉換效率和功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單晶電池的轉換效率均達到了23%以上,最高的達到23.85%,60片電池組件的功率達到330W及以上,普遍疊加了多主柵、半片和疊瓦等提高功率的技術,整合了當前具備快速進入規模化產業化製造的技術。可以預見的是,這些產能進入市場,將進一步加快光伏組件效率的提升。

  經過多年的產能擴張,我國光伏行業在邁向“提質增效”的階段,適當的“減速”有利於優化發展規模、提高運行品質,也有利於企業“練好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研究認為,對於企業而言,政策環境的改變更多的是一種考驗,在這種考驗中,優質的企業往往會脫穎而出,企業需要做好的,是不斷提升技術和綜合運維水準,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加速從“政策”走向“市場”

  在能源領域,光伏發電是一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市場主體多,社會資本參與度高,民營企業在市場中佔有“半壁江山”。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光伏產業在項目建設投資方面,已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規模多樣化。

  不過,光伏的市場競爭中始終存在著一些亂象,譬如不少地區存在地方保護和限價政策,以及一些地方“先建先得”擴大規模。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規範的市場提供的是有序的競爭。《通知》明確,要進一步加大市場化配置項目力度,嚴禁不公平競爭和限價競爭,將上網電價作為重要競爭優選條件。根據《通知》,普通光伏電站須通過競爭性招標方式確定項目業主,而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力度也會加大。

  此外,市場化程度的提升還在於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機制、加快光伏發電電價退坡速度、降低光伏發電補貼依賴。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研究發現,光伏行業目前正處於“政策與市場的十字路口”,只有不再依賴補貼時,才能真正從“政策”走向“市場”。根據《通知》關於標杆電價下調5分的要求,去年底發改委《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將Ⅰ類、Ⅱ類、Ⅲ類資源區標杆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0.75元的規定尚未來得及實施就再度被調低,也意味著光伏電價退坡的加速。

  隨著光伏行業的不斷成長,對於補貼的依賴必將持續下降,回歸市場的腳步也將不斷加速。對於整個光伏行業,規模增長的“減速”並不意味著產業的停滯,而是重新調整節奏,快步從“政策”走向“市場”,從而為能源的轉型提供不竭的動力。 (來源:北京國發智慧能源技術研究院 綠能智庫)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