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春花:疫情危機影響下,企業應怎樣“渡劫”?

新冠疫情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企業該如何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從共性的部分給大家提供五個對策建議。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當地時間1月30日WHO更宣布其為“PHEIC”。

全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為此采取了多項防控措施。疫情打斷了中國人習俗的春節假,也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稱“西貝企業账上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賣房賣車也要讓員工有飯吃”,魅KTV投資人、桔子水晶酒店原創始人吳海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為中小微企業“算账”,閱讀量突破250萬。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很多專家都給出了預判,恆大研究院報告認為,從宏觀的視角,需求和生產驟降,對投資、消費、出口都會帶來明顯的衝擊,短期內會帶來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

對於中觀行業而言,餐飲、旅遊、電影、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受到衝擊最大,醫藥醫療、在線遊戲等行業受益。

對於微觀個體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一方面承認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巨大影響,我們都要去承受經濟下行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會保持增長。

這是我們面對的疫情下經濟的基本判斷,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企業該如何面對?

身處不同的行業,企業所要面對的情況會有所不同,我想從共性的部分給出自己一些想法供大家參考。

01學會與疫情下的不確定性共處

雖然疫情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但是從各種傳播的信息來看,我們並未做好與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共處的準備。

人們總是期待著有一個明確的專業判斷,有一個時間節點,有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但事實上,疫情持續的時間和政策的對衝力度,都將帶來不確定性。

1月30日之前,我們還僅僅認為這是中國自己的事情,而在這一天之後,這是全球的公共事件,而由此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在更大範圍上具有不確定性。

疫情下的不確定性會持續發生,所以我們所需要的,不僅是直面它的勇氣,更需要有認知它的能力,與它共處的能力。

如何做到這一點?核心是改變自己。我們需要開始要求自己接受疫情下的不確定性變為經營背景,我們已經不在一個原有的熟悉的經營環境下展開經營活動,要用新的方式和認知去理解當下的情況。

我非常推崇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也許深受其影響,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我開始強調人的作用,重視人的主觀努力,強調企業自身的能力,而非環境的約束。

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與不確定性相處,與動蕩的世界相處。

02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

疫情帶來的影響,的確讓人焦慮,甚至有些灰心,我知道經營企業很苦,但是如果環境成為一種經營條件,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僅是環境,還有企業自身的調整。

堅信企業發展才是最重要的,企業自我成長要不受環境的影響。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我寫過一本書,叫做《冬天的作為》,在開篇中我寫道:增長是一種理念,並以這樣的理念來指導它們的行動。

我自己是做領先企業研究的,在對有著超過100年歷史的公司研究中,發現這些企業的領導者及其領導的公司可能處在良性的環境中,也可能處在充滿危機的環境中;可能處在一個高增長的領域,也可能處在增長已經陷入停滯的行業。

但是,這些領導者及其領導的公司經過自身的艱苦努力,取得了同行無法比擬的增長,年複一年,不管經濟是處在繁榮階段,還是處在衰退時期,保持增長都是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

03進化應對而非預測判斷

這幾天不斷有企業界的朋友來微信問我,如何看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如何判斷理解專家對疫情發展的判斷?

每每被問到這一類問題的時候,我也反問自己,我們力求可以得到答案,期待在明確的判斷下做出選擇,但是我知道,每個人的答案是會不同的,也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給不出明確的答案,才是答案本身。

在一個持續變化的環境裡,沒有人能夠預測並藉由預測做出判斷和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就是要朝著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調整自己的準備,並努力在前進過程中不斷驗證和改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

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市場中,持續而靈活的適應性,是你必須要掌握的能力。

不斷進化的承諾也是一種來自古老軍事戰略的版本。卡爾·馮·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其名著《戰爭論》中寫道:“戰爭中充滿不確定性,戰爭中四分之三的行動都或多或少處在不確定的迷霧當中。”

在他看來,審慎的戰爭策略就是要針對敵軍狀況,相應籌建一支軍隊,朝著一個特定的方向,不斷因應變化而做出調整,從而提升成功的概率。

春節假期延長,復工後如何應對疫情,都需要企業動態去應對,很多企業已經采取靈活有效的工作方式,一些企業開啟在線工作模式,一些企業讓員工在虛擬小組中學習。

我想,這些企業如果充分利用好這段特殊的工作時間,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能力提升效果。

04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對於很多企業而言,已經有了自我調整發展模式,轉型業務及增長方式的努力,但是,到了今天的疫情之下,我們還需要有更強的危機意識,更堅定地開展自我救贖之旅。

縮減費用、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沒有質量的增長,確保現金流,同時要確保競爭力,而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一定要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如何讓企業具有真正的成本能力,如何讓成本是一種對顧客價值的投入,而不是一種價值犧牲,在我過去的課程和研究中已經反覆強調過,大家可以去找來看。

但是這一次,我更強調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而言,其根本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期待中小企業保住現金流。

而對於具有良好的現金流的企業而言,我也依然建議重構自己的成本能力,因為應對不確定性是一種常態能力。

但是與此同時,我也希望有能力的企業在疫情背景下,迅速關注如何在做“減法”的同時,關注“加法”,也就是如何去關注真正的顧客價值,並創造顧客價值。

當然在危機中依然需要非常清晰的方向判斷、足夠強的勇氣和抵抗風險的能力,以及理性的決策。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如果能在危機中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並增加投入,之後所獲得的增長將是無法估量的。

在危機的時候,對業務結構做加減法,從而使得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動態應對不確定性的業務能力,一旦機會來臨,這種更加合理的業務結構便能讓企業有機會與其他企業拉開距離。

05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疫情還在變化中,人們已經知道一季度的壓力,也開始在準備第二季度的影響。

人們開始關注春節復工帶來的壓力,也在準備復工之後如何恢復正常的工作運行。

人們既堅持底線思維,積極參與防控,也在開始啟動恢復日常生活的準備。

人們在理性面對疫情,做好自己的同時,也在期待政府拿出有效的政策,幫助武漢、幫助人們群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疫情帶來的這一切的確是太突然,衝擊太大,而信息傳播以及真偽難辨,又導致很多複雜性,這一切的確讓我們覺得困頓和不安。

我們在不斷面對這一切的同時,也要清醒地告訴自己,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其實,人生際遇並不是由環境決定,而是取決於思維的瞬間。

所以,確定與不確定,在我看來是一個有機的組合,確定在我們自己的手上,不確定在環境上,如果我們把確定與不確定兩者組合起來,我相信,這個不確定會是你的機遇,是你真正成長的來源。

-陳春花-

中國著名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數字化時代理論創新引領者

知識實驗室聯合創始人

陳春花教授是中國數字化時代管理理論的奠基者。三十年來,她率先開啟了深入企業研究和實證理論的先河。

作為學者,她出版近40部著作、發表逾百篇論文,她的學術研究,緊隨時代並貫穿組織全生命周期;

作為企業家,她是成功的行業領袖、操盤總裁,兩度帶企業成功實現戰略轉型,推動行業進步;

她數度被《財富》《富比士》等雜誌評為影響中國的商業領袖,也被稱為“管理思想家”,持續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今天,21世紀經濟報導旗下知識服務平台識庫,有幸請到陳春花教授,聯合陳春花知識實驗室,為大家帶來《面對不確定性,如何化危為機?》線上義賣課程

本次課程面向中小企業家、以及有志成為中小企業家的朋友,提供強化組織經營力,苦練成員基本功的提升,包括溝通力、管理力、領導力、戰略思維、增長驅動、團隊激勵、品牌行銷等20節囊括各個維度的線上課程。

此外,還提供了在線討論在線作業等含金量超高的附加服務。

20節精彩課程內容大綱

在全民“戰疫”的緊要關頭,21識庫和知室決定,本次課程所有的收益,都將通過知室捐贈給中國病毒學泰鬥、中國工程院院士、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聞玉梅院士發起的健康基金,用於支持病毒疫苗研究、鼓勵疫情前線的醫護人員和科研工作者,謹此表達敬意和感恩之情。

86歲的聞玉梅院士,在疫情警報拉響的第一時間,就連夜撰寫有關病毒的科普文章,親自出席上海市政府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用她的科學研究,明確對疫情走勢做出判斷,並明確給予防控的意見。

陳春花教授開課寄語

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訂閱須知:

■ 本課程為視頻課程,共20期,由主講人陳春花教授親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