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朝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至少臣子還是站著的

金庸曾經在《袁崇煥評傳》中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專製、最腐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明朝當然應該亡,對於中國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多。

筆者對此有著不同看法,先不論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不論動輒株連上千人的文字獄,今天我們隻從君臣之間、官民之間的禮儀來說,明朝比清朝還是強那麽一丟丟的。

縱觀我國歷史上臣子和君主的關係,臣子的地位可以說是應了九斤老太太所言:一代不如一代。

在最早的時候,君主還會向臣子行禮,表示禮賢下士的態度,秦王見范雎的時候,“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最後還要“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到了隋唐時候,君臣同坐議事,遇有奏報,站起來向皇帝長揖行禮。再到宋代,臣子就被撤了椅子,只能站立議事。

到了明清就更別提了。紀曉嵐曾在乾隆面前提建議,乾隆勃然大怒,罵他:“你一介書生,怎敢妄議國事,在我眼裡不過是養著的倡優罷了!”從此得了個外號“倡優大學士”。

在明朝的時候,日常朝會,臣子還是無需跪拜的。《明史》裡規定:“非大儀,無須跪拜”。至於官員之間,《大明會典》詳細說明:品級相近者,行揖手禮;品級差二三等者,行揖禮;差四等者,則行跪禮。

那麽明朝臣子上朝就不需要跪拜了嗎?當然不是,每逢朔望之日,皇帝居上,常朝官一拜三叩首,其餘人則一律序立在奉天門外,行五拜三叩首禮。理由為,這種並非尋常朝會,乃是

祭天之禮,皇帝為天子,代天行事,群臣自是要跪的。

當時風俗,百姓之間還行跪拜之禮。《金瓶梅》中就提到,武松和嫂嫂見面,兩個人互相行禮,面對面互相跪拜磕頭,叫做“平磕頭”。

這種風俗其實還是元朝舊俗,朱元璋對此不滿意,認為這是“胡禮”。《明太祖實錄》記錄,“軍民行禮,尚循胡俗,飲宴行酒,多以跪拜為禮”,令中書省和禮部下發通知,“一切胡禮悉禁勿用”,改成作揖。

到了清朝,則不分什麽祭天不祭天,臣子面見皇帝,必須三跪九叩之禮。

除此之外,還有碰響頭、拜折、跪奏三種主要跪叩形式。

“碰響頭”,就是臣子被皇帝召對、謝恩或其他重要事時,摘下頂戴花翎,額頭叩地,叩頭聲音必須傳到皇上耳朵裡。“拜折”,就是大臣寫好上奏給皇帝的折子以後,對著奏折三跪九叩,才能把奏折放在報匣內,派人呈送皇帝。

“跪奏”,就是大臣與皇上奏對時必須跪著。議事時,一句話說不清,經常有跪著時間久了,腰酸腿麻的情況。清朝有位七十多歲的吏部尚書,就跪的時間久了,起來一頭暈,當場死在了皇帝面前。

此外,還有跪聽、跪安、跪迎、跪送等名目繁多“跪”的禮節。所以清朝官員自稱做官秘訣就是“多磕頭,少說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