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康復名詞」語言治療師必須要知道的120個名詞解釋

「康復名詞」語言治療師必須要知道的120個名詞解釋

1.言語-語言病理學家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 SLP):指從事言語-語言評價、研究和治療的工作的專業人員。這些人員大多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在發達國家已正式應用言語-語言病理學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稱為言語治療師或語言治療師,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仍沿用言語或語言治療師。

2.言語 (speech):是音聲語言(口語)形成的機械過程。為使口語表達聲音響亮、發音清晰,需要有與言語產生相關的神經和肌肉參與活動。當這些神經或者肌肉發生病變時,就會出現說話費力或發音不清。

3.語言(language):是指人類社會中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人們通過應用這些符號達到交流的目的。包括對符號的運用(表達)和接受(理解)的能力,也包括對文字語言符號的的運用(書寫)、接受(閱讀)以及姿勢語言和啞語。

4.言語鏈 (speech chain):是指將言語的處理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言語學水準、生理學水準和聲學水準。言語學水準就是在大腦內將所要說的內容組合起來;生理學水準是實際運用構音器官,通過構音器官的協調運動,說出單詞,句字和文章;聲學水準是指由說話者通過言語肌肉的協調運動產生的單詞或語句是以聲的形式傳遞的,這種形式包括三方面的因素,如聲的大小(強度),高低(音調)和音色。聲波通過對方的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傳到聽覺中樞,同時也通過同樣途徑傳到說話者中樞,由此對方可以理解說話者所表達的意思,說者可以調節和控制說話的音量。從而形成一個由言語學水準-生理學水準-聲學水準-聲學水準-言語學水準的反饋環,即言語鏈。

5.失語症 (Aphasia):失語症是言語獲得後的障礙,是由於大腦損傷所引起的語言功能受損或喪失。常常出現聽,說,讀,寫,計算等方面的障礙。成人和兒童均可發生。

6.失語症學 (aphasiology):專門研究失語症的病因、發生機制、分類、癥狀、評價方法及治療的專著。

7.構音障礙 (dysarthria):是由於神經病變、與言語有關肌肉的麻痹、收縮力減弱或運動不協調所致的言語障礙。

8.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delayed language development):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在發育過程中的兒童其語言發展落後實際年齡相應的語言水準(主要指學齡前的兒童)。

9.器質性構音障礙 (deformity dysarthria):由於構音器官形態結構異常所致的構音障礙稱為器質性構音障礙。其代表為齶裂。

10.口吃 (stutter):口吃是言語的流暢性障礙。主要表現為說初始的單詞困難或重複語音、字、詞;停頓和拖音等。

「康復名詞」語言治療師必須要知道的120個名詞解釋

11.發聲障礙 (dypho年y):也稱為嗓音障礙。多數情況下是由呼吸及喉頭調節存在器質或功能異常引起,常見於聲帶和喉的炎症、新生物以及神經的機能失調。

12.功能性構音障礙 (functional dysarthria):亦稱機能性構音障礙,是在不存在任何與言語產生有關的運動障礙、聽力障礙和形態異常等情況下,發音不清晰。多見於學齡前兒童。

13.聽理解 (auditory comprehension):是指患者對口語的理解能力。患者可表現出在字詞,短句和文章不同水準的聽理解障礙。

14.發音(Articulation):表達自身想法或感情時發出的有意義的言語或語音。

15.錯語(Paraphasia):是指失語症患者口語障礙的一種表現。常見有三種錯語,即語音錯語,詞意錯語和新語。語音錯語是音素之間的置換,如將香蕉說成香貓,詞意錯語是詞與詞之間的置換,如將「桌子」說成「椅子」新詞則是用無意義的詞或新創造的詞代替說不出的詞,如將「鉛筆」說成「磨小」 。

16.雜亂語(Jargon):也稱奇特語,在表達時,大量錯語混有新詞,缺乏實質詞。以至說出的話使對方難以理解。

17.命名不能、命名障礙(Anomia):當患者面對物品或圖片時,完全不能說出物品或圖片名稱或部分說出名稱。

18.找詞困難(word finding difficulty):指患者在談話過程中,欲說出恰當詞時有困難或不能,多見於名詞,動詞和形容詞。在談話中因找詞困難常出現停頓,甚至沉默或表現出重複結尾詞,介詞或其他功能詞。

19.刻板語言(stereotype speech):是指失語症患者的自發語均表現為重複單一語言。可以是刻板單音,如「嗒」「嗒」,「八」「八」,也可以是單詞如「媽媽」「媽媽」,「人啊」「人啊」,有時會出現無意義的聲音,常見於重症失語患者。

20.持續現象(perseveration):指失語患者被檢查時,已更換了圖片或物品,但仍不同停地說前面圖片或物品的名稱。

21.模仿語言(Echolalia):也稱為反響語言,指患者反覆複述檢查者的話。

22.失語法、語法缺失(Agrammatism):患者表達時多是名詞和動詞的羅列,缺乏語法結構,不能很完整的表達意思,類似電報文體。

23.語法錯亂 (Paragrammatism):屬於語法障礙,指失語患者口語中的實意詞,虛詞等存在,但用詞錯誤,結構及關係紊亂。

24.流利性失語口語(fluent aphasia output):流利性失語症患者口語特點為說話量增多、說話不費力、可說長句、韻律正常、但資訊量很少,不能將自己的意思正確的表達出來。

25.非流利性失語口語(nonfluent aphasia output):非流利性失語症患者口語表現為說話量減少,常在50詞以下/分;說話費力程度增加;只能說短句;韻律異常;但資訊量相對較多。

26.複述(Repetition):是與患者的一項檢測內容,即要求患者重複檢查者說的數、詞、短語和長句,必須準確無誤,不能漏掉關鍵詞。在要求患者重複檢查者說的詞句時,有複述障礙者常不能準確複述檢查者說出的內容。

27.失讀症(alexiay):失讀症是指沒有視覺障礙或智能障礙的患者,由於大腦病變導致對語言文字的閱讀能力喪失或減退。Beneson將失讀症分為失讀伴失寫、失讀不伴失寫、額葉失讀症、失語性失讀四種。

28.額葉失讀症(frontal alexia):常見於運動性失語,患者可以理解文字,閱讀單詞水準較好,句子層級有困難,常伴有明顯的書寫障礙。病變位於大腦優勢半球的前部並涉及到皮質下組織。

29.顳頂葉失讀症(temporo-parietal alexia):又稱為失讀伴失寫,口語和閱讀理解方面都存在障礙。全部或部分喪失了閱讀和書寫能力。病變部位是主側半球角回,病變部位常在頂顳葉交界區。

30.枕葉失讀症(occipital alexia):又稱為純失讀,病人表現為不理解文字,常伴朗讀障礙。患者可以通過聽覺、動覺、觸覺等其他感覺途徑來達到理解文字的目的。患者書寫並非完全正常,自發書寫或聽寫表現較好,而抄寫表現較差。病變部位常在左側枕葉距狀區或外側膝壯體至距狀區的視覺通路上,以及胼胝體壓部或緊鄰壓部外側白質。

「康復名詞」語言治療師必須要知道的120個名詞解釋

31.書寫障礙、失寫症(Agraphia):失寫症是指腦損害所引起原有的書寫功能受損或喪失。不同部位腦損害可導致不同形式的失寫症。Benson等將失寫症分為三大類:失語性失寫、非失語性失寫和過寫症。

32.鏡像書寫(mirror writing):鏡像書寫是腦部疾病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書寫障礙,它是指書寫時出現字體及筆劃順序的逆轉,即書寫的字左右顛倒,象照在鏡子裡一樣。

33.構字障礙(Dysorthograph):是寫出的字看起來像改字,但有筆畫增添或減少,或者寫出字的筆畫全部錯誤。

34.非流暢性失寫(non-fluent agraphia):非流暢性失語患者大多表現為非流暢性失寫,患者常伴有右側偏癱而被迫改用左手書寫。書寫表現為寫出量少,書寫費力,字體笨拙。常遺漏筆劃,書寫簡短,缺乏語法詞,比口語中語法缺失明顯。但書寫內容可反映出中心含義。

35.流暢性失寫(fluent agraphia):流暢性失語患者書寫大多表現為流暢性失寫,如患者利手無癱瘓,則書寫時寫出量較多或很多,書寫不費力,字形尚可,句子長短正常。但拚寫困難,缺實質性詞,出現大量語音性和詞義性錯寫。

36.純失寫(pure agraphia):指除書寫障礙外其他的語言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這些患者多為左頂葉病變使產生視覺控制下的手運動缺陷而導致單純書寫功能的障礙,也有其他部位局灶病變可引起純失寫。

37.精神錯亂狀態失寫症(confusional agraphia):是指在各種原因引起的精神錯亂狀態下,如藥物中毒、代謝性腦病或麻醉狀態,發生語言功能障礙。有些患者的口語表達、理解、複述、命名和閱讀能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書寫功能受損,表現為字性笨拙、書寫量少,不能反映書寫主題。

38.深層失寫症(deep agraphia):指患者在書寫中出現詞義替代,即詞義性錯寫,病變多位於優勢半球頂葉。

39.分離性失寫症(disconnection agraphia):多出現在胼胝體切除術後,患者用右手書寫正常或接近正常。左手抄寫尚可,但自發書寫完全失敗,不能寫出有意義的文字材料。

40.運動過少性失寫(hypokinetic agraphia)也稱小寫症。錐體外系病變可影響書寫功能產生小寫症。患者寫一句話或一行字時,字體越寫越小,書寫慢,筆劃可出現不應有的曲折。書寫利手靜息時伴不自主震顫。這種失寫多見於錐體外系病變引起的帕金森氏綜合征患者。

41.小寫症(Micrographia):錐體外系病變可影響書寫功能產生小寫症。患者寫一句話或一行字時,字體越寫越小,書寫慢,筆劃可出現不應有的曲折。書寫利手靜息時伴不自主震顫。這種失寫多見於錐體外系病變引起的帕金森氏綜合征患者。

42.運動過多性失寫(hyperkinetic agraphia):這種失寫多見於錐體外系的舞蹈症、抽動障礙等。因該類患者出現肢體活動時震顫明顯,肌張力低,特別在欲書寫時,由於大腦對書寫利手發出指令,書寫利手欲執行該精細動作,可出現肢體震顫更明顯,表現出字體笨拙,歪歪斜斜,字距和行間距等差別較大,字形忽大忽小。

43.大寫症(Macrographia):沒有失語的患者出現中樞或周圍神經損傷,此時即使病變輕微,也會使手的書寫運動受到損害。患者書寫笨拙,字大,字形不規範,趨向於以印刷體書寫。

44.重複性失寫(reiterative agraphia):表現在寫短語、詞、字母甚至字母的一部分時,反覆地重寫,患者難以自我控制。

45.視空間性失寫(visuospatial agraphia):書寫除與語言和運動功能密切相關外,還需要正確的、連續的視空間定位能力。右側顳頂枕交界處病變可表現為視空間性失寫。由於一側空間的不注意或空間視覺的改變,患者在自己的視覺空間中分配位置障礙而出現書寫障礙。

46.電報式語言(telegraphic utterance):患者的口語可僅保留實質詞,而省略不適當的替換功能詞,即電報式語言。常見於運動性失語患者。

47.失語綜合征(aphasic syndrome):大腦某一部位的損害,會造成一組完全或不完全的語言臨床癥狀較高頻率的出現。

48.Broca失語、表達性失語(Broca aphasia, BA ; expressive aphasia)又稱運動性失語,以口語表達障礙最為突出,自發語言呈非流利性,語量少,找詞困難,講話費力,語言呈電報文樣,嚴重的時候表現為無言狀態。口語理解相對較好。閱讀以及書寫均不同程度受到損害。病灶累及優勢半球額下回後部(Broca區)。

49.Wernicke失語(Wernicke aphasia, WA):口語理解障礙為其突出特點,也稱為感覺性失語。自發語言呈流利性,無構音和韻律異常,口語表達有適當的語法結構但缺乏實質詞,表現為語量多,講話不費力。命名、朗讀及文字理解存在不同程度障礙。病變部位在優勢半球顳上回後部(Wernicke區)。

50.完全性失語(global aphasia, GA):完全性失語是指全部言語模式受到了嚴重損害。患者幾乎沒有能力通過言語和書寫進行交際,也不能理解口語和書面語。

51.傳導性失語(conductive aphasia, CA):複述不成比例的受損為此型失語的特點。患者的自發語言表現為流利性,找詞困難是突出的表現,常伴有錯語,病灶位於優勢半球緣上回或者深部白質內的弓狀纖維。

52.純詞聾(pure word deafness):患者聽力正常,口語理解嚴重障礙。存在對語音和非語音的辨識障礙,即患者可以不理解詞語的資訊,但是對非語音的自然音仍能辨識。口語表達正常或僅有輕度障礙。命名、朗讀和抄寫正常。

53.純詞啞 (pure word dumbness):是指單純的發音障礙。說話慢、費力、聲調較低,語調和發音不正常,但說話時語句的文法結構仍然完整,用詞正確。聽理解正常,複述、命名、朗讀不能。閱讀,書寫可正常。可能為中央前回下部或其下的傳出纖維受損所致。

54.經皮質運動性失語(transcortical motor aphasia, TCMA):屬於非流暢性失語,自發語言較少,複述功能保留很好。口語理解和文字理解方面能力保留較好。該型失語症與Broca失語的最大區別在於可以複述較長的句子,言語失用現象較少。病灶位於優勢半球Broca區的前、上部。

55.經皮質感覺性失語、接受性失語(transcortical sensory aphasia, TCSAreceptive aphasia):自發語言流暢,錯語較多,命名嚴重障礙,複述能力較好,但有學語現象。語言理解和文字理解都出現障礙,與Wernicke失語的最大區別在於複述保留。可以朗讀但不理解其真正意義。聽寫能力差。病灶位於優勢半球顳、頂葉分水嶺區。

56.經皮質混合性失語(mixed transcortical aphasia ):自發語言嚴重障礙,完全不能組織構成表達自我意思。理解障礙也較明顯,文字理解和口語理解都有困難,書寫也存在困難。但是複述能力被很好的保留下來。病灶位於優勢半球分水嶺區,病灶較大。

57.命名性失語(anomic aphasia, AA):又稱健忘性失語,是以命名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流暢性失語。在口語表達中主要表現為找詞困難、缺實質詞,言語表現為贅語和空話較多。除了命名以外的其他語言功能均被保留下來。病灶位於優勢半球顳中回後部或顳枕交界區。

58.皮質下失語(subcortical aphasia, SCA):優勢半球皮質下結構受損引起的失語,包括基底節失語和丘腦性失語。

59.基底節失語(basal ganglion aphasia):基底節受損特別是尾狀核和殼核受損,可以引發即底節性失語,多表現為非流利性,語音障礙,呼名輕度障礙,複述相對保留。聽理解和閱讀理解可能不正常,容易出現複合句子的理解障礙,書寫障礙明顯。

60.丘腦性失語(thalamic aphasia):主側半球丘腦受損出現丘腦性失語,表現為音量較小、語調低,可有語音性錯語,找詞困難,言語擴展能力差,呼名有障礙。複述保留相對較好。聽理解和閱讀理解有障礙,書寫大多數有障礙。

61.交叉性失語(crossed aphasia):主要是指右利手者右側大腦半球受損所致的失語症。大多數患者有語法和書寫障礙,聽理解和命名受到的影響較小。

62.言語失用(apraxia of speech):言語失用是不能執行自主運動進行發音和言語活動。而且這種異常是在缺乏或不能用言語肌肉的麻痹、減弱或不協調來解釋的一種運動性言語障礙。大部分患者為左大腦半球的損害涉及到第三額回。

63.言語錯亂(language of confusion):由腦損傷後失定向和記憶思維混亂而引起的一種言語障礙。患者表現在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能力紊亂,不能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環境,記憶和思維也有障礙,但聽理解、找詞、複述、尤其是語法基本正常。病因多由於雙側顱腦損傷,其表現為認知障礙所致。

64.癡呆(Dementia):癡呆是一種與許多神經疾病、中毒、感染和外傷有關的綜合征。可以出現一些與失語症相似的表現,如命名、口語保持現象、非流暢言語、雜亂語和迂迴現象等。

65.格斯特曼綜合征(Gersmann syndrome):包括四種表現:左右辨別、手指失認、失寫、失算。這四種表現全部存在時可以認為存在優勢側大腦頂葉病變。

66.交流板(communication board):失語患者輔助交流手段之一,適應於存在嚴重言語表達障礙、書寫障礙及手勢障礙的重症失語患者。可以是文字的、圖片的、數字的等多種形式,由醫生或治療師依據病人具體病情設計而成,目的是要建立患者與外界的一種有效的溝通管道,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或者作為重症失語患者的一種早期的治療手段。

67.交流效果促進法(promoting aphasics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PACE):失語症訓練方法的一種,由Davis和Wilcow於1985年提出,適應於各種類型的失語症,尤其是重症失語症,其關注的是資訊的交流,目的是使失語患者最大限度的利用其殘存交流能力,使其能有效的與他人發生或建立有效的聯繫,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交流能力。治療原則是治療師和患者處於對等地位,會話任務應來回交替進行,交流手段自由選擇,可用口語、書面語、手勢語、繪畫等,彼此相對方傳遞新的未知資訊,並根據資訊傳遞的成功度進行反饋。

68.功能性交際治療(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herapy, FCP):失語症訓練方法的一種,與PACE一樣,FCT不是訓練哪一種言語形式,而是採取各種方法和方式達到最大限度的資訊交流。

69.痙攣型構音障礙(spastic dysarthria ):又稱中樞性構音障礙,常見於腦血管病、假性球麻痹,腦癱、腦外傷、腦腫瘤、多發性硬化等,運動方面表現為自主運動出現異常模式,伴有其它異常運動,肌張力增強,反射亢進,無肌萎縮或費用性萎縮,病理反射陽性;言語癥狀表現為說話費力,音拖長,不自然的中斷,音調、音量急劇變化,粗糙音、費力音,母音和輔音歪曲,鼻音過重。

70.弛緩型構音障礙(flaccid dysarthria):又稱周圍性構音障礙,病因主要為顱神經麻痹,球麻痹、肌肉本身障礙,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外傷、感染、循環障礙、代謝和變性性疾病;運動方面表現為肌肉運動障礙,肌力低下,肌張力降低,腱反射降低,肌萎縮;言語癥狀表現為不適宜的停頓,氣息音,輔音錯誤,鼻音減弱。

「康復名詞」語言治療師必須要知道的120個名詞解釋

71.失調型構音障礙(ataxic dysarthria):多為小腦系統障礙,病因主要是:腫瘤、多發性硬化,酒精中毒,外傷;運動方面表現為運動不協調(力、範圍、方向、時機)肌張力低下,運動速度減慢,震顫;言語癥狀表現為母音輔音歪曲較輕,主要以韻律失常為主,聲音的高低強弱呆板震顫,初始發音困難,聲音大,重音和語調異常,發音中斷明顯。

72.運動過強型構音障礙(hyperkinetic dysarthria):為錐體外系障礙;病因主要舞蹈病,肌震攣、手足徐動;運動障礙表現為異常的不隨意運動;言語癥狀表現為構音器官的不隨意運動破壞了有目的運動而造成母音和輔音的歪曲,失重音,不適宜的停頓,費力音,發音強弱急劇變化,鼻音過重。

73.運動過弱型構音障礙(hypokinetic dysarthria):常見於帕金森病;運動範圍和速度受限,僵硬;言語癥狀表現為:由於運動範圍和速度受限。發音為單一音量,單一音調,重音減少,有呼吸音或失聲現象。

74.混合型構音障礙(mixed dysarthria):為運動系統多重障礙,常見於威爾森病,多發性硬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多種運動障礙的混合或合併;言語癥狀表現為各種癥狀的混合。

75.鼻音化(Hypernasality):在言語治療學中特指由於爆破時磨擦音所需的口腔內壓不足所致輔音歪曲、省略,即將非鼻音輔音(如/b/、/s/等)發成鼻音或接近鼻音(/m/、/n/)的現象,可反映共鳴狀態,常見於構音障礙患者。

76.替換或增強交流系統(alterative or augment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ACS):是指為言語或書寫功能障礙的人設計的交流策略和幫助系統,常見的有交流板、攜帶型交流器等。常可用於存在嚴重言語表達、書寫、手勢障礙者。

77.Schuell的失語症刺激法(schuell aphasic stimulation approach):失語症治療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多種失語症治療方法的基礎,其定義是對損害的語言符號系統應用強的、控制下的聽覺刺激為基礎,最大程度地促進失語症患者的語言再建和恢復。

78.波士頓診斷性失語檢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 BDAE):此檢查是目前英語國家普遍應用的標準失語症檢查。此檢查由27個分測驗組成,分為五個大項目,①會話和自發性言語,②聽覺理解,③口語表達,④書面語言理解⑤書寫。該測驗在1972年標準化,1983年修訂後再版,(Goodglass & Kaplan 1983)此檢查能詳細,全面測出語言各種模式的能力。但檢查需要的時間較長。

79.失讀不伴失寫(alexia without agraphia):又稱為純失讀,病人表現為不理解文字,常伴朗讀障礙。患者可以通過聽覺、動覺、觸覺等其他感覺途徑來達到理解文字的目的。患者書寫並非完全正常,自發書寫或聽寫表現較好,而抄寫表現較差。病變部位常在左側枕葉距狀區或外側膝壯體至距狀區的視覺通路上,以及胼胝體壓部或緊鄰壓部外側白質。

80.產詞性命名不能(word production anomia):命名障礙的類型之一,由Benson於1979年根據命名障礙的臨床特點及病灶部位提出來的。臨床特點表現為患者知道要說出的名稱,但不能正確說出,因啟動發音困難所致。啟動發音困難分為兩種情況:原發性啟動發音困難和繼發性啟動發音困難。原發性啟動發音困難是Broca失語和非流利性失語患者口語表達障礙的特點。患者在命名時,或發不出音,或雖經努力發出聲音卻含糊不清,患者可接受語音提示,使發音較容易或使發音改善,病變部位大多在左半球前部,即Broca區及(或)其周邊區。繼發性發音困難引起的命名障礙則完全不同,患者發音清晰,卻是錯誤發音,常表現為音素替代,或為新語。患者欲找出正確發音而顯出口吃,對患者做語音提示或選詞提示,患者任不能正確說出名稱,大多數患者的病變部位在左側半球外側裂後端的緣上回及(或)其皮質下,或島葉皮質下弓狀纖維。

81.選詞性命名不能(word selection anomia):命名障礙的類型之一,由Benson於1979年根據命名障礙的臨床特點及病灶部位提出來的。臨床特點是患者聲稱知道正確名稱,但聲稱「忘了」,常以描述代替說不出的名稱,如說出該物品的功能。患者可從檢查者所列名稱中選出正確者並說出來。病變部位多局限於語言優勢側顳中回後部或顳枕結合區。

82.語義性命名不能(semantic anomia):命名障礙的類型之一,由Benson於1979年根據命名障礙的臨床特點及病灶部位提出來的。臨床特點是患者在命名檢查時說不出名稱,既不接受語音提示,也不接受選詞提示。對患者來說詞的符號意義已經喪失了,名稱不再代表某物,以至檢查者說出正確的名稱,患者也否認。病變部位語言優勢側的角回區。

83.語義性錯語(semantic paraphasia):錯語的一種,即患者以另一個詞代替說不出來的目標詞。可出現在患者的自發談話、複述和命名中。

84.音素性錯語(phonemic paraphasia al apraxia):錯語的一種,拚音語也稱字母替代,患者發音清晰且符合音位發音規律,但所用的音素錯誤致使說出的字詞錯誤。音素性錯語在Wernicke失語和傳導性失語患者口語錯誤佔優勢,尤其是傳導性失語。

85.音調性錯語(tonic paraphasia):漢語失語症患者的調位錯誤,即聲調替代。這是漢語失語症不同於其他語言失語症的獨特表現。如將「杯子」說成「被子」。

86.新語或詞語新作(Neologism):是指遵守說話者母語的音位配列規則的音素串,發出的一連串音素串聽上去好像是一個詞或慣用語,但在詞典中則無這個詞,肯定不是音位錯語的音素串。

87.語素(Morpheme):詞素是詞的組成成分,是語言中語音和語義的最小結合體。一個單詞可以由一個詞素組成,也可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素組成。

88.多語失語症(polyglot aphasia):因大腦損害導致病前熟練掌握兩種以上語言的人產生兩種以上語言的障礙稱為多語失語症。

89.反應時(response time):代表一個完整的認知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包括對刺激的編碼、分類、選擇和反應實施等4個階段。

90.分聽測驗(dischotic listening test):是精確度較低但簡單而且安全的試驗,由Broadbent於1954年提出來的。其基本方法是讓受試者戴上耳機,兩側耳機在同一時間傳送不同的競爭資訊到兩側耳朵,讓受試者試著說出一側或兩側耳朵聽到的資訊。通常,左側大腦半球語言功能優勢的人在雙聽言語性材料時可快速而準確的報告到達右耳的內容,而右側大腦半球語言功能優勢的人則可快速而準確的報告到達左耳的內容。這通常是定位語言功能優勢半球在哪側的簡單易行的方法。

91.構音不全(Anarthria):構音器官的運動能力障礙或喪失稱為構音不全。

92.漢語失語成套測驗(Aphasia Battery in Chinese):漢語失語症的評定方法之一,由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心理研究室參考BDAE和WAB並結合國情於1988年編制而成。由會話、理解、複述、命名、閱讀、書寫、結構與視空間、運用和計算、失語症總結10大項組成。

93.空話(empty speech):流利性失語患者言語表達的特點之一,患者的言語中含有大量的虛詞、語義性錯語,連詞等,語量雖多,但表達資訊量很少或患者不能明確的表達資訊。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和中期的患者的言語表現也較明顯。

94.口-顏面失用(bucco-facial apraxia):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面肌、舌肌、和口腔肌肉的反射性和高度自動化的運動,如咀嚼、吞咽、眨眼、張嘴等動作沒有障礙,但在被檢查時,卻不能按檢查者的口頭或視覺指令執行和模仿上述動作。通常,顏面下半部的障礙比上半部重些。病變部位多在優勢大腦半球額葉,如左弓狀束、左中央前回顏面區域和左前運動區發出的胼胝體纖維的損傷。

95.利手(handedness):有左利手、右利手、混合利手之分,是人完成操作的習慣用手。

96.偏側不注意(hemi-inattention):即患者對來自病變對側的視覺、聽覺、和軀體感覺性刺激無反應或不能定向,此類患者的病變並未損害感覺傳導通路、初級感覺皮質和丘腦感覺核,患者亦無任何形式的初級感覺障礙。

97.偏側空間忽(hemispatial neglect):即患者對一側空間的覺醒、整合、認知分析功能缺陷,對該側視刺激的注意減弱,導致錯誤的認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頭眼偏向一側,走路失衡,易撞到對側的物體和人等。

98.強迫言語(press of speech):流利型失語口語語量多,一分鐘說100字以上。患者可連續說,以至有些患者需加以製止才能停止說話,稱強迫語言。

99.舌尖現象(tip of tongue):早期命名性失語患者的一種非常強烈的主觀感覺,即患者感覺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來,患者會因此刻意的加以描述、迂迴。這種感覺被形象地稱為舌尖現象。

「康復名詞」語言治療師必須要知道的120個名詞解釋

100.失語韻(Aprosody):失語症中的語音障礙。臨床表現為說話用力,口語不規則,呈暴發性、慢、無言語轉折,且無表達語言情感狀態的語調和中頓,即為失語韻。

101.事件相關電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s):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刺激作用於機體,機體在完成刺激的相關作業過程中記錄到的具有認知特點的腦誘發電位。其以其特有的刺激-腦電記錄鎖時關係、加工過程與腦電的高同步性(毫秒級的時間解析度)以及激活的心理反應與刺激所攜帶資訊的特異性等而受到廣泛重視,是目前研究人類心理活動的有力手段。

102.雙語失語症(bilingual aphasia):因大腦損害導致病前熟練掌握兩種語言的人產生兩種語言的障礙稱為雙語失語症。

103.雙語現象(bilingualism hasia Battery):雙語現象涉及兩種以上的不同的語言系統,屬於語言變體的方言也包括在內。

104.雙語失語症檢測法(Bilingual Aphasia Test, BAT):是Paradis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在世界各國的雙語人群中進行檢測取得正常範式的基礎上編制的。各種語言版本的譯製不是直接的翻譯,而是按照統一的原則,十分注意每一個檢查亞項在語言上及文化上的平衡,因此具有語言間的可比性。主要用於測定各語言的殘餘能力。由於其可對患者的各種語言進行可比性的檢測,故也可用於檢查多語失語症。從神經語言學的角度,在語言運用的4個形式(聽、說、讀、寫)上對語言各個層面(語音、構詞、句法、辭彙、語義)、語言職能(理解、複述、判斷、辭彙提取、命題化)、語言部門(詞、句、段落)這三方面進行測查,能較全面地發現患者語言的特定缺陷;準確的描述雙語(多語)失語的表現;詳細調查每一種語言反映於語言運用方面的語言殘餘能力。檢查的結果也可以歸納,為臨床提供一個合乎國際通用的失語症分類標準的失語症概貌。同時,也是制定治療方案、幫助康復的重要措施。

105.特殊傳導通道命名不能(modality-specific anomia):是因單一感覺傳入通道或傳出通道受損引起的命名障礙。

106.特殊範疇命名不能(category-specific anomia):是指患者對某一範疇名稱命名保留或受損,而對另外範疇的名稱命名受損或保留。

107.聽短時記憶(auditory short term memory):短時記憶是指一分鐘以內的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很小。短時記憶的廣度一般來說是 7個,可以是7個無意義的音節,7個毫無關聯的字、詞等等,部門可以不同。聽言語印跡儲存所(repository of auditory speech engram):由Wernicke於1874年進行失語症分類時提出,他認為右利手者的語言行為在左大腦半球有兩個特異的區。其中一個區即為聽言語印跡儲存所,位於第一顳回,組成聽詞語中樞。

108.聽失認(auditory agnosia):聽力異常或僅表現高頻喪失者可發生聽資訊認知損害,但高頻喪失並不能解釋聽認知障礙。這種障礙稱聽失認。完全聽失認的臨床表現包括非詞語和非音樂聲、音樂聲和口語聲均不能辨識。

109.完成現象(completion phenomenon):檢查者說出患者熟悉的成語、詩詞、兒歌的頭1個或幾個字,患者複述後繼續完成。這種現象與語境無關。

110.西方失語症成套測驗(Western Aphasia Battery):是較簡短的波士頓失語症檢查版本,檢查時間大約1小時,該測驗提供一個總分,稱失語商,可以分辨出是否為正常語言。WAB還可以測出操作商和皮質商,前者可了解大腦的閱讀、書寫、運用、結構、計算、推理等功能;後者可了解大腦認知功能。該測驗還對完全性失語、感覺性失語、經皮質運動性失語、傳導性失語等提供標準誤差解釋和圖形描記。

111.顏色視失認(color visual agnosia):與色盲沒有關係,顏色失認指的是腦損傷所造成的患者對患病前所能辨識的顏色失去了認知能力。與顏色命名障礙不同,在進行相似或相同顏色匹配時,顏色失認患者不能完成匹配,而顏色命名障礙的患者則能夠很好的完成。

112.遺忘性失語 (amnestic aphasia):又稱命名性失語,是以命名障礙為唯一或主要癥狀的失語綜合征。患者理解、複述好,流利性口語,說話不費力,多為虛詞、錯語,缺乏實質詞,特徵性的空話、贅語,不能表達資訊。命名障礙程度不一,典型的表現是找詞性命名不能,常稱忘了名稱,以描述物品功能和屬性替代。病灶部位多在左大腦半球角回或顳中回後部。

113.語言優勢半球(hemispheric dominance for speech):形成大腦兩半球機能專門化的概念來自失語症的研究。1836年達克斯(Dax)曾指出失語與左半球病變有關,之後,Broca根據其臨床失語病人的研究,認為左半球具有言語機能的優勢。後來發現一些複雜的高級機能如說話、閱讀、書寫、計算、左右辨認等都由一側半球-左半球主管,所以稱它為優勢半球。

114.語音學(Phonetics):研究人類語言聲音的語言學分支學科。主要研究語言的發音機制,語音特性和在言談中的變化規律。語音學的研究對象,傳統上一般隻限於母音、輔音、聲調、重音以及節奏、音變等,近來又加強了語音韻律特徵的綜合研究和定量研究。

115.語韻(Prosody):即語調和韻律,就是我們在說話時,聲音有輕、重、快、慢和高低調的變化,以及句子中有中頓現象。這種變化可使說出的話表達不同的意思。

116.語韻障礙(Dysprosody):患者不能正確掌握談話中的輕重和低調變化,常表現為一種單音調,因此可影響明確表達意思。說話句子中停頓不同,意思也有變化。

117.原發性進行性失語(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 PPA):患者以孤立的、逐漸進行的語言功能衰退為特點。從找詞困難開始,發展到語言的語法結構和詞聽理解受損。至少在起病2年內,僅有語言功能障礙,而其他心理功能如記憶、視覺空間功能等相對保留。起病年齡多在55-65歲。已報導本病的病變部位多樣,但多數報導認為絕大多數原發性進行性失語患者有左大腦半球額、頂和顳葉語言區灰質萎縮。左側選擇性顳上回萎縮是原發性進行性失語患者的特異性影像學改變。

118.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疊加綜合征(PPA plus syndromes):由於與語言有關的神經網路在大腦的部位與非語言認知的神經網路的部位相鄰,產生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的變形性改變可能向非語言區擴展,因而產生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疊加綜合征,即在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的基礎上合併了非語言認知障礙。

119.運動性失語(motor aphasia):又稱Broca失語,或表達性失語。患者表達障礙明顯重於理解障礙。自發語呈非流暢性,說話量少,費力,錯語,多為語音性錯語,語言貧乏和缺少語法詞而呈電報式言語,有命名和找詞困難,常為產詞性命名障礙,語音提示效果好。複述障礙,特別是較長的句子複述時尤為突出。理解障礙較輕,可理解簡單的詞語,長句理解和執行指令時有困難。另外,此類失語常伴有言語失用和口顏面失用。

120.迂迴現象 (Circumlocution):失語患者的言語癥狀之一。患者在命名和找詞困難時,因找不到恰當的詞來表明意思,常以描述說明的方式進行表達。這種現象即為迂迴現象。

「康復名詞」語言治療師必須要知道的120個名詞解釋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