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預防宮頸癌,篩查或比接種疫苗更重要

過去70年,美國通過規範宮頸癌篩查,使宮頸癌新發病率至少減少50%、死亡率減少85%。由此可見,防治過程中篩查的功效絕不亞於疫苗,甚至更有效。今天召開的第三屆東方婦產科學論壇,與會專家列出權威數據,並提出建議,目前我國進入宮頸癌疫苗接種起步階段,應根據國情進行風險分層管理,結合精準篩查宮頸癌,及時更新篩查策略,讓防治做得更到位。

宮頸癌在全球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發病率位居前三。我國1988年至2012年全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宮頸癌發病率持續上升。2008年至2012年,粗發病率已接近15/10萬人,防治任務任重道遠。

大會執行主席、上海市婦科腫瘤重點實驗室主任、仁濟醫院副院長狄文教授表示:我國女性宮頸癌發病年齡通常從15歲開始,高峰集中在40-59歲,死亡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高。宮頸癌發病年輕化,與其高危因素特點直接相關,即初次性生活過早(小於16歲)、擁有多個性伴侶、長期口服避孕藥、吸煙等不良生活方式。專家說,「隨著物質文化水準逐漸提高,思想意識更開放,群眾生活狀態、個性理念、行為方式都發生較大變化,由此帶來宮頸癌年輕化趨勢。」此外,宮頸癌篩查和預防得到普及,也讓更多患者及早發現。

應對宮頸癌,疫苗的問世確實為無數人群帶來福音。隨著二價、四價、九價疫苗陸續上市,我國迎來宮頸癌疫苗接種熱潮,但狄文直言,還應理性對待疫苗,不要以為打一針就一勞永逸。事實上,宮頸癌疫苗在全球範圍上市十多年,確實證實有一定益處,尤其推薦9-26歲人群(無論男女)接種,尚未有性生活之前完成接種效果最佳;但疫苗接種人群發現宮頸病變的也有發生,上述這些需要大數據來進一步分析和解釋。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薛鳳霞教授表示,許多發達國家正在或已進入後疫苗時代,我國尚處於疫苗接種起步階段,疫苗接種後,篩查中存在困惑與挑戰需要未雨綢繆。論壇主席、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華克勤教授則補充,「從歐美國家數據來看,疫苗上市后宮頸癌發病率的確有所下降;但對於國內,至少還需要十年來觀察疫苗對宮頸癌防治的效果。」

專家進一步闡述,目前我國宮頸癌防治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開展健康教育、適齡女性接種疫苗;二級預防是對適齡婦女定期開展宮頸癌篩查;三級預防是根據臨床分期開展適宜的手術、放療、化療及姑息療法。當前,單純HPV16/18分型檢測的初篩方法已不再被單獨推薦。「HPV檢測+TCT(宮頸細胞學檢查)聯合檢測」,對可疑宮頸癌病例採取陰道鏡助診和宮頸組織病理學確診,是普遍採用的方法。論壇專家由此指出,我國可根據國情進行風險分層管理,結合精準篩查技術(如HPV定量檢測、P16/Ki-67染色、病毒甲基化等),探索更先進篩查策略。

欄目主編:孫剛 文字編輯:孫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項建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