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盛京施醫院教工宿舍舊址 這裡藏著沈城西醫的起點

在沈陽有一座百年老建築,見證了西醫在沈城誕生、發展的歷史。在大東區小河沿路堂子街,高樓環繞下有一座二層青磚老建築,便是盛京施醫院教工宿舍舊址。

“這個樓可有年頭了,至少上百年,我們都叫它‘英國樓’,聽說最早是英國醫生住的。”小區居民王大娘這樣說。在樓一側牆面上掛著堂子街7—2號的牌子,另一側則掛著“盛京施醫院教工宿舍舊址”的牌子。這就是當年沈陽第一家西醫醫院——盛京施醫院的教工宿舍。前些年在文物普查中,專家們將其認定為盛京施醫院的教工宿舍。2016年,該建築還被沈陽市政府列為重點保護的‘沈陽市歷史建築’。

這座二層小樓整體呈“凹”型布局,大門在南,庭院在北。外觀上看雖是中西複合式,但廊道、樓梯及緩步台彰顯西洋風格。一樓四面均有門和雨搭,二樓東西山牆處開門並設樓梯。除室外的扶手外,所有的梁架門窗均為木製。據了解,這樣的小樓原有14棟,但遺憾的是目前僅保存下來這一棟。

提到盛京施醫院,必須提到它的創始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的英國人——司督閣。據史料記載,生於1855年的司督閣在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接受蘇格蘭教會邀請,到中國開展醫療布道工作。1883年6月,在不通火車、更沒有汽車的情況下,司督閣坐了8天牛車來到舊時名為盛京的沈陽,並在小河沿租了幾間破舊民房,開辦了東北地區第一家西醫診所——盛京施醫院。

由於當時的老百姓對西醫尚缺乏認識,司督閣的西醫診療並不被人接受。1884年是司督閣西醫診所的一個轉折:他親自為兩例白內障病人成功地實施了手術。據史料記載:“做手術那天,有幾百名百姓前來觀看,官府也派人到場監督。”為擴大宣傳,司督閣還把手術台搬到院中,露天施行手術。

這次手術的成功,大大增強了百姓對西醫的信任,盛京施醫院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至20世紀20年代初期,盛京施醫院已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醫療機構,設有內、外、婦、兒、耳鼻喉、眼、皮膚、精神、泌尿、口腔及肺房(結核)科,開創了東北地區醫院分科先河。醫院較好的醫療質量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信任,據統計,僅1930年一年,醫院就完成門診99487例次,手術4572例次。

司督閣對於中國東北醫療事業的貢獻還不止於此。據史料記載,1910年東北暴發百年不遇的烈性鼠疫。由於當時沈城無防疫機構和裝備,又沒有及時采取措施,疫情開始迅速蔓延。危急時刻,司督閣擔任抗擊鼠疫總指揮,在他的組織下,沈城迅速建立了防疫院隔離所、消毒站、檢查站、掩埋隊等臨時防疫機構630余處,首次建立起現代傳染疾病防控指揮體系,為控制疫情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司督閣不但自己投入到緊張的防疫工作中,還動員盛京施醫院所有醫務人員投入到抗擊鼠疫的戰鬥中。

1911年4月,東三省鼠疫終於得到控制。經歷了這一階段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肉體折磨後,司督閣蒼老了許多,頭髮花白了,皺紋爬上了額頭和眼角,身體極度虛弱。他更加珍惜在中國的工作時間,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

司督閣在醫學教育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他很早就萌發了建立西醫學堂,在中國東北進行醫學教育的想法。1892年,他在盛京施醫院內創辦西醫學堂,名為盛京醫學堂,以助手帶徒弟方式招收學生,採用邊工作邊學習的方式進行醫學教育培訓。

1907年,當時的東北總督徐世昌在盛京施醫院東側撥地一塊,每年由省庫撥銀3000兩,籌建奉天醫科大學。1909年,司督閣又從英國募集5000英鎊,補充建校資金,建成4層教學大樓。1912年,奉天醫科大學全部建成,校訓為“非以役人,乃役於人”。校徽為針、蛇、火炬組成的圖案,針和蛇象徵救死扶傷,火炬象徵學術光明之燈。司督閣任第一任校長,學員畢業後能獲得英國愛丁堡醫科大學頒發的文憑,授予內外科雙學士學位。

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奉天醫科大學共招收學員31期,這些學員大都成為中國西醫界元老級人物,如眼科奠基人高文翰教授、結核病學奠基人劉同倫教授、耳鼻喉專家李寶實教授、兒科專家李助萱教授等。遼寧省腫瘤研究所前所長傅立人教授為第26期畢業生。

沈陽解放後,奉天醫科大學和盛京施醫院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1949年6月,已更名為遼寧醫科大學的奉天醫科大學和盛京施醫院並入中國醫科大學,成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的前身。1974年,奉天醫科大學及盛京施醫院的舊址上建立了遼寧省腫瘤醫院。雖然幾經周折,盛京醫院還是沒有回到小河沿“盛京施醫院”的舊址,但盛京醫院的歷史,都可以在省腫瘤醫院的院區內找到些許脈絡。現在,無論省腫瘤醫院還是盛京醫院,都是被老百姓認可的權威醫療機構。

走出盛京施醫院教職工宿舍舊址,門外一棵近百年的蒼天槐樹正隨著微風搖擺著枝葉,巨大的樹陰下,靜坐的老人和打鬧的兒童構成了一幅午後城市熟悉的景象。“逝者如斯夫”,也許當年教工宿舍中的醫護工作者並沒有想到今天中國醫療事業欣欣向榮的面貌,但他們的繼承者已然踐行著濟世救人、治學嚴謹的醫學精神,時刻戰鬥在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前線。而這座寫滿求學和生活歷史的建築,也是饋贈給我們這些後人的無價遺產。希望這座靜默的百年老建築盡快得到修繕,讓城市的歷史印記永遠成為人們心中“活的記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