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鄒城:退耕還果還出綠富雙收

山上松柏蔥鬱,山中花果飄香,鄉村環境優美,百姓生活富裕。在山東鄒城,“退耕還林”生態富民工程為生態建設和產業富民找到了最佳結合點,走出了一條“農民得實惠、政府得生態”的雙贏之路。

差距催生改變

鄒東山區與鄒西平原的發展曾經反差明顯。

鄒城西部為重工業區,經濟發展迅速,百姓收入較高。而佔市域總面積74%的東部丘陵為農業區,風景優美,樹木不多,林木覆蓋率僅為28%。山區群眾多以種植花生、蕃薯等傳統農作物為主,過度墾荒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產出逐年下降。“山嶺薄地,一年一季”,每畝每年的收入僅有六七百元。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產業過度集中,人口湧向西部,城市整體發展受到限制。

退耕還果

差距催生改變,政策因勢而動。

2011年9月,鄒城市委、市政府頒布《關於實施“退耕還林”生態富民工程的意見》,決定利用5年時間,按照宜林山體上部建設生態林、中下部建設經濟林的模式,相對集中實施不少於5萬畝的退耕還林。其中,在砂石山區,栽植以松樹、側柏為主的生態林,以大櫻桃、大棗、板栗、蘋果、桃為主的經濟林;在青石山區,栽植以側柏、黃櫨為主的生態林,以核桃、柿子為主的經濟林。

為調動農民參與退耕還林的積極性,市財政從經濟林建設當年開始連續補助4年,區分不同樹種第一年每畝分別補助500元或300元,第二至第四年每畝分別補助200元,僅此一項的財政投資就超過3000萬元。同時,以“村級信用聯盟”形式,對參與退耕還林的農戶(公司)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支持,提供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政策,市財政對第一年貸款實行全額貼息。鼓勵退耕還林戶自願參加保險,市財政承擔保險費用的50%,減少重大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

與此同時,市政府協調水利、交通、供電等部門,將基礎設施建設等向退耕還林區傾斜,解決果樹澆水、用電、運輸等問題。

各項獎補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發展果樹的積極性。截至2017年底,鄒城市9個山區鎮已實施退耕還林15萬畝。樹越來越大、果越結越多、生態越來越好,山區群眾口袋越來越鼓,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

規模帶動效益

“過去一些鎮村也栽植過果樹,但多是一家一戶、一畝半畝的零星栽植。”鄒城市林業局局長高鳳軍說,由於經營不成規模,農民在果樹管理上精力不足、技術有限,果品品質不高,果賤傷農問題持續困擾著政府和群眾。

補齊短板,鄒城開始在規模發展和技術支撐上做文章。

今年,大束鎮葛爐山村的桃花節、采摘節共吸引遊客30餘萬人,尚未進入7月桃子已被采摘、訂購一空。村民們賣完了桃,三三兩兩商量著利用下半年的空余時間外出打工。

2014年,葛爐山村開始種植桃樹。村裡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共發展桃園1637畝,而全村只有326戶1160多人,人均超過1畝。目前,桃樹已開始掛果,畝均收入四五千元,高的超過萬元。而此前,村民依靠農業的畝均純收入不足400元。

桃子供不應求,葛爐山村有妙招。“我們不追求個頭大,隻追求口感好。”葛爐山村書記李偉告訴記者,憑借得天獨厚的土壤條件,合作社引入10個大桃優良品種,統一栽植、統一管理,桃樹隻施複合肥和有機肥,桃的甜度可達15.7-17。

除此之外,合作社還有“外援”。去年5月,臨沂市蒙陰縣退休專家孫雲政被推薦到葛爐山村,作為濟寧市科技局科技驛站特派員,與鄒城市林業局科技特派員王玉龍等一起,手把手指導村民桃樹修剪、除蟲、套袋技術。“我一個月有20多天吃住在村裡,已經變成半個葛爐山村人了。”孫雲政說。目前,科技特派員們已在村裡帶出了30多人的科技小隊,能獨立開展桃樹管護工作;還建起24個示範園,讓村民學有榜樣。

退耕還林工程啟動以來,鄒城市堅持土地流轉先行、規模連片發展,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林果協會等。全市建成特色精品林果基地43個,形成了張莊大櫻桃、石牆薄皮核桃等優勢產品,創立香城長紅棗、張莊牛心杮等自主優質果品品牌。同時,以9個山區鎮已實施退耕還果還林區為中心,向外輻射現代林果基地,重點發展大櫻桃、核桃、桃、蘋果、大棗、豬牙皂、柿子、板栗等林果,目前已建成現代林果基地9萬畝。

為提高管理水準,退耕還林區按照每500-1000畝的範圍選聘林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市財政每年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各山區鎮成立了專業技術服務隊伍,各林果重點村組建了專業技術隊伍,縣市級每年培訓林農超過2萬人次。

融合實現優化

2017年,香城鎮泉山溝村以退耕還林為依托,新栽植2700畝大櫻桃,打造總面積3000畝的大櫻桃采摘園。結合已建成的葡萄精品采摘園、民俗民宿館和孔孟文化培訓基地,以泉山休閑農業觀光園為主體的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提升。

香城鎮黨委書記崔俊鋒介紹,泉山溝村距離城區僅8公里,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地理優勢。依托退耕還林工程,鎮裡引入企業栽植果樹、開發旅遊業,同時利用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開展路網綠化、基礎設定建設等,攜手打造美麗鄉村示範片區。

距泉山溝村不遠的北齊村是北方較大的豬牙皂基地,現存300年以上古皂角樹100余棵。2013年,北齊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皂角樹育苗基地500畝,實施了村莊硬化、綠化、美化工程。北齊村入選山東省森林村居、中國最美鄉村,建成了便民服務中心、鄉村驛站、鑫齊生態園等,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和觀光農業,一年一度的清涼季生態遊都能引得遊客絡繹不絕。

在退耕還林工程中,鄒城堅持山、水、林、田、路、景、園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做好果園與美麗鄉村建設、特色農業、森林旅遊相結合的文章,投資3億元建成美麗鄉村201個、生態文明村331個,構建了以林業特色鎮村、林果采摘基地、森林(濕地)公園等多形式結合的林業旅遊發展體系,培育發展“森林+”生態遊、休閑遊、采摘遊、農家樂等新業態,促進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春賞花、夏采摘、秋收獲、冬體驗的四季旅遊新格局。全市每年舉辦香城梨花節、香城紅棗節、葛爐山桃花節、張莊鎮櫻桃采摘節、郭裡鎮核桃文化節會等森林旅遊節慶活動20余次,2016-2017年全市生態旅遊遊客達137.6萬人次。

初秋時節,鄒東山區又一批果樹進入了盛果期,期待著與“退耕還林”生態富民工程一道,結出豐收的果實。(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