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場大戰之後,張紘為何接替了張昭的職務?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孫權主政之後,東吳集團的發展戰略較之以孫策時期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以魯肅為首的新興力量逐漸成長,成為孫權幕府的核心。魯肅還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向孫權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對”,對孫策時期由張紘制定的發展戰略進行了進一步的延伸和完善,並改變了張紘所倡導的堅持成為漢末朝廷的支持者而轉向為據守江東割據稱雄。

在這種戰略思路下,孫權於建安八年(公元203年)開始對盤踞江夏的荊州劉表割據勢力的主要將領黃祖展開進攻。為了保證大軍主力雲集江夏之時內部的穩定,孫權安排張紘留守吳郡主持後方事務並遙領會稽郡東部都尉一職。戰後孫權認為張紘在留守吳郡期間成績突出,打算論功行賞,提升張紘的職位。但張紘卻堅持認為自己並沒有取得多大的功業,有愧於孫權的封賞,到最後孫權也只能尊重張紘的意願。

面對東吳集團魯肅等新人的橫空出世,張紘這位看慣事態變遷的名士顯得非常的鎮定。他既不像另外的一位重臣張昭那樣對於魯肅等新人采取抵製的態度,也沒有在孫權這位年輕的東吳集團領袖面前擺出自己一副老臣的嘴臉,而是非常淡定的注視著東吳集團的下一步發展,對於孫權與自己產生不同意見分歧的時候,也只是非常委婉、隱晦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對孫權進行規勸,他的這種做法較之張昭顯然要高明了很多。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已經統一中原地區的曹操開始了征討荊州之戰,並在短短的數月時間內基本控制了荊州全境,之後曹操又派人向孫權送來了一封充滿威脅、恫嚇的信件,打算兵不血刃實現收服東吳集團的戰略目的。面對曹操咄咄逼人的態勢,東吳集團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以張昭等人為首的一乾謀臣極力鼓動孫權放棄與劉備的合作隨順曹操,而以魯肅為首的另一派則力主與曹操展開戰略決戰以保全東吳集團的地位。

在這場決定東吳集團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張紘這位曾經為東吳集團立下大功的謀士是什麽態度呢?這一點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因為在當時的史料中居然無法找到張紘態度的明確記載。但是從後來孫權對於內部職位調整上可以進行一個猜測。就在魯肅等主戰派獲得了孫權的支持與曹操展開赤壁大戰並取得大勝之後,孫權對於張昭的職位進行了重大調整,將其自孫策時代就擔任的長史一職取消了,代之以張紘為長史。

長史這個職位,雖然級別不高,但卻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可以說是孫權幕府中最為重要也是最有權力的關鍵職位,是孫權最為主要的助手。張昭就是因為在赤壁之戰中主降而被孫權剝奪了職位,說明孫權對其在戰前的言論和行徑非常不滿。如果當時張紘也是以主降派的身份對孫權進行遊說的話,孫權不太可能將這個重要職位授予張紘,因此可以初步斷定,對於是否與曹操集團展開戰略決戰這個原則性問題,張紘的立場與孫權是基本一致的,因此,他才有機會在戰後代替張昭接任了長史一職。

對於張紘而言,重新進入東吳集團的核心階層自然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而他也不顧自己已經五十六歲的高齡,積極投身與東吳集團的發展、壯大之中,並為此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書籍:《三國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