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方鹽湖城:“道”為背景,做舊亦是功夫

開園不久的東方鹽湖城背後靠著道教勝地茅山,是一座遠離喧囂的古城。小鎮四周鬱鬱蔥蔥,綠樹環繞,木製的房樓閣宇分布在起起伏伏的山坡,坐擁一面靜謐的湖水。一條古老的青石板路鏈接小鎮的街街巷巷,黃昏十分,華燈初上,穿著古裝挎著寶劍,走進街上的人流,時光穿越到魏晉南北朝。

鹽湖城仿佛是被道士用咒語從古代召喚出來的,魏晉南北朝是時間節點,那是茅山故事最多的時代。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史上,唯有道教是漢族人發明的,然而21世紀當代最有知識的歷史學者也難以將繁雜的中國道教說清楚。這也說明道教在新時代難以理解,正逐漸淡出我們地生活。然而令人驚喜的是,鹽湖城對茅山道有非常清晰的梳理,由於茅山在中國道教史上的絕對地位,那些功不可沒傳統文化像一道道鮮美的大餐,得以生動形象地擺在我們面前。這其中寓教於樂,無形中增添許多民族自豪感。

自古以來人們稱茅山:“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南朝《真誥》和元代《正統道藏?茅山志》記載,秦始皇為得到長生不老藥,曾拜訪了老子,得到老子的仙喻:“白雲觀雲白”。於是,東巡來到茅山。在這裡皇帝遇到了李明真人,真人帶他登上山頂眺望銀鹽湖和金沙灣的無限風光,忽然發現其中一塊巨大的白石(鹽石)上寫著“關白雲”。皇帝大喜,讚歎道:“巡持之樂,莫過山海。自今以往,良為常也”,遂解下玉佩埋在山頂,供養神仙。

茅山之名始於漢代。傳說漢元帝初年,陝西鹹陽茅氏三兄弟登上茅山采藥,各佔一峰煉丹,自此三人被尊為開山祖。到了西晉,原在齊朝為官的陶弘景一度隱居茅山乾元觀,創立上清道茅山宗。陶公在醫學、玄學上的成就受到梁武帝的尊敬,帝多次邀請陶公下山治國,被他謝絕,並寫了一首詩表明志向:“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與君”。後來梁武帝不再強求,卻差遣太子上山,拜陶公為師。

茅山道士的修煉方向總和仙藥和煉丹有關,聽起來玄乎,然而刨根問底,也不盡然。那個科技落後的時代,人的壽命很短,古人尋求長生不老藥的激情就像現代人研發永動機。儘管到現在人類也避不開死亡,但在這個漫長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延長壽命的保健方法。

晉初,句容道士葛洪上茅山煉丹,偶然發現了鹽裡面的秘密。民間傳說葛洪在白雲湖采得鹽精,經七七四十九天,煉好一粒白燦燦、光閃閃的仙丹。葛洪捨不得服用,但他看到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面黃肌瘦,就讓這些人每人舔一口,結果個個精神煥發紅光滿面……葛洪還發現了青蒿素的秘密,並將它的用法寫在《肘備份急方》。

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屠呦呦,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和藥品有效的降低了瘧疾的死亡率。屠呦呦獲獎後表示青蒿素的靈感來自《肘備份急方》中一段:“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茅山正應了“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道家促進了傳統中醫發展,特別是茅山的道士在醫學方面的造詣,久而久之,茅山有了“養生、養性”的光環。

茅氏三兄弟開山之初首先看道此地不凡的天氣。茅山主峰似蒼龍之首,期間分布18泉26洞,山澗中溪水潺潺,在山腳匯聚成湖,宛如天上寶鏡。接著,葛洪發現了湖邊結晶鹽以及茅山上藥材的妙用。而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還曾親自來茅山采擷,被寫在《本草綱目》中與茅山有關的藥材三百八十多種,其中茅蒼術、太保黃精、金蟬花現在仍然是當地獨有藥材。

近代,茅山因地下鹽礦的驚人儲量得名,鹽湖城區域內勘探出水的溫泉是目前華東地區為數不多的鹽泉,礦化度達9278mg/L,高於普通溫泉十幾倍。鹽浴強大的保健功能使茅山東方鹽湖城的養生主題內容更深了一層,玩水、泡澡成為特定例行的項目。

一家人住宿的地方正是鹽泉涵館。深夜,穿過回廊,踏著青石板,走進浴場,把身體浸在露天鹽湯;就這樣,望著月亮,聽著流水,聞著空氣中竹子淡淡的芬芳,直到昏昏沉沉,如夢如煙,額頭微微出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