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阿里雲沒有“引路人”

十年前,馬雲說“沒有雲就沒有未來”,貝佐斯的Amazon已經燒錢搞出了AWS,百度李彥宏認為不過是“新瓶裝舊酒”,騰訊馬化騰說“這是猴年馬月才有的事情”。十年後,阿里雲在爭議、鎮痛中長大,壁壘築起。

撰文 | 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 焦麗莎

2008年的阿里總裁會,王堅第一次坐在馬雲身邊。

馬雲的開場白是這樣的,“我們請王堅來做阿里雲,雲計算能幫客戶做什麽,我不知道,能幫國家做什麽,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我們應該開始做了。”

他還說,這個項目好比是“奔月”。

王堅不解,“馬總,你是讓我奔月,還是登月?奔月是不用回來的,比如嫦娥。登月是需要回來的。”

在場的另一位阿里人總結,“這件事乾砸了叫奔月,乾對了就是登月。”

在那個馬雲喊出“沒有雲就沒有未來”的年份(2010年),貝佐斯的Amazon已經燒錢搞出了AWS,百度李彥宏認為不過是“新瓶裝舊酒”,騰訊馬化騰說“這是猴年馬月才有的事情”。

幾乎所有阿里人都認為“王堅是騙子”,馬雲撂下狠話,“我每年給阿里雲投 10 個億,投個10年,做不出來再說。”

2013年,阿里雲擊碎這一魔咒。自主研發的飛天系統達到5K規模,即單一集群伺服器超過5000台,拿下全球第一。

互聯網公司起步的第一大難題,就是找錢買伺服器,連馬化騰最早創業的時候,最缺的也是買伺服器的錢。雲的出現,讓一次性的大筆投資變成即插即用的公共服務,建電站變成付電費。

到2018自然年,阿里雲營收規模達到213.6億元,過去四年間實現20倍增長,在中國市場份額超過第2到8名總和。國際市場上,阿里雲超越IBM、Google等對手,躋身全球三大雲服務商之列,與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並稱3A。

2019年,中台成為熱詞。早在十年前,阿里早已在登月計劃的需求列表中加入數據大一統的標簽,為中台埋下引線。2015年成立中台事業群,組建“大中台,小前台”。

在接受外媒CNBC的採訪時,阿里巴巴CEO張勇這樣說,“我們深信未來的每一項業務都將由雲計算提供支持。我認為,雲計算將成為阿里巴巴未來的重要業務。”

深諳圍棋之道的原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把阿里雲視為整個阿里智能商業的天元。在天元落子,不易成活。但天元一旦做活,整個盤面的征子都將成為優勢。

造物者

秒殺、大促......淘寶擺出一個又一個難題,阿里的工程師被帶上緊箍咒。

為了準備一次秒殺,從社會採購到安裝部署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完成IT系統寬容量的過程,但半年以後,這項業務幾乎已經不存在。

一位阿里巴巴技術專家接受財新採訪時回憶,“我們把全中國最知名的頂尖的DBA(數據庫管理員)請到公司,一個晚上一張報表都做不出來,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包括IBM、微軟,能夠為我們提供一整套的技術服務。”

問題早已被高層注意到。2007 年 9月 28 日到 30 日,阿里巴巴的寧波戰略會,是阿里巴巴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戰略會。

曾鳴回憶,戰略會的地址特意從西湖改成寧波海邊。“看看大海,大家能夠有一個更開闊的視野。但秘書對寧波不太熟悉,最後關在一個五星級酒店的總統套房,連海在哪都看不見。大家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裡吵得不可開交。”

討論到最後一晚,阿里巴巴未來十年的戰略藍圖成形,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將形成統一的數據智能,“建設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也是在這次會上,“登月計劃”第一次被提出,阿里的數據要實現“大一統”。

2009年春節後開工第一天,北京上地的匯眾大廈203。在這間連暖氣都沒有的辦公室,阿里雲前員工林晨曦自帶茶葉來上班,幾十個人的技術團隊一邊哈著氣,一邊敲出“飛天”的第一行代碼。

也是在那個屋子裡,阿里雲拿下第一個客戶——時任阿里金融CEO胡曉明。

在阿里雲成立同一年,胡曉明奉命在阿里巴巴內部創辦阿里金融。馬雲下了兩道指令,“一是只能做100萬以下的小額貸款,二是必須使用阿里雲的技術架構。”

第二道指令,日後被驗證是個深坑。

初來乍到的阿里雲,在數據傳輸、速度、穩定等環節BUG不斷。只要阿里雲出現狀況,阿里金融就跟著出狀況,“導致阿里金融200多天起夜300多次。”

胡曉明跑到王堅面前,深鞠一躬,“我寧願阿里金融做死了,也不要把阿里雲做死。”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服務不好阿里金融,阿里雲也就完蛋了。

阿里雲工程師一行一行寫代碼,沒日沒夜地幹了三年。蔡崇信跟他說,“不用擔心財務問題”,曾鳴也事無巨細地關心阿里雲的進展。

內部很多人想不通,阿里雲集結了國內最精銳的技術人員,為何做得如此艱難。有人中途轉崗到天貓、淘寶、支付寶等部門,還有些人選擇離開,最終以80%的離職率為代價,換來飛天的上線。

但是,這個燒錢業務身上背負的非議並未停止。在公司內部爭議無法平息的時候,曾鳴甚至提出,他願意賣自己在阿里的股票,用自己的錢繼續投阿里雲。

阿里雲曾是阿里的“老大難”,花了好多錢,甚至有人形容“連個響屁都沒有”。幸運的是,馬雲堅定支持。

2013年,阿里最後一台IBM小機下線,成功“去IOE”;8月15日,”飛天5K”正式運營。

至此,阿里雲駛入快車道。阿里雲曾經的第一位客戶胡曉明成為阿里雲總裁,開始“用技術拓展商業邊界,用商業推動技術發展”。之後的四年,阿里雲與亞馬遜的營收規模差距從37倍縮短到7~8倍。

有趣的是,亞馬遜在美國市場份額約佔五成;阿里雲在中國市場份額也是五成左右,兩者在各自的母體市場,格局相似。

2018年年底,阿里雲戰略升級為阿里雲智能,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兼任阿里雲智能總裁。在3月21日的阿里雲北京峰會上,張建鋒提出,目前阿里巴巴60%到70%是跑在阿里雲公共雲之上,經過1~2年的努力,實現100%的業務跑在公共雲之上。

他還劃下一條邊界:阿里雲不做SaaS。

骨子裡的阿里味兒

一群行業拓荒者,站在了一片從未有人涉足的領域。不管是淘寶、支付寶還是阿里雲,阿里人都扮演著同一個角色——基礎設施的建造者。

“車同軌、書同文”的理念,植入阿里巴巴的骨子裡。

2008年,阿里內部啟動“五彩石”項目,用統一的互聯網架構支撐淘寶和淘寶商城(後更名天貓),引入中間件和分布式架構,中台的雛形就此形成。

以電商為例,有20億的商品,1100萬個賣家,每天大概有3億人訪問,會產生大量的數據。

這對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豐富而複雜的場景,曾讓阿里受困也讓阿里受益。

阿里的解法是一貫的,將技術和數據沉澱到中台,抽離出共性的功能,讓前線業務像搭積木一樣,將共性的功能拚接起來,就能跑通一個業務。

同時讓數據沉澱到統一的池子,把機器餵養得越來越聰明,協助人做更好的決策。

2015年,中台建設加速,阿里巴巴集團啟動中台戰略,構建符合DT時代的更創新靈活的“大中台、小前台”組織機制和業務機制。在中台支撐下,聚劃算、釘釘、盒馬鮮生等新業務橫空出世。

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3年投入1000億。

2018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最新的組織升級: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阿里雲智能平台,是過去幾年在實施中台戰略過程中構建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機器智能的計算平台、算法能力、數據庫、基礎技術架構平台、調度平台等核心能力,將全面和阿里雲相結合。”

這背後是阿里累積的數字化能力,與其他參與者有天然區別。例如,發一個紅包,是一筆支付;淘寶的一次購物,也是一次支付。但是,完成兩種支付的複雜程度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只要丟一個商品,賣家立即打電話過來。交易出現一分錢的錯誤,買家百分之百打電話過來,這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張建鋒在接受鈦媒體專訪時稱,全世界沒有一家公司,要同時處理這些事情,再加上每年要給你來一個雙十一,這是很複雜的。”

阿里親手締造的雙十一,無疑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商業協同戰,也是阿里全方位練兵的主戰場。

2135億(2018年雙十一成交額)的數字背後,需要阿里電商平台、支付平台、物流平台等近30000名工程師以及所有阿里人鏈接起來,體驗如自來水般暢通,加上外部生態以及全世界各大金融機構的鏈接,這是一項無比龐雜的工程。

在阿里雲北京峰會現場,張建鋒提到,如今的手機淘寶,能做到每個人看到的頁面都不一樣,每一次點擊後,實時生成後續頁面。用戶沒有體感才叫實時,每秒處理大量數據。為每個人處理不同的數據,是一個關鍵的能力。

如果阿里巴巴的技術體系再出現BUG,那就不僅僅是阿里技術體系的BUG了,而會變成社會的BUG。

從出生的第一天起,阿里雲的基因就是與阿里巴巴一脈相承,做雲計算領域的底層建造師。2016年雙十一結束後,天貓官微發出一句話,“曾經的不可想象,終究會化成平常。”

變身“引路人”

十年的堅持,阿里雲從拓荒者變身引路人。

2019年3月21日,張建鋒第一次以阿里雲掌舵人的身份出現。

他第一次闡述阿里雲的定位,給外界吃下一顆定心丸。阿里雲將是“達摩院加持的雲、數據智能的雲、最佳實踐的雲、被集成的雲”。 “阿里雲自己不做SaaS,讓大家來做更好的SaaS。”

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張建鋒談及:“做一個APP,沒有做到一千萬DAU的時候,所有規劃都不知道能不能成立。只有爬到山頂,才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在山腳下談未來都是以YY為主,都是沒有根據的。你站得更高,規劃才能更明確,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德意志銀行分析報告指出,中國現在有84%的企業是有意願要上雲,雲是未來。

爬過珠峰的阿里,要將纜車留給世人。

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持續投入和探索,有大量的產品輸出。螞蟻金服在金融上用互聯網的技術、智能和金融行業結合創新,例如餘額寶、芝麻信用。以及,從浙江起步的數字政務能力。

以零售為例,特步是阿里將業務中台理念輸出後的第一批受益者。

9個多月時間,全國40多家分公司、6000多家門市完成全渠道分銷零售系統的中台整合,從63套煙囪式IT系統整合為一個大中台。帶來的變化是,零售渠道庫存壓縮至4個月,比行業平均水準降低30%。

餐飲企業海底撈基於雙中台,構建整合CRM系統、POS支付、業務系統、公眾號的超級App。IT系統的性能提升18.6~46倍,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行銷。

雲計算是“規模決定一切”的行業,有分析師評論,“正如亞馬遜AWS一樣,阿里雲已經進入良性循環,這將幫助它鞏固市場領導地位。”摩根士丹利曾發布研究報告稱,公共雲計算市場在中國起飛,預計到2020年達到160億美元市場規模。

但是危與機同在。互聯網的世界,打敗你的永遠不是你看得見的對手。

正像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所說:“被一家更靈活的競爭者顛覆並非不可避免,前提是這家公司能夠繼續從事必不可少的工作,並比其他人做的都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