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綜評加分爭當義工,深圳綜評方案讓家長“叫苦”

圖源:圖蟲創意

作者|芥末堆 肥狗

來源|芥末堆看教育

已推行一年的“深圳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方案”一直伴隨爭議,並於近日再度發酵。

評價方案提出,學生每學期參加公益活動、志願者活動、社區服務等累計24小時及以上可得4分,不足10小時得0分;學業考試成績同等情況下,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等級高者優先錄取……不少深圳家長表示,為了提高綜評成績,義工名額要搶,周末得帶著孩子應付綜評所需的各項活動,原本為提高素質教育的活動最後淪為形式主義,學習負擔不降反升。

對此,深圳市教育局昨日回應稱,將成立“綜評”工作專班,深入開展調研並聽取各方意見,完善評價方案和評價工作機制。

深圳並非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唯一城市。在新中考、新高考推行之際,開展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改革已成趨勢。綜合素質評價解決方案到底該怎樣構建?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應如何開展?這是許多省市都要直視的難題。

改革方案 :綜評等級高者優先錄取

去年3月,廣東教育廳印發《關於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試行)》。基於此,深圳於同年10月印發《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方案(試行)》(以下簡稱《綜評方案》)。

深圳市的綜評指標體系與廣東省要求整體一致,由思想品德、學業水準、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實踐創新五個維度構成,每個維度下都有5個衡量指標(即重要觀測點),每個維度每學期的最高得分值均為 20分。初中畢業時,學校將根據學生三年的過程性評分評價,形成五個方面的評價等級。

根據《綜評方案》,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等級將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包括:

學業考試成績同等情況下,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等級高者優先錄取;

自主招生學校要將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等級作為錄取主要條件之一;

省一級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時對綜評結果有要求,即思想品德方面五個學期的總得分不得少於 60 分。

比起廣東方案,深圳綜評方案提出了更多可被量化的指標。比如在學業水準維度,增加了“獲得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或認可的區(縣)級別以上非母語學習類競賽獎勵或榮譽稱號,或參加第二外語學習並取得一定成果”;思想道德維度上,增加了“參與學習弘揚傳統文化活動2次及以上,與國際友好學校(含港澳台)交換學習、聯合調研,或參加國際事務會議、講座、社團等活動2次及以上”。

家長質疑:淪為形式主義

有量化指標其實是好事,讓綜評方案變得可操作;但許多家長反映,指標太繁瑣,學生家長疲於應付,參加素養類活動淪為打卡式應付。深圳綜評方案自推出以來,反催生了不少怪象。

方案提出,學生參加公益、科普、藝術創客類等活動可以獲得加分。一名深圳家長在網上留言稱:“每個義工活動點站滿了初中生,卻人浮於事;參觀各種展覽只為了到此一遊、拍照、領證書......甚至成為一些機構變相斂財的借口。在經歷了這樣幾次活動後,現在我越來越怕帶兒子去做義工了……”

一名自稱為深圳七年級學生的家長在公眾號撰文稱,她在一場海洋環保公益活動現場看到,數百名初中生及家長圍著主辦方要證書,孩子們為了拍一張有研學條幅的圖片而推推搡搡。

另外,雖然《方案》提出,不提倡學生參加社會機構舉辦的針對綜評開展的有償活動,但一些機構已經做起了“綜評方案的生意”。

據了解,一些機構就專門針對綜評開設項目,比如一天之內,學生可以參加1次科普教育、1次創客活動、參觀2家校外培訓機構和3次藝術活動,總共可以拿到7個證書,獲得綜合素質評分10分,且一次只需要400元左右。深圳一名研學機構負責人亦告訴芥末堆,這些都是真實情況。

被家長詬病的還有綜評信息錄入平台。根據《方案》,學生家長需將信息統一錄入“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台”,以建立學生綜合素養成長電子檔案系統。但因為填報項目繁多,包括活動持續時長、圖片視頻等證明材料、經歷感悟等,且每項活動都要記錄,不少家長表示填報系統操作太困難,十分耗時耗力。

教育局回應:將聽取各方意見

針對這些質疑,深圳市教育局曾進行過幾次公開回應。

10月13日,教育局發布聲明,強調綜評結果並非納入中考總分,並對大家尤其疑惑的“公益活動”內涵和要求進行了解釋。

10月30日,深圳教育局召開“綜合素質表現評價工作推進部署會”,並印發《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指導手冊(2019年版)》,對為何要開展綜合素質評價、評價工作的責任主體、各評價維度的具體要求和操作方式、綜評平台操作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指導手冊提到,開展綜評是為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變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昨日,深圳市教育局召開專題會議,再度回應稱,將進一步研究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建立簡便、友好、人性化的作業系統。此外還將成立“綜評”工作專班,深入開展調研並聽取各方意見,完善評價方案和評價工作機制。

今天中午,深圳市教育局再發聲明,稱為進一步了解市民對中考綜評的意見,將隨即抽取10名家長參加座談會,舉辦時間為明日上午9:30。

開展綜合素質評價為何這麽難?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簡稱“綜評”)逐步被重視是從新高考改革開始。雖然全國範圍內開始正式實施新中考政策是在2020年,但從2017年開始,各省份已經開始進行試點。

其中,北京今年3月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高級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將初中綜合素質評價成績納入校額到校招生,佔錄取成績的30%。不過相比於深圳綜評方案,北京的改革方案較為謹慎,僅在小範圍的校額到校招生錄取中實行,且並未明確綜合素質評價具體如何折合成分數,仍以主觀感受描述為主。

除了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外,北京市教委還有“實踐活動管理服務平台”,實踐活動計入相關科目的中考原始成績。但這些活動基本由學校組織,學生無需做額外的課後拓展。

上海市2018年頒布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則提出,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將作為初中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且與高中階段學校自主招生、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結合。其評價包含四個維度:品德發展與公民素養、修習課程與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前三項均為描述性要求,並無細則。

不過社會實踐是個例外。方案要求,學生在初中階段需完成社會考察136課時(平均每學期約2天半)、公益勞動80課時(平均每學期約1天半)、職業體驗32課時(平均每學期半天,其中在本市職業院校的職業體驗不少於16課時)以及安全實訓24課時。社會實踐課時達標方能畢業。

相比其他大多省市,深圳的綜評方案有更清晰的評分體系,也被認為評價指標難度更大,引發的爭議尤其大。

其實,綜評方案由主觀描述為主走向可量化指標,是彌補了評價體系的漏洞,增加了現實層面的操作性。但怎樣的衡量指標更能反映學生綜合素質、指標的設置是否與學生的能力匹配,則需要三思。方案頒布前廣泛征求社會意見,才能減少方案落實時的阻力。

深圳政協委員朱克恆就曾公開表示,深圳頒布綜評方案有積極意義,但是因民意測評缺失嚴重,導致相關的配套政策無法落實。他也認為,因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如果教育局沒有進一步的補償舉措,有可能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綜評方案落地不易。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委員王殿軍曾在公開發言中表示,綜合素質評價是中國教育改革,尤其是中高考改革最重要、也最艱難的環節,也是一個持久而廣泛的世界性難題。

本質上,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是教育評價方式的變革,意義在於破除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用更多元的尺度看待學生,也指導學生向更全面的方向發展。這把尺子該怎麽畫,才能讓它的丈量更真實、更合理、更能為教育過程提供正面的促進和反饋?也許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探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