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技明星股命運分化:蘋果、微軟翻身,臉書折翼

“美國灣區老鳥說現在和1999年很像,每天上班堵車、吃飯排長隊,大家都覺得科技股只能漲,科技公司的高薪碼農拚命追著買房子。大家都笑稱,要是科技股回撤20%,那灣區房價就懸了。”某長期位於矽谷的美股交易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感歎。

過去幾年,科技股的騰飛幾乎撐起了美股十年牛市的半壁江山。明星科技股“FAANMG”代表著美國最先進的科技力量—臉書(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柰飛(Netflix)、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十年前大家稱華爾街從業者才是“金領”,然而如今手持股權激勵的科技公司員工無疑是“新貴”。不過,從剛發布的二季報來看,FAANMG的命運已經明顯分化,再將其放入同一個籃子無疑是懶惰的做法,擇股的必要性不斷凸顯。

近期,《經濟學人》將明星科技股分為兩大陣營——FATWIN和MAGA。FATWIN指臉書、推特(Twitter)和奈飛,隨著隱私保護的趨嚴、廣告負荷漸滿,這些2C的互聯網服務公司或面臨轉捩點,這從臉書財報發布後股價狂瀉24%就可見一斑,歐盟最強隱私新規和“泄密門”等醜聞對臉書的用戶數、營收的影響都超出了華爾街預期,臉書CFO更是坦言這種窘境兩年內無法逆轉。

而MAGA則是指微軟、亞馬遜、谷歌和蘋果,硬體銷售的超預期和雲業務迅猛增長令其維持韌性。在本次財報季,蘋果和微軟這兩大家被華爾街淡忘的科技公司重現光輝。儘管谷歌遭遇了歐盟的創紀錄罰款,廣告收入佔大頭的特點也與臉書類似,但谷歌試圖在雲業務上奮起直追,這令其暫時避免了臉書的窘境。

“超級科技股中必然會有輸家和贏家,因為它們市值太大了,若繼續要增長,就意味著要搶奪彼此的份額。我們時常聽到納斯達克並不像‘互聯網泡沫’時期那麽貴,但是如果將納斯達克的市值與全球GDP水準相比,規模早已遠超預期。儘管有各種創新,但仍然逃脫不了一個現實——需求是有限的。”法興股票策略分析師拉普索恩(Andrew Lapthorne)對記者表示。

FATWIN盛極而衰

儘管財報顯示,臉書營收大漲42%、推特漲24%,但有跡象顯示社交媒體的光輝年代已經結束了——全球流媒體巨頭奈飛二季度新增515萬訂閱用戶,與一季度增量相比減少了近200萬;臉書對未來的營收、用戶增長指引都趨於負面。

這些2C的互聯網服務公司的廣告收入並不是無限的,用戶開始對社交媒體顯露疲態,監管者也在持續督促這些企業加強平台監督。值得注意的是,臉書利潤縮水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雇傭了大量內容審查員來審查用戶發布的帖子。這一切可能只是剛剛開始。

1)臉書“監管災難”超預期

先來看看本季度最慘也是引領FATWIN轉捩點的企業——臉書。

此次臉書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每股收益、廣告業務收入、營業收入和活躍用戶等關鍵業務指標均較一季度增長放緩,後兩者都不及市場預期,營收為2015年來首次遜於預期。同時,日活用戶環比增速創臉書有記錄以來季度增速新低,歐洲地區日活用戶至少兩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當然,更糟的還在後面的財報電話會議,公司高管的回答導致股價一度跌幅高達24%,公司市值當日蒸發1480億美元,相當於一個IBM的市值(1340億美元)。

臉書CFO魏納(David Wehner)在電話會議中的表態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他預計,在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臉書營收增速和之前幾個季度相比將出現“較高部門數百分點”的滑坡,這主要因為臉書在Stories上投入更多精力,Stories時間軸上的照片和影片會在24小時後消失。

魏納表示,臉書在新隱私策略中,允許用戶選擇不共享某些數據,而這可能會導致廣告收入的減少。他預計總支出增速會在2019年超過營收增速,從而導致利潤增速下行。他還提及,臉書營收增速比過去低的局面會持續“數年......大於兩年,但是小於‘很多年’”。分析師也紛紛認為,這種滑坡的確是“前所未見”。

2)奈飛付費客戶遇瓶頸

奈飛同樣是靠用戶數量支撐股價的企業,本季度其表現同樣差強人意。儘管不斷登上內容製作的高峰,但內容為王的模式疊加債務瓶頸,使其開始失去華爾街的青睞。

奈飛的最新財報顯示,二季度新增515萬訂閱用戶,與一季度增量相比減少了近200萬,也低於預期的627萬,盤中股價應聲下跌15%。該公司目前在全球有1.3億用戶,其中1.24億為付費用戶,這些付費客戶是奈飛的主要盈利來源。

但用戶增長是有天花板的,這就跟臉書遇到的困境類似。過去6年來,奈飛的美國訂戶數從2300萬增至5800萬,國際訂戶數從300萬增至6300萬。經歷了原始積累期,增速自然開始放緩。

意識到用戶增長瓶頸的限制後,去年10月奈飛將月費開始上漲1至2美元,相當於增加3億美元的季度收入,此舉當時推動其股價上漲僅約8%。一邊是跌15%,一邊是漲8%,可見用戶數量的增長才是奈飛股價的原動力,盈利反而是其次。

為此,奈飛也開始通過生產優質內容來提升用戶留存率,其經典之作就是《紙牌屋》。但好內容無疑是用錢堆出來的。2017年,奈飛在原創內容上的開支為60億美元,2018年更是計劃投資80億美元用於內容製作。高盛預測,2022年奈飛在內容方面的投資將高達225億美元。

本次財報數據還顯示,奈飛以大量舉債的模式進行擴張,其今年第二季度完成了一筆債券融資,募集資金19億美元,這使其資產負債率超過80%,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財務杠杆過高或過低都絕非好事。

香櫞研究甚至在3月押注奈飛股價會跌回300美元,理由是內容支出和舉債規模長期來看將無法持續。

MAGA靠“雲”重生

再來看一下MAGA這個“希望軍團”。其中,本季度最出人意料的勝者就是微軟和蘋果,蘋果勝在貴價手機銷售大超預期,而微軟則在雲業務收入增速方面跑贏。區別於FATWIN,MAGA軍團後期能保持韌勁的關鍵就在於雲業務。

如今,亞馬遜仍保持了全球雲業務第一的寶座,AWS雲服務已成為這家電商巨頭公司營收第三大和最賺錢的業務。二季度,亞馬遜AWS雲業務營收為61.0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1億美元增長48.9%,高於預期的60億美元。不過,其當季收入增速小於第二位——微軟Azure雲的89%。

1)微軟雲業務增速最快

微軟雲服務Azure二季度的市場佔有率上升到18%,同比增長4個百分點,進一步縮小與亞馬遜的差距。微軟商用雲業務(包括Azure公共雲、Office365辦公軟體、Dynmics365商用軟體等)創下69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53%。

瑞銀預計,隨著微軟雲服務Azure規模效應繼續放大,增長也將持續。新智能雲的主營業務成本(COGS)每增加1美元,微軟Azure就能貢獻2.39美元,分別較二、三季度的1.95美元和2.18美元有所上升。該機構也將微軟股價目標從114美元提升到125美元。

2)谷歌雲奮起直追

相比之下,雲業務排位第三的谷歌則落後許多。其2017年年末公布的數據是,雲計算業務每季營收約10億美元,但與廣告收入同樣佔到9成、遭遇超強監管卻毫無雲業務布局的臉書相比,谷歌當前的處境似乎要好得多,而且谷歌也致力於在雲業務上發力。谷歌雲今年二季度收入暴漲108%,市場佔有率也上升到8%。

據悉,臥薪嘗膽的谷歌正尋求與騰訊、浪潮集團和另一家匿名公司進行商談,希望提供G-Suite的雲服務合作——雲服務套件中將包括Gmail、谷歌文檔、谷歌雲盤、谷歌日歷和谷歌+等一系列服務措施。

也有觀點認為,這與之前傳言的中國專享版搜索引擎更令人信服,畢竟中國的雲服務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高速崛起——2017年整個公有雲市場規模達40億美元,IDC預測未來5年中國雲市場的複合增速將高達35.7%。追隨著亞馬遜的步伐,谷歌似乎意識到——搜索引擎本身已是“昨日黃花”,資訊流、廣告市場也會飽和,因此寄望於在中國高速增長且巨大的雲蛋糕上分一杯羹。

3)亞馬遜仍是華爾街最愛

雖然微軟、谷歌奮起直追,但就目前而言,亞馬遜似乎仍然是華爾街的最愛。哪怕此次其財報顯示營收和指引均不及預期,盤後股價仍短線漲超4%。

主要原因在於,亞馬遜此次每股盈利是預期的兩倍多,而利潤大幅上升也與其核心電商業務、AWS雲業務的強勁、成本控制有密切關係。

不僅AWS雲業務排名全球第一,亞馬遜也開始在谷歌、臉書所稱霸的廣告領域發力。儘管亞馬遜的廣告業務體量目前單季度僅有22億美元(上半年42億美元),但132%的同比增速顯示出零售領域的巨大廣告潛力。

BMO Capital的分析師Salmon認為,亞馬遜海量的消費數據,讓廣告投放比起在谷歌和臉書上更加精準,並且“不侵犯隱私”;同時,亞馬遜的廣告和銷售之間的跳轉路徑更短,即轉化率會更高。

在彭博社統計的55位分析師中,3人評級“持有”,沒有人評級“賣出”,剩下的全部評級“買入”。機構平均目標股價從年初提升近50%,至1930美元。

蘋果兆市值能走多遠?

在MAGA軍團中,蘋果仍然值得單獨分析。本財報季其優秀的硬體銷售能力(iPhone為主)則是最大看點。

比起近幾年向來被華爾街認可的亞馬遜和谷歌,蘋果這一老牌科技公司早前其因銷售業績下降、缺乏創新而倍受華爾街質疑,甚至此前還有觀點認為應該將其剔除出“性感”的科技股大軍。今年初,各界還認為iPhone X的銷售量將遠低於預期,這導致蘋果股價一度大跌。

不過,逆襲從來不嫌晚。8月2日,蘋果公司盤中市值一舉突破兆美元,次日收盤漲2.92%,報207.39美元,創收盤歷史新高,帶動科技股大漲。蘋果不僅率先贏得了兆美元市值爭霸賽,也是繼2007年11月中石油A股上市之後,全球第二家、現階段首家市值跨越了兆門檻的上市公司。

蘋果此次獻上了歷史最佳財報,而手機仍然是最強“現金牛”。其營收和盈利均好於預期,當季營收533億美元,大於市場預期的523億美元或增長15%,接近此前官方指引的區間上限535億美元;淨利潤115.1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2%。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iPhone手機銷量4130萬部,較去年同期小漲0.7%,低於市場預期的2%;但是,iPhone銷售收入299億美元,同比增長20%,大超市場預期,這主要得益於平均手機售價(ASP)漲至724美元,遠超預期的699美元,充分體現出以iPhone X為主導的更貴機型廣受消費者歡迎。

蘋果CEO庫克在財報電話會中表示,十周年紀念機iPhone X連續第二個季度成為最暢銷的機型。這也預示著,未來蘋果推出的高價新機型也可能受到歡迎。

如果說硬體的增量有限,那麽服務收入可能是蘋果不斷側重布局的領域。服務業務包括蘋果應用商店、iTunes、AppleCare、蘋果支付、其他數字內容與服務,這已成為硬體手機之外的第二大營收來源,漲幅僅次於 “其他產品”類別。

財報顯示,蘋果服務收入正在成為蘋果的動力來源。服務收入二季度為95.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2.7億美元增長31%,今年連續兩個季度創造了歷史新高。

蘋果服務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提升至近18%,高於上個季度佔比15%,延續了過去幾個季度收入增速超過手機業務的趨勢。庫克表示,蘋果正穩步邁向服務收入到2020年(較2016財年)翻倍的目標。

不過,如果你要問,在市值衝破兆大關後,蘋果究竟將何去何從?現在樂觀可能還太早。

頭等問題在於,蘋果的高研發支出在持續擠壓利潤率。截至今年6月的過去12個月裡,蘋果的營業利潤率為26.6%,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比2010年減少了1/4,營業現金流減去資本支出產生的自由現金流也接近2009年以來最低。

再者,蘋果的相對估值已經是過去五年來的最高水準,且股價距離100日均線182美元偏離較遠,分析師也認為近期很可能會出現回調。

此外,在貿易摩擦下,蘋果大中華區的銷售動能備受市場關注。本季度蘋果在所有地區的銷售均實現增長,其中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大中華區營收9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3%,僅次於上季度增速21.4%,繼續成為蘋果最大的海外市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