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香港IPO“人丁”最興旺

據東方財富網Choice數據庫統計顯示,截止2018年12月27日,香港市場成功IPO首發上市的企業為208家,累計募資金額超過28000多億港元。無論是上市家數還是募資金額,2018年香港市場都可以用“火爆”來形容。

來源 |本文由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寫,文中觀點僅供參考

編輯 | C叔

排版 | C叔

與香港IPO的火熱相比,今年二級市場走勢顯得格外冰冷,截止12月27日,恆生指數2018年跌幅鋼彈14.84%,創造最近七年來最大年度跌幅。關於為何各企業都紛紛赴港IPO,研究整理發現如下兩點:

首先,香港資本市場的開放與包容走在時代前沿,為吸引更多的優質新經濟公司資源並增強港股上市的吸引力,2018年4月底港交所針對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第二市場上市公司以及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提出的改革新政開始實施。

其次,企業紛紛選擇赴港IPO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陸金融強監管導致流動性收縮,企業通過一級資本市場已經“無資可融”,不得不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融資。

事實情況是自從2013年移動互聯網爆發以來,大量新興科技公司經過三四年的孵化成長已經達到港股IPO的標準,IPO無疑是VC資金退出的最佳方式,多種因素推動新興科技公司赴港IPO。

港股IPO企業地域分布

截止12月27日,港股IPO企業中有97家公司總部位於中國香港本地,84家企業來自中國大陸,排名第三的新加坡為12家,另外其他地區累計上市15家。其他地區有來自加拿大的加達控股(01620.HK),也有來自日本的東京中央拍賣(01939.HK),泰國的東方支付集團控股(08613.HK)。這一方面說明了大陸企業赴港IPO的火熱程度,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港股資本市場的成熟與開放。

香港財經事務官員陳浩濂近期曾表示,香港擁有資金自由流動和高度國際化的資本市場,擁有與海外市場接軌的監管制度、跨境銀行網絡及大量具有國際經驗的專業金融平台,是內地企業與全球市場連接的理想平台,香港政府十分重視“一帶一路”倡導的機遇,繼續發揮“橋梁”的作用為內地提供專業金融服務。

大陸企業赴港IPO情況

2018年總部設在大陸並且成功在香港實現IPO上市的企業家數多達84家,從時間分布來看,年中與年終是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高峰期。產生這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4月30日港交所實施了“同股不同權”允許上市這一重大改革政策,此後小米集團作為政策改革的推動者,率先於2018年7月9日在港交所敲鍾,此後美團、海底撈等行業巨頭紛紛登陸港股。

大陸赴港IPO企業年度表現

從2018年大陸赴港IPO上市之後的表現來看,截止最新日期已經有78%(66隻)個股出現不同程度的破發,17%(14隻)的個股出現上漲,5%(4隻)的個股出現持平。

尋找2018赴港上市的幾個“最”

漲幅之最

漲幅最大的個股為碧桂園服務(06098.HK)公司以“介紹形式”上市,不融資,開盤價由市場確定,上市首日開盤3.99港元,最新價12.2港元,漲幅205.76%,最新市值為303億港元。

碧桂園服務控股有限公司創立於1992年,總部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公司主營為物業管理服務。2018年12月27日,碧桂園服務CEO李長江表示公司致力於“城市共生計劃”建設,該計劃包括AI城市公共服務、DC數字城市綜管服務和IS產業協同運營服務3大服務模塊,為12個細分領域39個應用場景提供一體化服務。

碧桂園服務將‘智能物聯’硬體技術和‘社群運營’數據平台相結合,踐行‘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運營+城市文化活動支持服務’雙輪智擎驅動模式,資本市場的股價充分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戰略方向的認可。截至2018年6月30日,半年度營收增幅鋼彈42.5%,營收總額為20.16億人民幣。

破發幅度之最

破發幅度最大的個股:Zhicheng Technology Group Ltd(08511.HK),發行價為0.65港元,最新下跌至0.2港元,相對發行價破發比例鋼彈68.77%,最新市值為7960萬港元。

公司於2008年在廣州成立,業務涵蓋航天、航空、船舶、電子、地面設備製造等高端製造行業。公司三季報營收下滑7.8%,淨利潤同比下滑65.98%。

通過對破發比例超過50%的個股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其中映客主營為影片直播,金貓銀貓主營為互聯網珠寶,51信用卡、維信金科、匯付天下均為互聯網金融企業。主要是因為與互聯網相關的直播以及金融等業務受到日益嚴格的政府監管,另外一方面行業發展陷入瓶頸期,資本市場對互聯網科技的追捧力度出現下滑。

融資規模之最

融資規模最大的個股為中國鐵塔(00788.HK),2018年8月8日上市,融資規模534億港元,成為年度最大的港股IPO項目。

中國鐵塔由內地三家電信運營商發起,於2014年7月15日成立。2015年10月,三家電信運營企業完成全部存量鐵塔相關資產的注入和收購,同時引入新股東中國國新。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及中國國新各持有中國鐵塔38%、28.1%、27.9%及6%股權,上市後中國移動仍是中國鐵塔的第一大股東,三大運營商既是中國鐵塔的主要股東,也是其主要客戶。

招股書顯示,中國鐵塔99%的收入來自於三大運營商租用公司的基地台服務,公司主營包括通信鐵塔等基地台配套設施和高鐵、地鐵公網覆蓋、大型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維護和運營。

排名第二的為美團點評融資325.55億港元,其次為小米集團融資239.74億港元,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醫生融資85.64億港元排名第四。另外在A股上市的藥明康德、山東黃金以及在美上市的百濟神州均實現了第二市場上市,銀行業有兩家城商行分別是江西銀行、甘肅銀行融資排名前十。

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小米集團成為香港資本市場首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持有同類股份,但不享有同樣的權利,招股書顯示小米董事長雷軍持股31.34%,表決權卻超過50%。

數據來源:招股書

自帶光環的小米集團作為獨角獸企業,赴港上市也未能避免破發的尷尬。2018年7月9日登陸港交所,首發融資239億港元,截止2018年12月27日,股價相對發行價下跌24%,這讓相信雷軍的“要讓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者賺一倍”股民要妥妥的涼涼的等待了。

需要投資者注意的是,小米在上市6個月後將面臨早期VC和PE股東減持的壓力,小米在歷史上共有九輪優先股融資,合計融資金額達15.8億美元。

2018年赴港IPO市場機會

對於2018年來說,香港交易所啟動上市制度重大改革,以小米、美團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公司成功IPO,助力港交所全年募資金額全球登頂。

但IPO規模的增加並不能直接表明改革是成功的,畢竟美團、小米、平安好醫生、海底撈等獨角獸企業上市後股價均出現了破發。只有這些受益改革上市的新經濟企業未來發展越來越好,才能證明港交所的改革對公司發展是有益的。

2018年12月9日,上交所、港交所聯合發布通知,為進一步優化互通互聯機制,推動內資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協同發展,滬深港交易所已就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納入港股通股票具體方案達成共識,並且預計2019年年中生效實施。

隨著相關規則的繼續完善,2019年小米、美團等獨角獸企業有望率先納入港股通標的,這對“破發”的獨角獸們無疑是一個潛在利好,但是股價能否真正回升還是需要靠公司自身的業績。

展望2019,巨集觀經濟表現將趨於穩定,二級市場表現有望否極泰來。正如建銀國際署理行政總裁劉守建所說,“香港的股票市場都是有四季的,中間也會有波動……只要用心挖掘,肯定有機會”。

本文由公眾號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寫,如需轉載請聯繫C叔

加入【IPO早知道用戶交流群】

參與資本市場討論

獲取第一手價值訊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