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中國醫生》,真止不住眼淚

《中國醫生》的首映禮後,最常見到的評價是“看哭了”。

的確,單從題材本身,這個故事就太能戳我們的淚點。甚至光是看預告片,就已經眼眶發紅,止不住情緒。

但是,這個題材,誰能拍,誰能拍好呢?

至少,劉偉強導演和他的《中國機長》原班人馬,能夠給我們一些信心。

畢竟《中國機長》的成功,正是貴在真實。

如今回憶起這部電影,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個字,“平凡而偉大”。

影片以高度紀實的風格,還原了驚心動魄的川航3U8633事件,也深入地刻畫了整個英雄機組的臨危不亂、專業、冷靜和職業操守。

張涵予所扮演的機長,袁泉所扮演的乘務長……每一個人都在危難時刻,臨危不亂,冷靜沉默。他們是我們心目中,真正的平民英雄。

而在《中國醫生》裡,這些讓我們信賴的面孔,同樣也回來了。

張涵予將扮演醫院院長張競予,其人物原型就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

袁泉則扮演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其原型之一就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

他們的出現,也給觀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但另一方面,對於劉偉強導演、對於所有的主創而言,《中國醫生》的創作壓力,無疑是大了太多。

這一次, 故事不再只是發生在小小的機艙裡,它牽涉的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於全世界……

影片所講述的,是我們的共同記憶,共同命運。

面對如此宏大的題材,到底該如何著手,又如何能在短短的兩小時內,講一個能令觀眾信服的故事?

劉偉強導演仍有自己的老練之處。

他選擇讓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座醫院裡。

影片主角,是一群醫護人員。主體內容,也仍然是醫護人員一線抗疫的過程。

影片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核心故事背景,以武漢醫護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為人物原型。

這樣一來,導演也就巧妙地讓影片的敘事,又回到了他拿手的行業題材。

在這座醫院裡,每一個醫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一次救援都是驚心動魄的戰役。

張涵予扮演的院長張競予儘管脾氣火爆,說著一口彎管子武漢話,毫無領導架子,卻是醫院的定海神針。

疫情最凶險之時,他力排眾議,接收源源不斷的病人;當所有醫生面對疫情都變得心灰意冷的時候,只有他還鬥志昂揚,永不妥協。

他像是一個打不倒的硬漢。

但沒有人想到,其實他才是那個最“脆弱”的人:他不僅患有漸凍症,眼見自己的身體一天天衰竭;妻子也染上新冠肺炎,一度嚴重要插管治療。

由朱亞文扮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隊員陶峻,可能是全片最有個性的一位醫生。

他說著一口粵普,張口閉口“撲街仔”。

不僅跟所有的病人們稱兄道弟、大開玩笑,並且初來乍到,就膽敢當眾與院長張競予叫板。

但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仍然是一顆赤忱的醫者仁心:當一位重症病人宣告救治無效時,所有人都知道無力回天,面色灰白。

只有他還在繼續搶救,不甘心面對又一例病患的離開。

與他相比,李晨扮演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吳晨光,則是典型的“好好醫生”。

在醫院,他平靜,可靠,悲憫,情緒穩定,樂於助人;在家庭,他也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好兒子。

但或許你沒有想到,這樣一位單純的“好人”,也有崩潰的時刻。

當他站在天台上,俯視著“空城”的武漢仍然繁華的夜景,以哽咽的語氣喊出——

“我也想救他們,但是救不過來啊!”

那一刻,實在是揪心又難過。

最後,袁泉所扮演的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再一次讓我們見證了女性的力量。

她的表演始終是真實而有分量的:她沉靜,溫柔,堅毅,冷靜;不僅永遠搶在一線救治病人,也總在悉心地保護自己手下的醫護人員。

為了演好重症醫學科主任這個角色,袁泉每天都是滿臉勒痕,雙手發白,有一場戲甚至連續穿了8個小時防護服。

似乎她每一次出現,都是滿面倦容;但她的眼神永遠是如此堅定和勇敢。

而當你看到那張傷痕累累的臉時,隻覺得每一道勒痕,都同樣讓人感到觸目驚心。這是傷痕,也是功勳。

袁泉貢獻出了影片中的許多高光時刻。

當最開始,陷入恐慌的病人們蜂擁闖進病房,擁擠、打砸、吼叫、哭泣——場面亂得仿佛一部末日災難片時,是她站了出來,用冷靜而堅定的語氣,大聲道:

“我知道你們所有人都想活……”

當一位即將臨盆的孕婦,病情危急,需要動用ECMO才能活命的時候,是她主動提出,希望為女孩進行剖宮產。

冒了這麽大的險,她的理由只是:“我希望她的生活,能按照疫情前的計劃,進行下去。”

而接下來,我們也見到全片最扣人心弦的場景之一:一次緊張到讓人無法呼吸的剖宮產手術。

手術室內,是兩條命懸一線的生命。

但手術台前的文婷與其他醫護人員,始終沉著冷靜,雙手從未有過絲毫的顫抖。

假如說看完這部電影,只能用兩個畫面,來定義真正的“中國醫生”。

我想,那一定是充滿紅腫勒痕的面容,和穩定平靜的雙手。

從劇本角度來看,這也正是影片的高明之處。

影片採用了以小見大的拍法,將故事的重點放在醫護人員身上。

這樣一來,觀眾的視角被拉近,我們能夠對每一個角色產生代入感,被每一個最微小的細節所打動。

與此同時,借由對醫院裡孕婦、老人等病例的描繪,劇本又很自然地將視角拉到金銀潭醫院以外。

這讓影片能夠異塵餘生到了一個更廣闊的群體,讓故事行雲流水地演變成了一組大事件下,豐富的小人物群像。

“封城”的大背景下,拚命接單的外賣小哥,也是出生入死的平民英雄。

歐豪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

最開始,他同樣也因為疫情嚴重,不願出門接單。但隨著妻子在醫院裡即將臨盆,他因為“孩子”, 而感同身受了那些缺少奶粉、缺生活物資的家庭。

於是,他也想要做些什麽,去幫助那些同樣被困在城中的人。

沒想到,反倒因一時疏忽而感染。

意識到自己發燒的時候,他難以置信地坐在地上嚎哭,外賣盒撒了一地。

病魔拆散了無數家庭,讓血濃於水的親情,變成一紙冷冰冰的通知。

張子楓扮演的十九歲女孩,就因肺炎而失去了父母。

在一個下雪天,她在小區樓下,從醫生手中接過雙親的遺物,雙眼發紅地問:“沒有爸媽的孩子該怎麽辦?”

這一刻,影廳裡也響起了啜泣聲。

往往是這樣的寥寥幾筆,就令人潸然淚下。

這要得益於劉偉強導演的劇情片敘事功力。他懂得如何使用最高效的敘事,用看似不起眼的幾分鐘,就準確地讓一個角色、一個家庭,在觀眾心中立起來。

與此同時,它們又並非只是“為了呈現而呈現”,反而始終以一種巧妙的形式,與故事的主線有機結合。

面對這樣一個宏大的題材,創作者很容易被大量素材所衝散,變成只求面面俱到的泛泛而談。

但《中國醫生》的好看就在於,它始終是非常“具體”的。既有重點,又能顧及全方位。

影片的敘事方式精煉有序,從一個主乾發散出去,再擴散出枝葉。

觀眾記得住每一張臉,每一個人的故事,也仍然能從精彩緊湊的群像,和半紀錄片式的宏觀視角中,感受到敘事的宏大、史詩和蕩氣回腸。

在《中國機長》後,劉偉強導演再一次展現出了自己完美平衡主旋律題材和類型片敘事的能力。

導演並不吝嗇於在鏡頭前展現出驚心動魄的救援場面,每一次拔管、插管、血肉飛濺,都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也能清晰地聽到身邊觀眾的驚訝抽氣聲。

而在節奏的把控上,也展現出了張弛有度的遊刃有余。何時該松弛,何時該緊張,醫患的苦中作樂,和疫情的迫在眉睫,始終有機結合。

疫情來襲時,有災難片的慘烈、危急和緊迫感。

幾場命懸一線的重點救援,則展現出了極佳的節奏和氛圍掌控能力。

影片具有類型片式的緊湊和好看,又讓觀眾能夠始終沉浸在一種情緒的張力中,笑中帶淚,感動,震撼。

但在類型化的敘事之外,《中國醫生》也始終是寫實的。

無論是救援過程中的專業嚴謹,還是對於醫務人員的刻畫,都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事實。

影片動用了7個攝影棚搭建場景,拍攝用的全部醫院設備,都嚴格按照真實醫院建造標準1:1打造,甚至由專業醫院改造工作人員到場驗收合格後,才能投入拍攝。

拍攝的每一場戲,都有親歷抗疫一線的專業人員親臨指導,群演中很多人也都是真正的醫務工作者。

演員也都在不斷練習穿防護服、學習醫學知識、接受專業訓練。

和平時的光鮮亮麗不同,他們幾乎都是素顏出鏡、全程戴口罩,配合高強度的拍攝,在鏡頭前所展現的是真實的疲憊和被透支。

劇本同樣能夠體現出專業水準。

影片不僅深入拍攝了診療過程,深入淺出地向觀眾科普了ECMO和插管這些專業的醫療術語,甚至還很真實地展現了醫生間的技術爭論。

在這方面,影片的專業和高還原,也得到了不少真實的醫生的認可。

張文宏醫生就對本片進行了高度讚揚:

一方面,他調侃自己“一直在挑剔這個電影有什麽bug,但是堅持了兩個多小時基本沒有找到。”

另一方面,也十分感謝演員們揣摩到了醫生的精髓,並把醫務人員美好的一面呈現給了觀眾,“我其實最怕你們在拍醫學電影的時候,沒有揣摩到醫生的精髓,這個精髓很少有人看到,但是,被你們抓住了。”

而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則評價電影“像一顆催淚彈”“飽含深情,把我們拉回了戰鬥的歲月”。

在聊到演員張涵予時,張院長更是笑稱他在電影裡“很多壞習慣、壞脾氣,都是我的”。

那些很果敢、很英雄的(表現)都是凝結的我們在座的所有醫務人員和所有武漢、湖北、全中國的醫務人員們身上的形象。

沒錯,《中國醫生》可是一部連專業人士都挑不出“刺”的電影。或許這也是我能想象到的,對一部行業題材影片,最高的評價了。

也更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個做足了功課的劇組。

創作者的態度是謙卑、嚴謹的,他們將專業、嚴謹的匠人態度,直觀地反饋到了作品裡。

他們的創作意圖,就是盡力去還原。

是的,還原。

對於一個如此宏大而沉重的題材,任何廉價的煽情、任何矯揉造作的情緒宣泄,都是不合時宜的。

我們想要看到的,只是真實。最真實的事,最真實的中國人。

而《中國醫生》無疑在盡力做到這一點。

影片的口吻始終是克制和平實的,它記錄了苦難、混亂和恐慌,不規避那些“不美好”的地方,也凸顯了真實的人性高光。

它正視了疫情,也正視了生命和人性。

或許也正因為此,在觀影的過程中,才止不住地想要流淚。

因為我們都很清楚,影片中所講述的,的確是真實的故事。每一個鏡頭所拍攝的,也都是發生過的真實情形。

那些穿著防護服的白衣英雄,那些經歷重創的家庭,那些從絕望中重新找到希望的個體……

我們太容易能夠與每個角色的哀傷、悲慟、絕望和恐慌共情,因為在每一個畫面裡,我們都看到了過去,也看到了自己。

我們都經歷過同一個2020年的冬天。

我們也共同等待春天的到來。

在2020年,各行各業的每一個普通人,都親歷了這場戰疫,也都是抗疫的一員。

銀幕外的我們,同樣也是事件的親歷者。甚至於可以說,其實我們也都是電影的參演者。

在這個層面上,我們等待這樣一部抗疫題材的劇情片,已經等待了太久。

這部電影對所有人來說,意義也注定會大於影片本身。

因為,《中國醫生》所拍攝的,不僅是中國醫生,更是中國人民,是“我們自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