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總怪孩子沉迷刷手機?其實家長也好不了多少

如今,互聯網已經進化成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元素。根據《互聯網趨勢報告》,2018年全球互聯網用戶數為36億,超過了全球人口總量的50%。

互聯網的特性提供了獲取海量資訊的管道,拉近了天南海北之間的距離,但同時也營造了虛擬“溫柔鄉”,刺激用戶的多巴胺,引誘他們不斷延長上網時間。Digital Future報告顯示,2017年美國每周家庭互聯網使用時間上升至17.6小時。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用戶的互聯網使用時間,皮尤研究中心以743名美國青少年和1058名美國青少年父母為研究對象,展開為期一個多月的調研。其中,“青少年”指的是13至17歲的人,“父母”指的是至少一名13至17歲兒童的父母。

通過數據統計和分析,皮尤研究中心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結論:

·關於是否花費過多時間上網,青少年看法不一,但一半以上有意識地控制時間;

· 大多數青少年一醒來就查看消息或通知;

· 當手機沒有在身邊時,青少年會有一些情緒,其中,焦慮情緒高居榜首;

· 花費過多時間上網同樣也是父母面臨的問題;

· 與青少年相比,父母不太可能一醒來就查看手機,但更有可能因為手機而分心

·近三分之二的父母擔心孩子在螢幕前花費太多時間,一半以上采取措施限制青少年在線或玩手機的頻率;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編譯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從“使用時長”、“對應措施”、“情緒誘發”、“使用習慣”四個角度對以上結論展開論述。

使用時長:青少年看法不一,家長出奇一致

對美國青少年來說,互聯網並不陌生,其中45%幾乎一直在線,各式各樣的設備、應用爭奪著青少年有限的時間。在自我評價時,青少年對於是否過度使用手機持不同的意見。54%認為自己在手機上花費了太多時間,41%覺得在社交媒體上花費了太多時間。 相比之下,只有26%的青少年花了太多時間玩影片遊戲,而那些覺得自己在遊戲上費時很少的人佔比22%,兩者佔比類似。與此同時,大約40%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社交媒體或遊戲上花費的時間是適當的。

研究報告顯示,自評結果存在性別差異。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在社交媒體上花過多時間,分別是47%和35%。而男孩認為他們在遊戲上花過多時間的的比例大約是女孩的四倍,分別是41%和11%。

儘管對自己是否花費過多時間上網看法不一,但大多數青少年都認同過度上網是他們所在年齡段的共性問題。九成青少年認為,在網上花費過多時間是個普遍問題,六成青少年則認為該問題不容忽視。

不同於青少年的各持己見,父母們站在了統一戰線,他們意識到青少年過長的螢幕時間是值得關注的領域。總體來看,65%的父母有點擔心孩子在螢幕前花費太多時間,三分之一的家長則是擔心這一點。

青少年倒覺得家長應該先關注自己的“網絡成癮”問題,51%的青少年感覺父母和自己交流時會受到手機的干擾。一些父母承認自己也深陷“誘惑“難以自拔,但與青少年相比,父母對手機的關注程度要低一些。36%的父母認為自己在手機上花了太多時間,23%的人表示他們使用社交媒體也是如此。 略超過一半的父母認為他們在手機或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適當。

使用習慣:青少年與互聯網更加緊密

報告顯示,青少年與手機等智能設備之間存在高度互聯的關係。72%的青少年經常或有時會在醒來後立即檢查消息、通知。44%的青少年經常會一醒來就查看消息、通知。57%的人覺得自己經常或有時必須立即回復他人的資訊。

在這個問題上,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的答案相似。 然而,15至17歲的青少年特別有可能一醒來就查看資訊,49%說自己經常這樣做,而這種情況在13至14歲的青少年中佔比為37%。

與青少年相比,父母不太可能一醒來就查看手機,26%經常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機。但在回復消息的意識上,兩個群體十分相似。大約60%的父母通常覺得需要立即回復手機消息,20%常常覺得必須馬上回復消息。

對手機的過度關心影響到了青少年的學業,31%的青少年承認自己會因為查看手機資訊在課堂上分心,不過只有8%的人說這種情況經常發生,而38%的人表示從未發生過。

而父母比青少年更有可能因為手機而在工作中分心。 大約15%的家長表示他們經常因為查看手機消息而開小差,幾乎兩倍於青少年因為手機而在學業上分心的比例(8%)。

手機搶奪的不僅是學業、工作的關注度,還有日常生活。72%的家長認為孩子有時在與自己交流時受到手機的干擾,30%的父母說他們的孩子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在這一點上,青少年也有話要說。 51%的青少年表示父母有時在談話中間在手機上分心,14%的青少年則認為他們的父母經常做這種事。

誘發情緒:焦慮高居榜首

當手機沒有在身邊時,青少年可能會感受到五種不同的情緒,焦慮情緒高居榜首,佔比42%。25%的青少年表示他們會感到孤獨,24%會心煩意亂。 總共有56%的人會有至少一種負面情緒。但並不全是負面情緒,17%的受訪者表示,當他們的手機不在時,他們會感到寬慰或高興。 28%的受訪者則認為這些話都不符合他們的感受。

調查顯示,同樣是沒有手機可用,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感到焦慮,分別佔比49%和35%,也更有可能感到孤獨,分別佔比32%,20%。而且,男孩覺得自己更有可能沒有這些特殊情緒,這種情況在男生中佔33%,而女生中為23%。

對應措施:主動出擊

意識到問題之後,家長主動出擊。57%的家長透露,他們會以某種方式限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其中,約四分之一的家長表示他們經常這樣做

有趣的是,相比於那些不怎麽擔心青少年花費過多時間的家長,那些非常擔憂的父母更有可能說自己限制了孩子的螢幕時間。在擔憂派中,大約63%的父母表示自己至少有時會對孩子的行為加以限制,而在那些不怎麽擔心的家長中,只有47%的父母會予以干涉。

不同人口學特徵(性別、宗教)青少年群體的父母對這一問題的關心程度相似,但在限制措施的采取與否上稍有不同。 13-14歲青少年的父母比15-17歲青少年的父母更有可能設定限制,71%的13-14歲青少年的父母經常這樣做,相比之下,15-17歲的青少年父母只有47%。這一發現與皮尤研究中心之前的調查結果保持一致。 此外,母親比父親更有可能經常或有時限制孩子什麽時候能上網或使用手機,以及使用時長,分別是62%和51%。

另一方面,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父母都很擔心他們在螢幕前花費太多時間,也同樣有可能會限制螢幕時間。

大多數家長對自己采取的措施有一定程度的信心。68%的家長稱自己了解合適的螢幕時長,40%的父母信心滿滿,認為自己為孩子設定的螢幕時間恰到好處。

但也許為孩子樹立榜樣才是最好的方法。《每日郵報》報導稱,家長在子女的習慣養成上扮演重要角色。華盛頓大學 Donald Shifrin教授說,“父母是孩子通向世界的大門。孩子們不一定聽其言,但一定仿其行。”

擔心孩子過度使用智能手機的不只是家長,還有孩子自己。儘管看法不一,但一半以上的青少年積極采取措施來管控時間。52%的青少年在嘗試通過各種方式限制自己使用手機,57%的青少年試圖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頻率,58%嘗試減少影片遊戲的使用。

有趣的是,調查發現,青少年對上網時長的看法和他們自身管控時長的做法之間,幾乎沒有關聯。例如,在認為自己在手機上花費太多時間的青少年中,53%減少了時間。而在認為自己在手機上花費時間正好的青少年中,55%減少了時間,兩者比例相似。

蘋果“數字健康”界面(gif)

近幾個月來,許多科技巨頭如谷歌、蘋果等都開發了新工具,幫助成人和青少年監測、控制使用設備的時間。全媒派往期文章《蘋果/谷歌推出“數字健康”功能,真能管住刷手機的時間嗎?

科技公司的小心機和家長的不良示範一步步將青少年推向互聯網“成癮”的深淵,在問題變得相當嚴重後,他們才急忙添加一些保護措施。不過,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自己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並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放棄互聯網顯然是不明智的選擇,但我們應當學會控制,在“刷手機”的路上適可而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