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仙筆下的仙山佛國

在成都平原的西南邊緣,四座山峰組成的屏障守護著身後神秘無比的天府之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見兩山相對如峨眉,故稱峨眉焉”,峨眉山因此得名。

詩仙李白與詩佛王維都曾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留下了千古流傳之作,仙山佛國也因此成為了極具文學價值的禮佛聖地。

《登峨嵋山》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息。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千百年來,無數人登上金頂,只為從七彩光芒中一睹菩薩尊容,詩仙李白也在其中。

相傳,公元720年,李白第一次來到峨眉山,借宿在普賢寺(如今的萬年寺)內,與寺中的住持廣浚法師聊得很是開心。受廣浚和尚指引,李白多次來到峨眉金頂,希望一睹菩薩尊容,並作詩抒發自己的感受。

蜀國有很多風景秀美的山,但都難以與綿邈的峨眉相匹敵。山山秀美,峰峰奇絕,淺溪幽蘭,深壑白雲,奔湧不停,恰如真正置身仙境。

至於這種仙境,在晴朗的日子裡,當人站在海拔3077米的峨眉金頂之上,前有茫茫雲海,後有陽光照射,就很容易出現這種衍射現象,產生映有人影的七彩光環。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李白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裡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時隔四十年,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長安,離開家鄉多年來,李白對峨眉月始終未能忘懷,即便萬裡遠遊之後,也一直既看且憶,感覺與其一直相伴而行。而今在黃鶴樓前看見來自故鄉的僧人,他帶來了峨眉月,心中追憶之情躍然詩中。

《闕題二首》王維

山行原無雨,空翠濕人衣。

禪院雲煙沒,李白不可期。

詩佛王維與詩仙李白,雖處於同一個時代,卻從未見過面。拜讀李白的《登峨眉山》後,王維渴望與李白能在峨眉山相聚。

“禪院雲煙沒,李白不可期”王維悵惘地感歎,佛寺裡的雲霧影影綽綽,卻不能等到李白。

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

自1979年峨眉山對外開放以來,作為普賢菩薩道場的峨眉山,弘揚傳播佛教文化。數千載的華夏文明,積澱了峨眉山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璀璨的佛教文化。

公元四世紀,印度僧人寶掌和尚遊歷峨眉山後讚歎,“高出五嶽,秀甲九州,震旦國第一山也。”(圖:峨眉山)

今日精選

寺院

人物

常識

今日互動

你心中的仙山佛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