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懸賞“8元一隻”的錐蝽,真的會傳染“新型艾滋病”?

文/圖 羊城派記者 符暢 通訊員 穗衛計

近日,一種名為“錐蝽”(廣州俗稱“木虱王”)的小蟲子刷爆了廣州人的朋友圈,甚至上了全國新聞熱搜。原來,事情的起因是7月5日廣州市疾控中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一則“懸賞尋蟲”的推文。

推文稱,錐蝽可傳播美洲錐蟲病,該病確診率低,無疫苗可以預防,並且到病程晚期沒有特效的藥物,因此有學者將其稱為“新型艾滋病”。為了更好地研究和控制該病,市疾控發動市民積極尋蟲,並將給予8元一隻的獎勵。

此消息一出,有曾經被錐蝽叮咬過的市民陷入恐慌,也有市民致電疾控中心請求上門捉蟲,還有熱心市民開啟了捉蟲“大戰”。截至7月10日,廣州市疾控中心已收到市民送來的疑似錐蝽十餘隻。那麽,錐蝽真的有那麽可怕嗎?是否真的會導致“新型艾滋病”?市民又該如何做好防護?記者為此採訪了市疾控專家。

錐蝽在廣東有自然分布,我國暫未發現錐蟲病

錐蝽

廣州市疾控中心在推文中稱,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而得名,其成蟲體長25毫米左右,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

錐蝽的若蟲和成蟲均吸食人血,因此又被稱為“接吻蟲”。它們專門叮咬人的面部,喜歡尋找皮膚較薄的區域下口,如唇部、眼瞼等,同時也會叮咬其他部位。

廣州市疾控中心寄生蟲病與地方病預防控制部主任陳守義告訴記者,錐蝽屬亞熱帶地區常見物種,在廣東省有自然分布。在廣州,經小範圍調查,多個區有市民曾見過類似錐蝽的昆蟲,有被叮咬的案例。2016年,在臨近廣州的順德,就發生過一起錐蝽叮咬人事件,經調查,這是在順德首次發現並記錄紅帶錐蝽。

那麽,錐蝽和美洲錐蟲病又有什麽關係,真的有那麽可怕嗎?據悉,美洲錐蟲病已經有一定的歷史了,最早是在1909年由巴西一位叫恰加斯的醫生發現,因此又被命名為“恰加斯病”。該病由一種叫做克氏錐蟲的寄生蟲引起,其病媒就是錐蝽。主要臨床症狀包括:急性期:侵入部位有紅斑和硬節,也叫恰加斯結節;結膜侵入部位發生單側眼瞼腫脹;以及發熱、皮疹、肌肉關節痛等症狀。

不過,並不是所有錐蝽都會帶有錐蟲。陳守義介紹,“錐蝽在叮咬保蟲宿主,也就是被克氏錐蟲感染的人或動物後,會將帶有循環型錐蟲鞭毛體的血液吸入消化道內,鞭毛體在其腸內發育為繁殖型錐蟲鞭毛體並大量繁殖,1周後又成為循環型錐蟲鞭毛體。當錐蝽排出糞便、尿液時,鞭毛體也隨之排出,可通過人身上的傷口或粘膜等進行傳播。”值得注意的是,鞭毛體在乾燥情況下很快就會死亡,只有在非乾燥情況下才會傳播。

他還表示,目前我國尚未出現過本地病例和輸入病例,因此市民被叮咬後感染錐蟲病的機會微乎其微。

錐蟲病和艾滋病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疾病

既然尚無本地病例,為什麽還要警惕錐蝽呢?實際上,美洲錐蟲病曾經完全局限於美洲區域——主要是拉丁美洲,但隨著全球化進程,該病擴散速度和程度不容忽視,中國的近鄰日本已有病例。

“根據WTO統計數據,目前全世界估計約有600萬至800萬人感染克氏錐蟲。”陳守義說。

據介紹,該病感染早期由於症狀輕微而容易被忽視,隱匿期可長達20-30年,難以被發現,但病原在體內可持續終生,重症患者預後不良。主要臨床症狀包括:急性期:侵入部位有紅斑和硬節,也叫恰加斯結節;結膜侵入部位發生單側眼瞼腫脹;以及發熱、皮疹、肌肉關節痛等症狀。如未能及時治療,將對人類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危及生命。

陳守義也提醒,如市民不慎被錐蝽叮咬,應盡早去醫院采血化驗,叮咬後的幾周至兩個月內,如檢測出錐蟲鞭毛體,可及時進行治療。否則晚期治療難度大。

針對“新型艾滋病”的說法,陳守義解釋道,其實錐蟲病與艾滋病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疾病,“新型艾滋病”只是錐蟲病的一個比喻說法。它源於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發表的一篇文章,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熱帶病專家稱,由於這種疾病目前在美洲的爆發形態十分類似於早期艾滋病的傳播,因此也美洲錐蟲病也被比作了“新型艾滋病”。

“一方面,二者傳染途徑不同,艾滋病由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主要通過性傳播,而錐蟲病主要是通過錐蝽這個媒介傳播的,不過二者都可以通過血液或母嬰傳播。另外,病原體不同,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而錐蟲病病的病原體是克氏錐蟲。”他說。

懸賞8元一隻的錐蝽,獎金要鑒定後才能發

陳守義還指出,在有錐蝽分布的地區,錐蟲病可經各種途徑傳播,出入過拉美地區的人員,均有可能被感染。美洲錐蟲病傳染源一旦輸入,極有可能造成本地傳播。因此,通過控制錐蝽來切斷傳播途徑尤為重要。

這次“懸賞尋蟲”行動,實際上是中國疾控中心主持的一項“開展輸入性美洲錐蟲病及媒介錐蝽調查工作”,該項工作是為了解媒介生物錐蝽的分布情況、種類和數量,評估輸入性美洲錐蟲病的風險,進一步做好輸入性熱帶病的防控工作。廣州市作為一個調查點,開展了11個區錐蝽調查工作,通過篩查,最終確定一個區一個街道。

“推文發送後,市民反映十分積極,谘詢電話不停,目前已陸續收到疑似錐蝽的蟲體十餘隻。但需要經過國家疾控中心的鑒定,才能最終判定,‘8元一隻’的獎金也要在鑒定是錐蝽後才能發放。”陳守義說。此次尋蟲活動將持續到7月31日。

他提醒,錐蝽多藏身於牆壁或木質物件縫隙等地,在夜間外出活動。作為吸血昆蟲,它可能會出現在雞舍、畜舍附近。市民應做的是保持居家衛生,安裝紗門紗窗,防止錐蝽進入室內,不必刻意去捕捉。

為了認準錐蝽,市民應抓住錐蝽的三個特點:一是看口器,錐蝽是刺吸式口器,且口器的莖部平時會收回,肉眼能看到;二是看頭部,錐蝽的頭部較尖、較細長;三是體型,錐蝽的身體呈橢圓形。

另外,儘管錐蝽帶有錐蟲的幾率非常低,但如發現錐蝽進入室內或叮咬人,在捕捉的過程中,市民還是要注意自我防護,可以利用工具,如紙張、筷子、葉子等,夾住蟲體放入透明容器內密封,再送到疾控中心檢測。如不慎碰到錐蝽,及時洗手即可。

【市疾控中心溫馨提示】

1. 本次調查工作限定在廣州地區,隻接受廣州市11個區的樣品;

2. 本次捕捉錐蝽及檢測工作,截止時間為2018年7月31日;

3. 為便於確認是否錐蝽,最好活捉或保留“全屍”,捕錐蝽時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用手直接捕捉。可用礦泉水瓶或其他帶蓋容器裝好,記好采集時間和地點;

4. 為方便市民,此項工作谘詢電話現統一為廣州市12320衛生熱線,即:12320轉1,服務時間為每天9:00-17:00(節假日無休)。

【錐蟲病如何防護】

充分了解該病的知識,注意個人衛生,前往拉美國家居住,務工或旅遊時要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變化。

【錐蝽如何防控】

注意居家衛生,做好防蟲措施,防蟲入戶。安裝紗門紗窗,堵好牆縫或使用殺蟲劑和驅避劑。(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責編|鄭宗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