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廖群:逐季實現報復性復甦

  意見領袖 | 廖群

  近3個月來的形勢發展表明,市場對於我國新冠疫情演變和經濟復甦的預測再次偏於悲觀了;疫情比市場預期更早地進入了尾聲,隨之經濟出現了比市場預期更快的復甦。

  去年12月初疫情防控放開後的一段時間,我國新冠感染人數急劇上升,民眾心理和醫療系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壓力最終承受住了,感染高峰很快地到來又很快地過去了。城市感染高峰於今年1月上旬就已度過,之後的春節返鄉也未在農村造成大規模感染。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發熱門診診療人數和在院陽性重症患者人數分別於12月下旬和今年1月上旬達到高峰,然後持續並快速下降,至1月下旬已回落至疫情防控放開前的超低水準。這意味著我國的新冠疫情在1月底以前已經進入了尾聲,比先前市場廣泛預測的於3月收尾大幅提前了1個月以上。

  筆者在1月初參考7個其他國家疫情在防控措施放開後的演變情況指出我國疫情進入尾聲時間,即人們生活基本上恢復疫情前正常狀態時間的兩種可能性,一是2月中,二是4月中。現在看來,即使是2月中的較樂觀預測也落後於形勢發展了。當時筆者還提出,若是2月中,則今年我國經濟將可能報復性地復甦;若是4月中,將恢復性地復甦。現2月中進入尾聲的條件已提前實現,報復性復甦的可能性自然上升。

  以GDP增速來衡量,所謂報復性復甦就是不僅增速恢復至當前階段的潛在水準區間,即5 – 6%,而且還將去年相對於此水準的增長損失基本上補救回來。這意味著去、今兩年的年均增速進入5 - 6%的潛在水準區間。於是,無論是對年度還是季度來說,都可以去、今兩年的GDP增速是否達到5%或以上來判斷是否實現報復性復甦。

  那麽在疫情已提前進入尾聲的新形勢下,今年我國經濟將如何報復性地復甦呢 ?

  的確,隨著疫情提前進入尾聲,經濟復甦的啟動時間得以提前,經濟指標出現了早於預期的反彈。由於春節的時間每年有所不同,我國多年來不在2月單獨公布1月經濟數據,而是將1-2月數據加總於3月中一起公布,所以現在無從了解今年1月經濟統計數據反彈的整體情況。但很多市場化數據應該能夠說明問題。1月製造業PMI指數從去年12月的47.0的低位強勁反彈至50.1,重返擴張區間;非製造業PMI更從41.6的超低位快速回升至54.4,進入明顯擴張區間。同時,1月高頻經濟活動指數大幅回升20%以上。更有說服力的是,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增值稅發票數據,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比去年春節假期增長12.2%,其中服務消費增長13.5%,商品消費增長10.0%;服務消費中旅行社及其他服務和民宿消費分別飆升130%和74.%,商品消費中果品蔬菜、肉禽奶蛋和酒茶飲料分別大幅上升39.0%、28.6%和18.7%。基於這些數據不難推論,與去年12月相比,今年1月我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強勁的復甦。

  但另一方面,疫情雖然進入了尾聲,但疫情防控的余留措施,如戴口罩和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以及人們的疫情後遺症恐懼心理仍然存在並繼續影響消費與經濟,同時很多非疫情經濟因素的改善也需要時間,1月很多消費與經濟指標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相當差距。這意味著,經濟從疫情的復甦將是漸進式的,即使是報復性的復甦也將是逐步實現的。

  從人們出行的頻率和市面上的喧鬧程度來看,春節後至今疫情的遺留影響進一步消退,經濟反彈態勢持續增強,2月和3月的經濟復甦步伐應該加快。但鑒於上述復甦的漸進性,1季度GDP增速將會高於去年4季度的2.9%和全年的3.0%,但還難於達到報復性復甦的地步。預計1季度GDP增長3.5%,比筆者1月初的預測高1.5個百分點;鑒於去年1季度GDP增速為4.8%,去、今兩年1季度GDP年均增速為4.1%,離季度報復性復甦最低要求的5.0%還有不小的差距。

  但1季度沒有實現報復性復甦並不意味著後面的季度不能報復性地復甦,更不意味著全年不能實現報復性復甦。漸進性也意味著,今年後3個季度報復性復甦的程度將逐季提高。

  當然,除了疫情進入尾聲之外,能否報復性復甦還取決於其他條件;如1月初的分析所指出,主要條件一是政策寬鬆的力度,二是外圍環境的演變。近50天來,這兩大條件朝著更為有利與復甦的方向發展。政策寬鬆方面,從政府部門的新近宣示來看,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穩增長是首要任務的精神進一步加強,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5%以上的可能性明顯增加,從最近各省市公布的增長目標平均5.9%就可見一斑。為此各項經濟政策的寬鬆可望加碼,為報復性復甦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創下歷史最高紀錄(4.9兆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創下史上第二高(5.98兆元)和M2增速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12.6%),預示了這一點。外圍環境方面,全球經濟增長,特別是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有所改善,雖仍比去年放緩,但前一段市場關於美國和全球經濟陷入有衰退的擔憂已大幅緩解;目前來看美國和全球GDP將分別增長1.5%和3.0%以上,因而今年我國出口雖比去年明顯放緩但保持溫和增長的可能性上升,減小對報復性復甦的拖累。

  因此,預計從2季度開始,GDP增速將運行在去、今兩年季度年均增速5%以上的報復性復甦水準之上並呈逐步增強的態勢。具體而言,2季度增速由於去年基數超低(0.4%)將為10.0%,兩年年均5.1%;3季度增速因去年基數增大(3.9%)降為6.5%,兩年年均5.3%;4季度增速在基數又降(2.9%)情況下7.8%,兩年年均5.4%。

  如此,預計2023年我國GDP增長7.0%,則2022和2023 兩年年均增速為5.0%,實現報復性復甦。

  當然,2月還是年初,目前要準確預測全年是困難的;上述報復性復甦的預測是初步的,只是指出一種較大的可能性。其實,除了上面分析的主要因素之外,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如居民消費何時復甦至疫情前水準、小微企業如何重振、房地產市場能否復甦、地方政府繼續發債能力如何和全球通脹走勢等,都將對此預測形成下行風險。

  但筆者想強調指出的是,既然可能性較大,就應該爭取實現;今年爭取實現這種可能性有特別的意義,將大幅提升市場對今後我國經濟仍能實現中高速增長的信心,而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正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要點之一。這又意味著,今年各項經濟政策應充分發力以促使這種可能性的實現。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