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物聯網助推智慧城市發展,下一波發展應用焦點是?

鑒於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日趨嚴重,並因應未來全球都市化趨勢,近年物聯網於智慧城市議題成功展示一系列設計技術與解決方法。於此基礎下,許多國家進一步在5G和物聯網應用中,將「韌性(Resilience)」納為嶄新的重要議題,期望透過技術與創新協助城市或社區在面對災害時能有更佳的承受和恢復能力,也為物聯網於智慧城市未來發展聚焦新方向。

韌性科技有望成為智慧城市下一波發展應用焦點

國際間提倡城市韌性發展的機構中,以洛克菲勒基金會(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發起的非營利組織「100韌性城市(100 Resilient cities,100RC)」最為知名,其創立5年期間成員遍及舊金山、京都與倫敦等全球各大城市。該組織透過成員面臨的挑戰與方向,歸納出「健康與福利」、「經濟與社會」、「基礎建設與環境」及「長官與策略」等四面向建構而成的城市韌性架構,並以更具彈性、更為堅強與更能整合等韌性特質,作為城市在解決相關議題的發展主軸。

該架構中與物聯網應用最為相關的面向當屬「基礎建設與環境」,以邁阿密為例,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使當地市民對購買海拔較低的房屋產生疑慮與擔憂,此氣候漣漪效應也影響到房市的投資取向,因此邁阿密政府著手創建一個可視化平台,透過整合海上預測、降雨量與潮汐等天氣要素數據,協助市民了解海平面上升對建物的影響,降低人身和資產所受之風險。

許多新創廠商如Jupiter和Coastal Risk等透過傳感器收集數據,配合衛星資料和模型推導,也以氣候變化風險資訊作為主要商品提供給百貨、購物中心與高級住宅建商等,以利其規劃地點、建材與因應措施,在2017年颶風艾瑪(Hurricane Irma)造成全國686萬人撤離後,客戶量更是大幅上升,儼然成為廠商評估沿海地帶土地利用的重要工具。

此市場形成的背後原因一方面在於物聯網傳感器的普遍應用,一方面也因氣候異常造成過往的歷史氣象模型已不具預測性,投資者需要一個更新更實時的工具對土地的長期風險進行評估。

觀察100RC成員執行的項目,其重點多聚焦於提供可仰賴的資訊與實體交流機制、強化自然與人為資產,以及確保關鍵性服務的持續。

公共安全防災寬頻網絡為提升韌性的重要基礎

在提升韌性的應用上,持續且可靠的資訊交流是相當重要議題,且與廣大市民公共安全息息相關,例如美國官方部門急難救助網絡管理局(The First Responder Network Authority)為了全面提升美國緊急通訊的能力,打造專供初期應變人員(First Responders)使用的全國性無線寬頻網絡FirstNet,以保障警察、消防隊員與緊急醫療技術人員等在處置突發事件時能持續進行順暢溝通,並透過公私合作夥伴(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機制於2017年委由AT&T進行網絡建設。

由於公共安全災防寬頻網絡能提供火災、洪水與犯罪等現場的實時影像,為後方決策者提供豐富準確的現場資訊,故為許多先進國家如英國、澳洲與芬蘭等重要推動政策,也成為物聯網強化城市韌性的重要基礎,例如Axon推出首款支援LTE能連結FirstNet的穿戴式攝影機,使執法和救援過程影像不間斷,偵測到槍聲而實時上傳的影片亦能獲得優先處理;此外,系統與路況資訊連接可提供到達災難現場的最快路線,2018年颶風麥可(Hurricane Michael)肆虐佛羅裡達州時,FirstNet仍能持續運作。

近年韌性已逐漸成為城市規劃和設計的主要考量點之一,例如北京在2018年底成為中國首個將「韌性城市建設」納入城市總規的城市,在其主要目標為抗震的前提下,帶起一波舊房加固改造和新房風險防治的商業應用。

在智慧城市發展上,韌性應用雖不若智慧運輸等具立竿見影之效,然面對自然災害的未雨綢繆無疑是其最大價值,未來智慧城市關鍵指標或將更為著重此部分,進而衍生更多商機,成為產品和服務的發展重點。

來源:AI人工智能產業研究(ID:AIchanya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