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蘭娟:不能沾沾自喜,還有許多嚴峻的問題在後面

3月31日,李蘭娟院士從武漢返程,她的身上貼滿了“愛心”和“點讚”貼紙。

3月31日上午9點,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診治李蘭娟院士醫療隊踏上返程之路。當73歲的李蘭娟院士走進武漢天河機場候機大廳時,在場的人群都向她高喊“女神”。

“兩個月來,我們與新冠病毒的鬥爭驚心動魄,這場偉大鬥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

“在這次抗擊疫情當中,武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我們國家甚至在國際上將成為一個歷史的豐碑。我能參加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這個經歷我終身難忘。我是自豪的。”

看著依依不捨的人們,李蘭娟溫暖又平和地說著。

從2月1日主動請纓趕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到如今圓滿完成任務返回浙江,李蘭娟院士團隊在武漢抗疫一線連續奮戰了兩個月。返程前夕,本報記者對李蘭娟院士進行了專訪。

“搞傳染病的衝鋒在前,大家才會一塊往前衝”

問:院士,您來武漢已經快兩個月了,您還記得來武漢那天是幾點到的嗎?當天氣象怎麽樣?您帶的衣服夠嗎?

李蘭娟:我是2月初來的武漢,到武漢是凌晨4點多,氣象還很冷。來的時候匆匆忙忙,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就帶了一套換洗用的,總共兩套衣服,不過禦寒是沒有問題的。現在春天已經到來,氣象漸漸轉暖,自己也很適應了。

問:您來的時候疫情形勢非常嚴峻,當時您怎麽想?

李蘭娟:剛來武漢的時候,我們第一步考慮的就是怎樣成功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降低病死率可以穩定人心,在救治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後來進駐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ICU(重症加強護理病房)和CCU(冠心病重症監護病房),這裡專門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有200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一天之後就上升到400名,過了兩三天又增加到七八百,當時真的是心急如焚。

問:那段時間,您有一張面帶壓痕微笑的照片在全網熱傳,感動了無數人。有人說您的笑容給人信心和鼓勵,意味著希望和勝利。我想知道,面對這麽危險的傳染病,您真的不怕嗎?

李蘭娟:我覺得這是一場傳染病,它有傳染性,尤其是有醫護人員被感染,大家到這裡來都有一個心理,就是害怕被傳染,這個也是人之常情。人家問我怕不怕,我說一點都不怕也不是事實。作為一個傳染病專家,我知道前面是有風險的,但是我們不往前衝誰往前衝?只有我們搞傳染病的衝鋒在前,大家才會一塊往前衝。我們懂得怎樣隔離、怎樣治療,只要嚴格按照消毒、隔離要求,把防護措施做到位,是可以預防被感染的。所以我們心裡是有底的。從這一點講,我們帶個頭,大家更多人到這裡來,在這場抗疫鬥爭中也是需要的。

問:您和團隊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李蘭娟:在重症救治方面,我們運用H7N9禽流感患者救治過程中累積總結的成功經驗——“四抗二平衡”方案,即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與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繼發感染,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用來減少感染,降低病死率。同時積極運用人工肝、微生態、幹細胞等新技術,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像新冠肺炎有不同階段,先是輕症,再轉為重症再到危重症。病人到重症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這時候如果阻斷它,不讓它發展成危重症,就能降低病死率。人工肝技術就是在患者起病7天到14天之間,有細胞因子風暴的時候,搶抓機遇治療,阻斷向危重症發展。通過以“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為核心,運用人工肝、幹細胞、微生態三大技術救治重症患者,ICU病死率顯著下降,尤其處於細胞因子風暴早期重症患者經人工肝治療後,存活率達100%。以前我所在的院區全部都是重症病人,現在進進出出,目前還剩200個左右。因為都是之前留下來的病人,細胞因子風暴已經過去了,但好多有併發症,還要繼續好好地治療,爭取讓更多的病人得到康復。

問:您剛才說的是診治和護理方面的工作,對於疫情防控,我們都知道您也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是這樣吧?

李蘭娟:黨中央果斷決策部署,非常英明地發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號令。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也從傳染病防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把武漢所有的賓館全部動員起來收治輕症病人,把醫院床位多騰點出來,將重症病人收治到有條件的醫院。只有把社會上的感染者檢測出來、收治隔離起來,疫情才能控制下來。後來,越來越多方艙醫院建成使用,所有病人的檢測、收治都做到了,形勢一天天得到改善,重症病人救治的成功率也一天天提高,病死率不斷下降。隨著疫情的控制,我們的心情也慢慢好起來了。

問:現在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您和在一線堅守的醫護人員都付出了巨大努力。與剛來的時候相比,您現在是不是輕鬆一些了?

李蘭娟:3月18日0時-24時,武漢市首次出現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雙清零,我心裡也是非常高興。現在武漢已經宣布4月8號解除通道管控,這是一件大好事。通過大家兩個多月的戰鬥,我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偉大的階段性勝利,應該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在這麽短的時間裡,這麽嚴重的疫情能夠控制下來,這是黨中央英明決策、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湖北省、武漢市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全國人民尤其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團結奮鬥的結果。

目前武漢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但防治任務還沒有結束,要繼續抓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我們會和武漢人民一起繼續努力奮鬥,為徹底取得全勝而努力。

“看到病人康復起來尤其出院的時候,我們心裡是最開心的”

問:在特別艱難的抗擊疫情鬥爭中,您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您怎麽調節?有沒有比較開心的時候?

李蘭娟:早期的時候看到那麽多病人死亡,心理壓力也是很大的。但通過努力把病人治好,用我們的技術讓他們好起來,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鼓勵。現在絕大部分病人都康復了,留下來的少數病人應該不久也能康復,對我們來講是精神上的一個很大的支持。比如有一個病人,來的時候病情很重很重,運用人工肝技術,好起來了。但是因為入院治療比較遲,繼發感染敗血症的症狀又出來了,一度血壓下降、瞳孔散大,情況非常嚴重。我們用了很多辦法把他從死亡線拉回來,現在他基本上已經可以坐起來了,神智也清醒了,看到我們來查房,還一直拉著我的手,一再表達感謝。所以看到病人康復起來尤其出院的時候,我們心裡是最開心的。

問:您在病區巡查的時候,經常握著病人的手說,“要挺住,要加油!”這種心理支持對於患者的康復是否也很重要?

李蘭娟:是的。病人的康復一方面是醫生的治療,一方面他本人的精神狀態,他自己的信心、勇氣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常常鼓勵病人說,“你要挺住,要放心,一定能好起來的”,讓他有信心配合醫生治療,他有信心了,免疫功能也會好一點。像最近出院的一個病人,她的病情也是很重很重,我就跟她說,“你放心,要挺住,你會好起來的”。她也在迷迷糊糊中記住了“挺住!挺住!挺住!”這個病人出院的時候,拉著我的手說,當初記得一個年紀很大的醫生在耳邊說“挺住”,沒想到果真是李院士,心情就很激動。所以醫生治療病人不但要用藥、用機器,還要給病人以安慰和鼓勵,提高信心,這次我們的感受也是比較深的。

“不能沾沾自喜,還有許多嚴峻的問題在後面”

問:您對當前疫情的趨勢有何判斷?我們何時能取得全勝?

李蘭娟:我認為疫情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國內的疫情。我們打響了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堅決遏製疫情擴散蔓延勢頭,目前各地新增本土確診和疑似病例基本都已清零,復工複產也在有序推進,武漢到4月8號也將解除通道管控。應該說國內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打了個大勝仗,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還有許多嚴峻的問題在後面。對於武漢本身來講,儘管現在已經“雙清零”了,但還有少數的無症狀感染者和已出院病人複陽的問題,特別是無症狀感染者本身有傳染性,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視這個問題。要早發現,主要的手段就是進行檢測,尤其是對有過疫區接觸史、病人接觸史這一類人要嚴格檢測。另外要繼續加強社區管理和防控,希望這些人能夠主動報告,這樣就能早發現,及時進行隔離和治療,不至於再對其他人造成傳染。總之,要堅決防止新冠病毒死灰複燃,在武漢真正徹底控制下來。這個任務還需要一些時間。

第二個階段是更嚴峻的任務,就是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宣布,現在疫情全球大流行。入境的人也會把疫情傳進來,這一點是肯定的。儘管海關等部門采取了非常嚴格的措施,但有一些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所以就需要通過大數據的手段,把這些潛在的感染者找出來,盡早對他們進行檢測。一定要嚴防死守,抵禦外來輸入風險,防止第二次疫情。這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問:正如您所憂慮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您認為中國有哪些經驗和措施可以供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鑒?

李蘭娟:在治療方面,我們中國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鑒推廣。第一條經驗是抗病毒治療,經過這麽一場抗疫鬥爭下來,我們在臨床上發現了一批有抗病毒效果的藥物,包括現在國家診療方案中寫的一些抗病毒藥物,也包括一些中藥也有抗病毒的效果,這次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些抗病毒治療的經驗,國外是可以學習的。因為大量輕症病人和普通病人,如果早期能抗病毒治療,不發展成重症和危重症,這個難關很快就能過去。我們做過科研調查,早一天抗病毒治療,重症發生率可降低12%、病死率下降13%。這次我們也是進行了抗病毒治療之後,大量病人就沒有轉變為重症了。第二條經驗就是治療當中一旦已經變為重症,那就要在細胞因子風暴早中期的時候,應用人工肝技術來清除炎症介質。人工肝技術就是一個血液淨化的技術,可清除炎症介質、膽紅素、內毒素及中小分子有害物質,阻斷細胞因子風暴,同時補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有益物質,調節水電解質、酸鹼平衡,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值得學習的。第三就是怎樣利用抗生素減少繼發感染。病人剛開始感染,不要使用太廣譜的抗生素,真正到繼發感染的時候再用抗生素,而且用微生態調節來減少繼發感染,這一塊在降低病死率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防控方面,中國的嚴防死守、控制流行病的策略和方案,國外也可以借鑒。

“我願意這輩子做一個好醫生”

問:很多人都想問您,為什麽選擇醫生這個職業?

李蘭娟: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這輩子我選擇做醫生,我覺得很有價值。能夠救死扶傷,能夠減輕病人的痛苦,能夠挽救病人的生命,對病人、對我們來講都是很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我願意這輩子做一個好醫生。但是要做好一件事是需要花時間的,要有奮鬥、有奉獻,要通過艱苦的努力,才能夠辦成功一件事情。所以只要是工作的需要、搶救病人的需要,我可以捨棄其他為之奮鬥。

問:您年過七旬還堅持奮戰在一線,甚至有時候每天隻睡3、4個小時,支撐您的是什麽秘訣?

李蘭娟:其實,也沒什麽秘訣,作為醫生來講,救死扶傷是我們天生的職責,尤其是我們傳染科的醫生,這麽大的疫情一來,我們有責任挽救每一個病人的生命。我覺得人生就是要做事情,多做一點好事,做一些有益於人民的事情,人生才是有價值的。所以工作著是美麗的,這句話我的體會是比較深的。

問:從一名鄉村赤腳醫生到如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一路您是怎麽走過來的?

李蘭娟:當年做赤腳醫生,也是喜歡學一點技術。尤其是看到我們家鄉的老百姓,生病的時候很痛苦,希望能夠幫他們解決一點病痛,這就是我的追求。所以當初我就選定了做赤腳醫生。那幾年赤腳醫生的經歷讓我得到了很大的鍛煉,比如當年消滅血吸蟲病,我作為赤腳醫生要下田溝找釘螺,把有釘螺的舊溝都填掉,然後再開新溝,還要把露天的茅坑翻掉檢測糞便,發現陽性的血吸蟲病患者,再由國家醫療隊下來對他們進行治療。所以赤腳醫生的生涯給了我很大的鍛煉、學習和提高。

後來我有機會到大學學醫,然後繼續做我嚮往的醫生職業,在醫療崗位上盡我自己的努力治病救人。我工作後不久,發現許多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死率很高,能達到70%-80%,一個病人年紀輕輕的突然就昏迷了,出現了肝功能衰竭,眼睜睜看著他幾天之內就不行了,當時在這方面也沒有好的辦法。所以我就開始研究人工肝技術來救治肝功能衰竭,這一套技術花了10年,總算取得了成功。現在全國都能做人工肝治療,挽救了大量肝衰竭患者的生命。

作為一個醫生,我們不但要把老前輩傳給我們的知識學好用好,醫學上還有很多難題,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攻克,而且還要去創造,要創建新的技術,只有這樣醫學才能不斷發展,人們的健康水準才能不斷提高。

問:很多從事醫學專業的年輕人都把您當作榜樣,您對青年人有什麽想說的?

李蘭娟:我帶了很多碩士生和博士生,我對他們提了16個字。第一就是“嚴謹求實”。就是說作為學生、作為醫生,就要有一個嚴謹的態度進行各種科學研究,要探尋真實的情況是什麽,只有嚴謹求實才是能真正創造出東西來的基本。第二就是“開拓創新”。我們不僅要學習先輩的經驗,還要開拓創新,在許多沒有掌握的科學領域去研究創新,要有這種勁頭。第三是要“勇攀高峰”。就是你學到了知識、技能和經驗以後,不能滿足在已經取得的一定成就上,還要繼續努力,繼續攻克科學難題。最後是“造福人類”。我們所做的工作不是為了個人和家庭,而是對整個人類社會做出貢獻。像這次新冠肺炎,我們來是為了搶救病人,是為了攻克它,最終對我們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做出貢獻。

這16個字是我對每一屆學生都要講一講的。希望我的學生、我們的青年一代都做好工作,走好人生的路。

“好好總結,加強傳染病科研體系和平台建設、防控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

問: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您有哪些思考?

李蘭娟:我認為要好好總結。今後,我們國家要更好地加強傳染病科研體系和平台建設、防控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

在科研體系和平台建設上,要提升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增強重大疾病治療藥物自主研發能力,同時改變數據共享及轉化應用渠道不夠通暢,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協同性不夠的問題。應該發揮現有力量,把最強的實驗室作為核心,把有技術條件、有人員隊伍的實驗室發展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地方上建立各個分支,全國一盤棋,把體系建設得更加完善。希望以後不管哪個地方出現疫情,都可以采取很快的應急反應,尤其是能夠在早期進行應急反應。

在基礎設施上,要加大投入、加強建設。建議每個綜合性醫院都應該有一棟有條件隔離傳染病的大樓。按照“平-戰結合”模式,平時沒有傳染病的時候可以正常收治病人,有突發傳染病時,就可以迅速改變,用來收治傳染病人。

在人才隊伍上,希望國家以後能夠加大感染病(傳染病)專科醫生的培訓力度,無論是用藥、呼吸機應用還是人工肝治療等技術,都應該讓感染病(傳染病)專科醫生掌握這一套技能。同時提高感染病(傳染病)醫護人員的待遇,穩定專業隊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聶新鑫 段相宇 通訊員 阮雪冰)

來源 | 直通中紀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