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瑾:孩子不是父母的複製品,他們的才能與生俱來

從一個時代女性到三個孩子的母親,再到創辦一個為天下孩子幸福的“小綠洲”,Jennifer無時不刻感受到命運的奇妙。作為一個從事早教行業的智慧媽媽,她始終都相信孩子的優秀和才能與生俱來。

|林清歡

編輯|judycai

跟父母移民紐西蘭,那是Jennifer第一次坐飛機。

在她8歲的記憶裡,關於這一次的長途飛行,伴隨著起飛到落地一直的嘔吐,還有,第一次見到了外國人。

然後,突然就看到很多很多的外國人。

硬著陸在紐西蘭的這一刻,很強悍地刻進了她的生命裡,就算三十年過去了,她講述當時的情形,眼前還能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一個拖著重重行李的小女孩,眼光茫然的站在機場的人流裡,形單影隻,就好像一把被強行拋進麵團的砂糖,在各種擠壓和排異的反應中,心裡充斥著無處可逃的身不由己,在熱鬧而陌生的世界之外,只有自己感覺到巨大的孤獨。

01

8歲小女孩的世界顛覆了

這份孤獨一直滲透到了學校,“我剛過去的時候,在學校裡一年沒有說話。”

90年代紐西蘭的華裔移民大多數是港台過去的,大陸移民屬於拓荒一代,他們的孩子也是拓荒一代的孩子,大人要在成年人的社交圈裡靠努力給自己爭取一席之地,他們的小孩也在自己的世界裡披荊斬棘。

“怎麽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交到朋友?怎麽去熟悉一個不同的文化?習慣你無法理解的飲食?”Jennifer說,第一看見派,是一個小朋友在吃午餐,她覺得好神奇,裡面居然裝的是“鹹肉醬”,不應該是豆沙嗎?紅燒肉也被烤肉代替,到朋友家做客,看到下雪天他們從冰箱裡拿出凍牛奶一人一杯當水喝,直接就傻掉了。

除了腸胃上的考驗之外,更痛苦的是語言生長的過程。“我每天到了學校聽不懂,然後就盯著老師看,盯著同學看,然後不斷的在吸收。”

一個柔弱的小女孩,被蛻掉了在國內優等生的驕傲,就這樣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一邊被挫敗感打擊,一邊靠著自己頑強的求生欲在懵懂中和新世界戰鬥。

她沒有時間去傷感生活翻天覆地的改變,甚至沒有精力去思考,這正在發生的一切對自己的未來意味著什麽。瘋掉的尼采在地球上消失一百多年之後變成了世界級網紅,“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一句話引領少年們度過人生至暗時刻,Jennifer就是其中之一,從開朗到緘默,在緘默中等待重歸自我。

一年過去了,她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上拿了第二名。

“走過所謂的低谷,就是人生第一次的小低谷之後才反彈上來,所以我不管後來的人生遇到多大的挫敗都能反彈。”Jennifer十幾歲獨自去歐洲,很感恩這一年的歷練,讓她有更多對人的包容,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可以讓自己有很強的應變能力。“紐西蘭的教育精髓是全人教育,重視的不只是你的學業,而是你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一個完善的心理。我覺得紐西蘭的教育成就了我,如果真的是當年在中國這種傳統教育體系下,我可能就會變成一個非常叛逆的孩子。”

因為自己的經歷,Jennifer特別篤定“孩子的能量比我們想得要強大。”在紐西蘭老師的幫助下,這個全校唯一的中國女孩開始交朋友,她感受到了來自這個新世界的友善,也感受到一個陌生的文化正在敞開懷抱接受:“他們沒有覺得說我要特別照顧你,就是很理所當然的讓我融入他們的家庭生活中來。”

02

孩子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Jennifer的父母依然很忙碌,忙著創業忙著工作,“從我現在理解的角度來說,就是散養。”她放假的日子都是陪父母上班,作為一個在工廠裡長大的孩子,她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學習,從自己父母身上吸收勤奮、友善、真誠的力量,用以自己奮力的成長。

“我做過一個講座叫《成功的孩子從小要工作》,孩子要從小懂責任,父母要懂信任,給小孩足夠的支持。”Jennifer說自己16歲提出要退學,父母就無條件支持她,連why都沒有問,這就是足夠的信任和尊重,讓自己獲得了強大的內驅力,讓孩子獲得足夠的自由,讓他自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答案。“一個孩子人生的成功,我覺得就是取決於他的內驅動力。”

但中國的傳統家庭卻很難做到這一點。作家龍應台在書裡記錄了兒子菲利普的一段話:“歐洲人是看年齡的。在學校裡,你只要滿十四歲了,老師便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人看的不是年齡,而是輩分,不管你幾歲,只要你站在你媽或爸身邊,你就是‘小孩’,你就沒有身分,沒有聲音。”

被當成附屬品的只能被動前進,沒有被信任沒有驅動力的孩子長大了就是一個啃老族。

對這一點,Jennifer有很多反思:“中國小孩數學語言各方面都比國外的孩子強,而且又很乖,但是為什麽成人之後反而比不過了呢?因為國外的小朋友不管自己的財富值,都因為自己內心知道自己要什麽,所以過得更自如一些。而中國小孩上完大學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麽。”

看過了太多中國孩子被決定的人生,從吃什麽穿什麽,到上學選專業,畢業找工作嫁人,有些人甚至到自己開始養育下一代的時候都沒有自己做過一個決定,Jennifer覺得父母用自己的模型去塑造一個一樣的人是失敗的,孩子不應該是複刻品。

“我有一個朋友,十幾歲的時候就喜歡穿全黑的衣服,把臉刷成雪白扮相詭異。但是他父母沒有阻止他,讓他自由發展,現在的他是一個非常非常成功的醫生。”

十幾歲的叛逆,是少年對自我覺醒的一種無邊界探索。

青春期強烈渴望來自世界的認同感,他們熱衷挑戰權威,嘗試所有禁止通行的邊界,就是為了無盡抒發對世界的好奇心。所以在這個特殊的人生階段,他們熱衷染發、打耳洞,穿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他們並沒有要變壞,只是想向父母證明“我已經獨立”。但大多數父母卻用自己的標準來砍伐所有肆意的成長,拚勁努力把孩子塑造成第二個自己的樣子。

哪怕自己並不成功。

“如果我們覺得這個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那是不是應該讓他找到自我呢?”Jennifer問,“父母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麽?當你決定松手的時候,他可以自由的放飛,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感,自己的快樂和成功,去過自己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

03

零歲寶寶和零歲媽媽

“其實我生孩子之前對孩子是無感的,生完孩子那一霎那,我可以很誠實的告訴你,不是一下子就有這麽大的母愛在身上。”Jennifer說。

紐西蘭上完大學之後,Jennifer去了澳洲的歐萊雅工作。作為一個獨立而豐富的現代女性,她說那時候自己不嚮往婚姻,也不喜歡孩子。在遇到老公之前,她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

順其自然的結婚,然後,頭生子突然的降臨,20多歲的Jennifer毫無做媽媽的準備。

Jennifer懷上老大的時候,老公被調了倫敦,她也就大著肚子去倫敦工作。

忙於工作的女性大多會有這樣的感受,所謂“母愛”並不是從生命孕育之初開始的,也不是忽然天降,而是伴隨著孩子的出生、母乳餵養,各種親子之間的互動中,漸漸感受到的一種愈發強大的力量。

Jennifer說,自己第一次做母親的感受,除了焦慮,就是崩潰。

“我讀了可能幾十本書,然後發現天哪,原來就是一個女生轉為成媽媽這個角色中,她的世界還有這麽多東西需要學,而且沒有人告訴你,沒有人教你。孩子出生的那一天,他是零歲,我們也變成零歲的媽媽。”

精神緊繃著的零歲媽媽,遇到了一個心大的零歲爸爸,還演繹出一小段人間喜劇。

“生完孩子那一霎那,幾個小時要下床,我老公轉過來就吃驚地說,‘哇,你肚子為什麽還這麽大!’我當時真得是累到沒力氣,如果我有力氣,一定把他踢出去的。但我直覺反應是‘對啊,我肚子為什麽還這麽大?’沒有人告訴你生產完了是這樣的。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但後來養起來孩子我才發現自己完全不知道怎麽做媽媽,而且國外沒有育兒嫂。”

那就學吧。

自虐的Jennifer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衝勁,“我越不懂我越開心,我是有自虐的心態。所以在倫敦的那一年半,一下子融入了我的角色。”她開始接觸大量的早教課程,開始愛上和不同的媽媽聊天。

孩子吃輔食,媽媽吃“知識”,上課看書課後實踐,自己親手做羹湯,然後和不完美的零歲媽媽一起作戰,崩潰、再戰鬥、再崩潰,再戰…

從一個時代女性到三個孩子的母親,再到創辦一個為天下孩子幸福的“小綠洲”,Jennifer無時不刻感受到命運的奇妙,“我現在真的很愛孩子,自己的孩子,也很愛別人的孩子。就是真的很喜歡小孩。”

04

三個娃一個媽

喜歡小孩的Jennifer養了三個兒子,養得很有心得。

老大今年8歲,是一枚學霸。Jennifer不陪寫作業,只是偶爾幫他check一下。但是,小孩子貪玩是天性,再學霸再有自製力,也會難免想要偷懶,這時候Jennifer會很認真地坐下來溝通:為什麽我沒有送你去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已經可以讓你有很多自由。媽媽每天努力工作,希望你也認真對待自己的功課。這次對話之後,老大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做作業,妥妥當著他的學霸。

“我能看清老大需要什麽,他有內驅動,然後就給他目標。老二完全不一樣,如果按傳統學校,他一定是不及格的。所以我找到他的那個爆發點。他是一個超級聰明的孩子,非常有創造力和能力,我就讓他在小綠洲散養,一直呆到了5歲,他和哥哥都會幫忙貼標簽,把東西擺回去,做各種力所能及的工作。”

Jennifer很開心看到孩子的這種主人翁精神,她覺得孩子從她這樣GET到了很多好的東西,儘管這些並沒有直接教給孩子。作為一個從事早教行業的智慧媽媽,她始終都相信孩子的優秀和才能與生俱來,因為這份相信的背後,是她對於孩子們過去4年,1400多個日日夜夜的精心陪伴。

二胎政策開放之後,中國媽媽強烈反彈,紛紛表示“不要生”,“不敢生”。誠然,養育成本是一個大問題,但是更大的問題可能還在養育本身。作為獨生子女一代的父母,我們並不擅長去處理多子女之間複雜的家庭關係。

“他們會吵架嗎?會。他們會搶玩具嗎?當然會。他們會讓我很煩嗎?of course。所以我覺得育兒其實你要想明白這件事你看清楚就好,就是他不可能完美,你也不可能有完美的孩子,因為你自己也不完美,這個過程一定很難一定會有挑戰,但是愛是無可取代。”作為媽媽,就算崩潰也要撥開迷霧,在複雜的關係中看清核心本質,減少抓狂讓自己因為愛變得更有力量。

中國媽媽的生育抗拒,還有一個原因是“喪偶”。喪偶不是指爸爸現實的不存在,而是指的他們對於養育兒女的活動中選擇性缺席。

Jennifer的老公在回國之後,也仿佛受了氛圍的影響,他覺得很多地方都不喜歡去,就拒絕出席,這讓Jennifer更加焦慮和不快樂,帶著孩子出門去遊樂園,之前都是很開心的,但是現在就會被各種負面因素影響,背上各種“走失、搶娃”的心理包袱,戶外活動步步驚心。

爸爸很忙,媽媽好累,這就是中國家庭的實況。所以要改變。

“讓爸爸承擔責任,就要給他們更多時間,更多鼓勵,讓他們成長,讓他們進入角色。不要有太大期望,就不會有太大失望。”Jennifer家的爸爸原來就是一個把孩子扔地下自己看球的人,現在也變成了兒子崇拜的爸爸俠,“孩子們喜歡和爸爸踢球,覺得爸爸超棒,爸爸的那種陪伴的方式非常適合男生的成長。”

05

憂鬱症之後再創業

2012年的夏天,Jennifer回國的第一周,她第一次看到了窗外嚴重的霧霾,那種灰蒙蒙的感覺,就像把人泡進了很久沒洗的浴缸。她說自己應該是得了憂鬱症。

十幾年後回國,一個人也不認識,中文講得也不好,和人溝通經常會卡住,這讓她更覺得自己不快樂,甚至會憤怒。

看著窗外的霧霾,Jennifer思考“夏天為什麽會起霧?”然後上網搜資料,被各種撲面而來的新聞直接擊沉,“假西瓜、假雞蛋、假牛奶…看完我覺得自己各種崩潰。”

那一年,她給孩子試遍了各種早教,也收獲了各種不愉快。“我對早期教育的理解,就是要享受陪伴。但是大部分人會覺得早教就是去上課。我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社群。”Jennifer當時計劃自己疏攏海外資源做早教項目,但是隨著老二的到來,項目被暫時擱置。她繼續做自己的全職媽媽,找不到好的項目,只好在家裡給孩子請老師,實現教育理想。

就這樣拉拉雜雜的在家當全職媽媽帶娃,等老二兩歲的時候,Jennifer已經在家呆了四年,中間幫了很多幼兒教育企業出謀劃策。但是,等到她為了老二再次出山找早教的時候,發現還是沒有合適的地方,“各行各業都在快速變化的時候,早期教育沒有創新,還是沒有一個真的為家庭和媽媽做出來的品牌。”30歲的Jennifer下定決心,創辦了自己的早教品牌,小綠洲。“無知者無畏吧。”Jennifer開辟的這一片小小的綠洲,承載著一個媽媽對於孩子的愛,在全國慢慢蕩開。

Jennifer會感慨自己的幸運,她覺得自己做的事,剛好可以把孩子裝進去。這樣就能有很多的時間,陪伴著孩子成長,有更多的時間,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她會跟兒子們分析自己的商業行為,或某件事情上的得失,也會分享出差的各種故事。“以身作則,這是我教育孩子的方式,其實很像我的父母。”

創業的忙碌可想而知,但作為媽媽,她還是會和兒子約定好每周五放學盡量去接他們放學,要外出參加活動,會盡量帶著孩子們一起,如果不行,她就會很認真地對兒子解釋,“這次去的地方媽媽不可以帶你。”

Jennifer此前一直都覺得自己也就是個70分的媽媽,因為作為一個目前,她有很多事沒有做,還有好多不完美,“但今天早晨,我突然覺得,要給自己100分,這並不是說我覺得自己真得做到了perfect,而是因為我開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接納,我會進入一個媽媽最好的狀態,給予孩子最需要的東西。”

“那你認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麽?”

Jennifer想了一下,說:“愛和接納。”

尾聲

世間最好的父母,都像燈塔,給方向給引導,也不限制孩子成長的自由。

在Jennifer的內心裡,最明亮的那個燈塔立在了8歲那年的工廠裡,

在Jennifer的孩子眼裡,燈塔矗立在了媽媽創造的小綠洲裡,

那屬於更多孩子的呢?

願每個小小世界,都有一個燈塔,以愛為名,永不迷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