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斗三號」第十一、第十二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北斗未來將如何發展?

文 / 錢航 吳桐

本文由知識就是力量原創首發

8月25日07時52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與遠征一號上面級,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北斗三號」第十一、第十二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今年是北斗衛星高密度發射之年。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製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進入發展新階段:系統性能、衛星壽命、服務精度大為提升,提供服務的地區範圍更廣,進一步向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角色靠近。

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衛星,看看北斗衛星的未來會如何。

北斗衛星

北斗一號

「北斗一號」兩顆工作衛星和1顆在軌備份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成功發射,標誌北斗一號系統正式建成。

北斗一號系統有3大功能:一是快速定位,精度為20~100米;二是從開機到定位只需要0.7~2秒,實現每次120個漢字以內的短消息通信;三是實現雙向20納秒、單向100納秒的高精度授時。

值得一提的是短消息通訊系統。「北斗一號」用戶機之間的通信不需要藉助其他系統,其通信是通過衛星和中心站轉發的,可機密級加密,一戶一密,安全性高;而且不受用戶機之間的高山阻隔或距離的影響,通信速度快,但受限於電文輸入速度。這是目前應用最為成功的地方,也是優於美國GPS的最重要功能。GPS隻解決了「我在哪裡」的定位問題,隻具備接收功能。而北斗解決了「你在這裡、他在哪裡」的問題,具備短訊功能。

北斗二號

北斗二號分為區域系統和全球系統,前者已於2012年全部建成。由12(14)顆衛星組成的區域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區內與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性能相當,並獨具短消息通信功能。其核心地區為我國及周邊,經緯度為東經75°~135°,北緯10°~55°,定位精度為水準10米,測速精度為0.1~0.2米/秒,授時精度為單向50納秒,雙向10納秒。重點地區為東經55°~180°,南北緯55°。

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的地面運行控制系統由1個主控站、2個時間同步/注入站和27(29)個監測站組成。其用戶在服務區內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保留了「北斗一號」系統的報文通信功能。

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的特點有3個:一是採取與GPS相同的單程無源測距,用戶設備可無源工作,沒有用戶容量的限制;二是在高動態應用方面與GPS完全一致;三是兼容保留北斗一號所有功能,並提升其系統抗干擾性能。

北斗導航原理

北斗三號

北斗三號系統建設是我國北斗系統「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相比北斗二號系統,北斗三號系統不僅是衛星組網從區域走向全球,同時技術更先進、建設規模更大、系統性更強。北斗三號衛星將增加性能更優的互操作信號,在進一步提高基本導航服務能力的基礎上,按照國際標準提供星基增強服務及搜索救援服務。北斗三號採用星載氫原子鐘,其精度將比北斗二號的星載銣原子鐘提高一個數量級。

如同停水停電影響城市生活一樣,衛星導航服務一旦失效,不僅國家的經濟運行要受到極大的影響,人們的生活也將帶來很大的不便,這也就給衛星導航系統的可靠性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總體而言,北斗三號具備高精度、高可靠、高保險、多功能等特點。

北斗星座

北斗未來會怎麼發展?

北斗的未來是融合發展,實現「北斗地基增強網 + 高精度位置服務網+ 寬頻移動互聯網」

隨著北斗三號的全球組網建設加速,乃至最後完成全球組網,會有更多國家、更多用戶使用北斗系統,將進一步拉動北斗應用推廣與產業化進程,帶動北斗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北斗系統也正在和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融合發展,實現「北斗地基增強網 + 高精度位置服務網 + 寬頻移動互聯網」互聯互通、「北斗系統 + 高精度遙感數字地圖 +導航網格碼 + 雲計算平台」融合發展,以及「北斗導航 + 無線區域網 + 移動通信 + 衛星通信」等一體化晶元研發。

日益走近全球導航舞台中央的北斗將成為像水、電、氣一樣觸手可及、隨需而用的公共服務產品。北斗為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推動科技發展;在服務中國的同時,也在服務一帶一路沿線乃至全球國家和地區,是「中國方案」的最佳踐行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