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則天重用的“神探”,才是真正致力恢復李唐王朝的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師若可

中國的名偵探有哪些?你可能會毫不思索的說出狄仁傑,包拯,宋慈等人的大名。

狄仁傑,在影視作品中以斷案著稱。他斷案風格獨到,善長推理,分析準確,可以說是斷案如神,被稱為犯罪分子的命中克星。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史書記載,狄仁傑擔任大理寺丞時斷了許多案件,而且無一冤案。然而大理寺丞這個職務相當於現代的高級法官。故而狄仁傑隻做裁決宣判,並不是刑偵破案。

既然狄仁傑不是刑偵破案,為什麽會在影視作品中以名偵探的身份出現呢?

這就要從一本書說起。它就是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所著偵探小說《大唐狄公案》。該書以唐代宰相狄仁傑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縣及京都為官斷案、與民除害的傳奇經歷。

這本小說在歐美很是暢銷,至今已被譯成十餘種文字,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生必讀書目。

作者筆下的狄公,迥異於中國傳統公案小說中的“青天大老爺”,他有獨到特辦案風格:重效率而輕縟節,講操守而又善變通,重調查推理,而不主觀妄斷。

狄仁傑斷案如神,被西方讀者稱為古代中國的福爾摩斯。

但不是神探的狄仁傑一生又做了什麽呢?

一、犯顏直諫

狄仁傑一生經歷了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三朝,為官生涯主要在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他是那時有名的諫臣,忠正耿直,很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賞識。

唐高宗開元三年,守衛昭陵的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和右監門中郎將范懷義不小心誤砍了陵園的柏樹,被人告發。唐高宗得知後,立即下令抓捕權善才和范懷義兩人。

當時狄仁傑正擔任大理寺丞,權善才和范懷義被押解大理寺後。狄仁傑依據《唐律疏議》,判處兩人去官除名。

昭陵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園。唐高宗怎麽可能輕易放過這兩人。被關進大理寺後,唐高宗下旨處死兩人。大理寺沒人敢違背皇上的旨意,準備奉旨行事。

就在這時,狄仁傑連忙上表,說道:“我遵照法律來辦案,怎麽能因為幾棵樹就殺掉兩位大臣呢?按照大唐律法,他兩所犯的罪就應去官除名,您的這個詔命我不能照辦!”

唐高宗看了狄仁傑的上表後,非常不高興,他派人把狄仁傑宣進宮中,對狄仁傑說道:“權善才二人膽敢砍伐皇陵的柏樹,這分明是存心置我於不孝之地,這二人必須處死。”

怎知狄仁傑依舊不依不饒,表示自己作為大理寺丞,不願做有違律法之事。朝堂的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唐高宗勃然大怒,說道:“權善才二人如此膽大妄為,連皇陵的樹都敢砍,這樣的大不敬,我怎能容他。這兩個人必須處死,你不必多說。”

狄仁傑道:我聽說在君主面前說真話,從古到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我雖然愚昧,看法卻有所不同。我認為,諫臣能不能順利完成使命,關鍵是看君主。

在夏桀商紂那樣的昏君執政時期,想做諫臣自然不容易。可一旦遇上了堯舜那樣的清明之世,諫臣可就走運了。

我今天膽敢在皇上您的面前大膽進諫,不用擔心你龍顏不悅,就是因為當今天下清平,我遇上了堯舜一樣的賢君。

所以我今天不論說什麽,說的對與不對,都不會像比乾那樣遭到殺身之禍。”

狄仁傑把唐高宗比作堯舜一樣的明君,這讓滿腔怒火的高宗不得不壓下火氣,朝堂上的氣氛得到了緩和,權善才和范懷義因此免於一死。

二、愛民如子

公元696年,契丹反叛大周,武則天派去的官兵征討不利,導致河北震動,魏州告急。

魏州刺史獨孤思莊害怕契丹軍兵臨城下,便把附近村莊的百姓都趕往城中,強迫他們上城防守。

武則天得知此消息後,立即調狄仁傑擔任魏州刺史。狄仁傑認為契丹與大周不可能打持久戰,所以魏州不能自亂陣腳,必須穩定人心。

狄仁傑到任後,對百姓說:“契丹賊軍距離魏州城還遠著呢,大家該種地的還是回家種地,萬一契丹人打進來,我自有辦法抵擋,不勞百姓們為之操心勞力。”

百姓們回去後,狄仁傑積極設防,果然, 契丹人不敢貿然打魏州的主意。

直到第二年六月份戰爭全面結束,戰火都沒有燒到魏州。河北的其他幾個州遭到重創,唯獨魏州得以保全。老百姓對狄仁傑愛戴有加。

不久後,武則天將狄仁傑調離魏州。

消息傳開後,魏州百姓都懇求皇上把狄仁傑留在魏州。由於狄仁傑要處理戰後事宜,不得不離開魏州。狄仁傑離開後,魏州百姓特地為狄仁傑立了生祠,天天供養。

酷吏案後,狄仁傑被貶彭澤縣令,他剛一到任,就趕上彭澤縣鬧饑荒。

狄仁傑顧不得剛剛被貶的影響,上諫武則天免除彭澤縣和附近幾個受災縣的賦稅,並且積極組織百姓采取各種方法自救。

他與百姓同患難,共甘苦,最終彭澤縣順利度過了這次災荒。狄仁傑因此深受彭澤百姓愛戴。彭澤百姓還為狄仁傑立了生祠。

在狄仁傑的為官生涯中,他每到一處,都會把地方治理的有聲有色。他關心民生疾苦,體恤百姓生活多艱,對老百姓始終滿懷仁慈和關愛之情,被百姓稱為愛民如子的大清官。

三、心系李唐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 唐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臨朝稱製。

第二年,武則天將中宗廢為廬陵王,立唐睿宗李旦繼位。但是睿宗只是武則天的傀儡,從這個時候開始,歷史進入了武則天統治的新時期。

而臨朝稱製已經滿足不了武則天的權利欲望,她需要的是名副其實的皇帝寶座。

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這場政權更替不僅引發朝堂沸騰,也使眾多李唐舊臣被降職問罪。

狄仁傑作為唐高宗時期提拔起來的舊臣,卻在武周時深受武則天重用,一時間,成為了眾人冷嘲熱諷的對象,其中也包括他的家人。

但他始終不為非議所動,也不被權勢誘惑,為恢復李唐王朝尋找著峰回路轉的時機。

武則天的政才當時無出其右,眾臣心裡都很清楚。但是,男尊女卑的觀念根深蒂固,加上各方勢力明爭暗鬥,不斷有人起兵反武。

在狄仁傑的心裡,戰爭只會讓老百姓流離失所。所以他不苟同像徐敬業,李貞等起兵反武的李唐舊臣。

另外一方面,狄仁傑心裡很清楚,武則天稱帝不是偶然,也不是僥幸,而是多年的籌劃經營才做到的。

所以一旦成勢,便難與之爭鋒。而他能做的,就是為老百姓多做好事,盡量避免戰爭,見機行事。

晚年的武則天,在立嗣的問題上始終難以決斷。她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做夢都想當儲君。

可是,武則天心裡很清楚,他兩都德才不足。但如果立李氏子嗣,武周江山將不複存在。

武則天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

此時的狄仁傑感覺到時機已到,他不顧性命安危,再一次站在風口浪尖上,直言進諫。

有一天,武則天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鸚鵡,羽毛豐滿,但是兩隻翅膀都折斷了。醒來後很是不安。

第二天上朝,武則天問眾大臣這個夢是何征兆?大臣們怕說錯話,都不敢言。

這時狄仁傑站了出來,他說道:“皇上姓武,這鸚鵡自然是指陛下您,鸚鵡的兩隻翅膀都被折斷,這是指皇上的兩個兒子廬陵王和相王。如果您能起用他們,那麽鸚鵡不就兩翅齊全了。”

狄仁傑剛說完,朝堂的氣氛立馬緊張起來,武則天的臉色很是難看,但她什麽話也沒說。此後,狄仁傑多次以母子恩情為由進諫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公元699年,武則天將廬陵王召還洛陽,複立為皇太子。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複位。

狄仁傑用和平的方式匡扶李唐江山,可以說,他是李唐江山的功臣,同時他也是老百姓心目當中的清官。中宗返正後,追贈狄仁傑司空;睿宗繼位後追封梁國公。

史料來源:《舊唐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