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輸了一場戰役,贏了戰略勝利:兩千多年前的潯陽之戰

人類自誕生文明以來,戰爭就從未停歇,經過數千年的戰爭,戰爭早已從局部戰鬥的勝負進化成一場綜合實力的較量。戰略上的成功,是由一次次戰役的勝利最終形成的,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每一場戰役的勝利都決定了戰略的走向。

恰恰相反,有的戰爭之中,站在戰略的高度,戰役的勝利恰恰導致了戰略的失敗。這樣的情況在人類戰爭歷史上比比皆是,例如近代第2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場上,武裝到牙齒的日本軍隊幾乎取得了所有戰役的勝利,但是,日本卻最終在侵華戰爭乃至於第2次世界大戰之中一敗塗地,最終無條件投降。

雖然日寇取得了一場又一場戰役的勝利,但是,在中國人民的浴血奮戰之下,日本有限的資源和兵力陷入了龐大的中國戰場,最終被消耗殆盡,日本不但沒完成自己侵佔中國的戰略目標,最終還被迫投降,一敗塗地。

因此,戰爭是個極為複雜的過程,有的時候,贏得一場戰役,並不意味著戰爭的最終勝利。今天要講的這場戰役,卻是發生在公元前127年的漁陽之戰。

其實漁陽之戰,在歷史書中算不上經典,尤其漢匈之戰持續了130多年,發生過的經典的戰役多如牛毛,然而在漢弱匈強的漢初,卻十分重要。

漢武帝繼位之初,憑借機動能力無與倫比的騎兵,匈奴依然佔據巨大的戰略優勢,除了衛青帶領的軍隊能夠與匈奴與之抗衡以外,其余的戰役基本上是屢戰屢敗。尤其是漢軍一直在北方戰略要地漁陽上不斷的栽跟頭,不過,正是因為最終輸掉了這場潯陽之戰,才有了後來的反擊與勝利。

自從漢軍與匈奴的戰爭爆發以來,漢朝一直難以控制河套地區,因為軍不熟悉草原地形,所以在草原作戰想要取得勝利更是難上加難,正因如此,當時的漢軍可以說是被匈奴吊打。

這場百年之戰的轉折點,就發生在公元前127年的這場漁陽大戰。當時的漁陽、雁門等地,不斷遭受著匈奴騎兵的侵擾,匈奴持續不斷的侵擾,一直嚴重影響著當地百姓生活,並直接威脅到了中原地區。

整個戰場上的真實寫照是這樣的:前一年的秋天,匈奴派遣兩萬騎兵攻打漁陽,駐軍將領率領著數千漢兵擊退匈奴,並且付出慘烈代價,損失了數千精銳兵力。

可是當漢軍還沒有緩過神來,第2年的時候,匈奴又一次出兵,憑借騎兵超強的機動能力,在漁陽瘋狂殺戮。這6年的時間裡,百姓苦不堪言,漢軍屢戰屢敗,猖狂的匈奴甚至經形成了自己攻打漢軍的套路。

在漢匈開戰6年以後,漢軍幾乎只能被動挨打。面對這種局面,驕傲的大漢王朝自然容忍,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在思考著漢軍為何在兵精糧足的情況下,依然打不過匈奴。

原因其實並不難找,這完全是因為漢軍在機動能力,也就是騎兵的巨大劣勢和戰略目標的失誤。每一次迎戰匈奴,漢軍都是被動迎戰的那一方,甚至還經常在匈奴最熟悉的草原腹地展開戰鬥。這樣一來,他們只能被匈奴牽著鼻子走。

認識到這一問題的漢武帝,他首先尋找到了最適合帶兵抗擊匈奴的將領衛青,並規劃了下一個攻佔的戰略目標——河套地區。

當時漁陽的將士們在韓安國等人的帶領下誓死頑抗,甚至都已經步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這個時候,漢武帝沒有像往常一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將戰略目標指向了匈奴的要害之地。衛青帶領著數萬精銳漢兵,直接攻打匈奴河套草原,這對於匈奴而言,完全是一場猝不及、防毫無準備之仗。

河套地區的匈奴守軍,被漢軍打的落荒而逃,這場戰役中沒有偷襲,也沒有詭計,漢軍趁著匈奴主力陷入在漁陽之戰的勝利之中時,用出其不意的手段,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正是因為這場戰役,才讓河套草原淪陷數十年以後,又一次回歸中原。丟失河套地區以後,匈奴幾乎喪失了南侵的資格,同時這裡的草原,又為漢軍提供了可以培育強大騎兵軍團的優勢。漁陽一戰,有不少的將軍百姓付出了鮮血與生命,但是卻換來了以後的長久勝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