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絡紀錄片扎根中華文化沃土

近期,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在13部入選網絡紀錄片中,約三成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鋪陳展開。實際上,無論是在電視大屏時代還是移動小屏時代,紀錄片一直都是一個比較“小眾”的節目類型,從播出體量和觀眾數量來看,始終無法與電視劇、綜藝節目等相提並論。但一段時間以來,一系列扎根中華文化沃土的網絡紀錄片數量與品質齊升,成為紀錄片創作的新亮點。


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是視聽行業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一系列數據都在說明,一些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絡紀錄片,恰逢其時,不僅自身獲得了關注、贏得了口碑,也為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貢獻了別樣的“打開方式”。


入選2023年第一季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的幾部網絡紀錄片,都體現出了這樣的特質。敦煌研究院推出的網絡紀錄片《敦煌歲時節令·二十四節氣》,每集以一個節氣為主題,擷取敦煌壁畫中的人物和場景,細致生動又充滿詩意地解說其中的風土人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作品在敦煌壁畫營造的藝術時空裡,講述古老的東方智慧如何影響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將賡續至今的思想情感傳遞出來,啟迪人們從文化寶庫中汲取、轉化、創造。


《千古風范蘇東坡》則展示了蘇東坡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蘇東坡不是孤立的蘇東坡,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與世界優秀文化比肩的名片。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類網絡紀錄片不斷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拓展創新藝術表現形式,已經陸續出現“紀錄片+劇情演繹”“紀錄片+綜藝”“紀錄片+互動體驗”等跨界類型,作品更具趣味性,也更受互聯網用戶青睞。


《惟有香如故》就與此前同類型講述古代香料題材的紀錄片不同,作品以獨特的視角和新穎的講故事方式,打開此類型紀錄片的“新玩法”。作品選取了楊貴妃、李清照、蘇東坡、黃庭堅、華佗五位歷史人物,分別對應了瑞龍腦香、梅香、沉香、甲香、艾香五種香料,以香喻人,以人比香。每集開篇,直接拉開一段歷史的帷幕,講述與這些人物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鉤沉往事,娓娓道來。如第一集《雨霖鈴》主要圍繞“楊貴妃之死”展開。高力士奉李隆基之命,到馬嵬驛為楊貴妃遷墳,但高力士在墳中只看到了楊貴妃一直隨身佩戴的香囊,裡邊裝著她最愛的瑞龍腦香。這種香極為稀有,即使是在開元盛世,李隆基賞賜給楊貴妃的一次也不過只有十枚左右。“清涼,但並不刻薄;端莊,又不失纏綿。瑞龍腦就在這矛盾的夾縫中吐納耗盡,最後連一抹香灰都不剩……”這種香的“炎涼”特點,恰恰暗合了楊貴妃最終被無情捨棄的命運。有網友說,看了這部紀錄片,對中華香道產生了濃厚興趣,並且想重讀那段歷史。


網絡紀錄片《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也不是傳統意義上以三星堆的考古價值為主題的歷史紀錄片,拍攝的不僅是文物如何出土,也是一群“90後”考古人在工作中的可愛與堅守,說的是歷史,也是當下的生活。


這一類網絡紀錄片的創新發展,還表現為積極拓寬產業邊界,創新產業模式。一些網絡紀錄片的製播主體致力於打造紀錄片優質IP,通過系列化生產、周邊產品開發、聯合行銷等手段,持續激活品牌價值。這些立足作品的多維開發和產業布局,有利於開拓紀錄片市場,增強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為打造優秀紀錄片作品創造更好的條件。


例如,“網紅”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推出後,同名紀錄電影隨之登上院線;再例如,圍繞熱播電視劇《風起洛陽》中的洛陽文化場景與文化細節,推出系列紀錄片《神都洛陽》,聚焦“唐服女妝”“洛陽牡丹”“唐詩洛水”“千年美食”“傳奇人物”等方面,綜合運用“實拍+再現+動畫”的手法,揭開古都洛陽的神秘面紗,引領觀眾從多個維度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圍繞城市IP打造紀錄片作品,在延長IP生命力的同時,也創造與圖書、動漫、舞台劇等文化形態共振,激發當地文旅活力的可能性。(作者:黃海貝,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副研究員)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7日 12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