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武紀隱憂:華為轉競對 商業化乏力 難撐千億市值?

對於成立只有四年的寒武紀來說,上市意味著更高的知名度、更多元的資金募資渠道。其市值突破千億,對於尋求自力更生的國內芯片產業而言無疑是利好。但接下來,寒武紀無疑需要在商業化能力上作出更多證明。

來源/ 新浪科技(ID:techsina)

作者/ 張 俊

繼中芯國際後,國內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紀成為科創板的又一明星企業。

寒武紀發行價為64.39元/股,7月20日上市首日開盤價高達250元/股,市值一度暴漲超過1000億元。

但市場上對其質疑聲也不少。曾經的大客戶華為逐漸成為競爭對手,客戶集中度太高、連續多年虧損。商業化能力不足的寒武紀,能撐起千億市值嗎?

得失華為

2016年,寒武紀由陳雲霽和陳天石兩兄弟創立。兩人都是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而陳雲霽還曾是國產通用CPU龍芯的研發成員。成立當年,寒武紀便推出了旗下首款AI處理器寒武紀1A。

當時AI芯片在國內仍處於起步階段,而華為與寒武紀的合作,讓這家初創企業吸引了不少外界關注。

2017年9月,華為發布了麒麟970手機芯片。與之前的產品不同的是,麒麟970專門設立了一個AI硬體處理單元NPU來處理海量的AI數據。而這個NPU就是來自寒武紀1A的授權;在2018年8月發布的麒麟980,也搭載了第二代名為寒武紀1H的人工智能NPU。

▲余承東2017年發布麒麟970,NPU上採用寒武紀的IP授權

華為的訂單,支撐起了寒武紀早期的業績。寒武紀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公司終端智能處理器IP許可銷售收入分別為771.27萬元、1.17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8.95%、99.69%。

但雙方的合作在2019年迎來變數。2019年6月,華為發布了麒麟810,這次內置的NPU不是來自寒武紀,而是採用了華為自研的達文西架構。

實際上,雙方的合作變數早已有了跡象。

在2018年10月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首次公布了華為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覆蓋端、邊緣和雲等全場景。華為還發布了兩款基於自研達文西架構的AI芯片昇騰910和昇騰310。

“之前外界一直在傳華為在做AI芯片,我要告訴大家,這是事實。”徐直軍說。被問及與寒武紀的合作,他解釋稱,“為什麽要構建新架構來支持AI芯片,這是基於華為對AI的理解,基於端邊雲對AI的需求自然產生的。寒武紀也很好,但無法支持我們的全場景。”

有相關人士指出,華為早期在麒麟芯片上使用寒武紀,更多是權宜之計。麒麟970的發布時間剛好稍早於同樣內置獨立AI芯片的競爭對手蘋果A11,這也讓麒麟970搶先佔有了“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的智能手機AI計算平台”的名號。實際上,華為官方一直以來也並未對與寒武紀的合作有意宣傳。

對於華為而言,一家一直崇尚自研能力的企業,在AI芯片和應用這個市場廣闊的賽道上不可能不去樹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華為由寒武紀的客戶轉變為競爭對手的根本原因所在。

逐漸失去華為的新訂單後,寒武紀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許可銷售收入在2019年出現同比下滑, 只有6877.12萬元,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也下降至15.49%。

寒武紀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寒武紀1A和寒武紀1H產品合計IP授權收入為316.18萬元,全年授權收入也只有600-800萬元。2020年,寒武紀計劃主推第3代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M,在目前5家潛在客戶中有3家預計會簽約,但寒武紀1M在2020年能夠帶來的IP授權收入預計也只有1000萬元。

實際上,除了華為之外,目前雖然也有國內手機廠商在嘗試自研SoC芯片,比如小米、OPPO等。但在自研SoC芯片尚未成熟的情況下,還是會大規模採用高通、聯發科等芯片企業的產品。而這些專業的手機芯片供應商都選擇自研NPU,這讓寒武紀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收入面臨極大的擠壓。

在2017年的一次發布會上,寒武紀CEO陳天石曾提出公司的發展目標:“3年內佔領10億智能AI終端,佔領中國雲端高性能芯片1/3市場份額。”10億智能AI終端的目標,目前來看要落空了。

擴張與虧損

失去華為的訂單,對寒武紀2020年的收入影響仍舊在持續。

今年一季度,寒武紀營業收入1155.26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91%;今年上半年,寒武紀預計營業收入約為8200萬元至8600萬元,預計同比下降約12.24%至16.32%。官方給出的原因是主要系從華為取得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較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

實際上,在華為選擇自研AI芯片的同時,寒武紀也未坐以待斃。

2018年和2019年,寒武紀推出了面向雲端伺服器市場的芯片思元100和思元270及相關加速卡產品,開拓新業務。

2019年,寒武紀的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實現規模化出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7.77%;同年,寒武紀還面向企業、科研機構及政府拓展了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該業務2019年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66.72%,逐漸讓寒武紀擺脫了對華為的依賴。

▲寒武紀歷年業績走勢

但多元化產品背後,需要巨額的研發投入作支撐。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該公司淨利潤分別為-3.81億元、-0.41億元和-11.79億元。寒武紀解釋稱,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司研發支出較大,產品仍在市場拓展階段,未來一段時間公司將存在持續虧損。

開拓業務線之後,寒武紀也面臨著國內外對手的激烈競爭,其中就包括曾經的大客戶華為。

以雲端/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為例,NVIDIA、英特爾等國際巨頭的產品在認知度、性能、生態等方面具備優勢,而國內華為的昇騰910和昇騰310也實力不俗。

此外,寒武紀在國內的競爭對手不止華為,還有正在發力AI芯片的阿里、百度互聯網巨頭,以及同為創業公司的地平線等;在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上,寒武紀同樣面臨著NVIDIA、英特爾、華為的競爭。

寒武紀在招股書中坦言,其生態完善程度與NVIDIA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銷售網絡上也沒有NVIDIA、華為成熟完善。新業務面臨著市場拓展的挑戰。

實際上,目前寒武紀的客戶結構上也繼續存在著風險。

以2019年為例,中科曙光是寒武紀第三大客戶,銷售金額佔當年寒武紀營收的14.38%,主要採購寒武紀的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計算所是中科曙光的控股股東,持股超過20%。而中科院計算所也是寒武紀的第二大股東,持股超過16%,僅次於CEO陳天石。中科曙光與寒武紀是極為密切的關聯方。

2019年,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是寒武紀的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佔寒武紀全年營收的46.65%。

據悉,在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方面,寒武紀目前的在手訂單主要包括該政府機構的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台(二期)的第二批供貨硬體設備、授權軟體。除該訂單以外,寒武紀暫無其他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在手訂單。

能否撐起千億市值?

“實事求是地說,寒武紀很有價值,但並不值千億市值,股民需謹慎。”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說。

就AI芯片設計實力而言,寒武紀在國內企業中毫無疑問是處於前列的。在人才方面,其研發人員佔比近80%,同時還有中科院計算所部分在職人員兼職;在研發投入方面,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分別為380.73%、205.18%和122.32%。也即是寒武紀每年都拿出遠超過當年營收的資金投入研發。

人才和資金支撐下,寒武紀也是目前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芯片及其基礎系統軟體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

比如其自研了智能處理器微架構和指令集,寒武紀的雲端、邊緣端、終端三條產品線的所有智能芯片和處理器核IP產品都構建在自研的MLU指令集基礎之上。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這樣的能力可以講好自主替代的故事,必然會受到科創板股民的熱捧。

但劉興亮認為,寒武紀在商業化上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華為從合作到走向競爭後,再難尋找到這樣的優質大客戶。目前其缺乏市場化的客戶,很多業務依賴政府或者關聯機構。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容也撰文指出,當前寒武紀的千億市值過高。半年前,《2019 胡潤中國 500強民營企業》榜單中寒武紀的估值還只有160億元,這意味半年後其市值是此前的6倍。而無論從AI芯片的市場規模增長,還是寒武紀的營收增長上來看,這個市值都顯得過高。

“終端智能處理器IP,我們還能太長的路要走,這個不是靠喊口號炒概念就能搞定的。”劉興亮說。

實際上,寒武紀採用Fabless模式(隻專注於設計,沒有製造業務)經營,與華為海思類似,都要通過代理商採購芯片IP、EDA工具、晶圓及其他電子元器件等。

當前,華為海思正面臨著美國對其芯片供應鏈的封殺,這給華為的自研芯片計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華為正在努力尋求解決方案。寒武紀也坦承,其部分供應商的產品具有稀缺性和獨佔性,如不能與其保持合作關係,公司短時間內難以低成本地切換至新供應商。

對於成立只有四年的寒武紀來說,上市意味著更高的知名度、更多元的資金募資渠道。其市值突破千億,對於尋求自力更生的國內芯片產業而言無疑是利好。

但接下來,寒武紀無疑需要在商業化能力上作出更多證明。

雜誌購買

關於本文

作者:張 俊

來源:新浪科技(ID:techsina)

版權說明: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原創平台所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

BUSINESS

《商界》雜誌編輯部出品

記錄時代企業 傳播經營智慧 探究商業本質 透視商界人生

公司報導 | 品牌傳播 | 投稿合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