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蘋果墮入凡塵,疲態盡顯

2019一開年,蘋果CEO庫克一封底色悲涼的致投資者信,直接帶崩了蘋果的股價。

在庫克歸總了上市與出貨時間的銷售影響、美元強勢帶來的外匯阻力、供應鏈產能的受限以及新興市場的疲軟的四大甩鍋理由之後,蘋果也迎來了其十年來首次主動下調第一財季營收預估的疲態報告。

被稱為蘋果頭號分析師的高級技術研究分析師托尼.薩克納吉久則認為,蘋果的產品價格非常昂貴,但它沒有提供足夠有說服力的理由讓消費者換掉舊手機,這才是蘋果面臨的核心挑戰。

而這也預示著,蘋果即將在智能手機巨變浪潮中,面臨著自身增長極限點受限的困局。

其實,這一切也早已有了預示。

蘋果廟堂,香火不再

這幾年來,伴隨著蘋果的每年出新,消費者對新一代iphone的產品指責,幾乎都可以羅列出一長串的創新乏力以及頻發的產品問題等罪狀:

自iPhone XS系列正式發售後幾月,不少用戶都在社交媒體上抱怨包括:信號差、機身發熱、電池續航差、假防水、等等問題,其中,影響範圍最廣的還是信號問題:Wi-Fi和LTE連接。

而當曾經那些吸引消費者的前沿設計、用戶體驗等優勢不再獨有,蘋果神教如若渴望再站上神壇俯瞰眾生,享受虔誠信眾們的香火朝拜之時,卻已發現蘋果廟堂的香火早已供奉不旺,眾生也早已不再為曾經崇拜的蘋果宗教心生朝拜,而踴躍為之埋單了。

從諸多的產品吐槽以及高定價策略等問題可以看出,對於蘋果而言,其實核心挑戰不在中國,實則是在於iPhone太貴了,而產品驚喜度卻在降低,產品沒有能力打動消費者,這也將導致用戶的抵觸與反彈以及市場份額不斷地被友商侵蝕。

至於為何蘋果近兩年來不斷地沿襲突破新高的提價策略?也有部分媒體人認為,這是蘋果供應鏈議價權降低,並在螢幕、記憶體、閃存等關鍵零器件上,受到了三星極大的利潤鉗製所導致成本轉移策略,目的就是為了維持每季財報上,毛利率與營業利潤率的穩定呈現。

因此,為何蘋果要冒著在各國被禁售的風險,在芯片上棄用強者高通,轉投扶持二線邊緣角色英特爾?

無他,皆因高通在基帶芯片上議價權過於強勢,而蘋果則是希望在產業鏈上擁有更多的成本控制話語權,畢竟蘋果也深知:以漲價的形式,將上遊元器件的成本上漲轉嫁到消費者,未來很快終將遇到瓶頸。

因而,庫克時代的蘋果,一方面大力壓縮蘋果手機產品中的相關可取代零組件的成本,一方面又盡可能地將價格奢侈品化,便成為了對衝三星螢幕和記憶體、高通基帶芯片等壟斷性元器件成本上漲,所作出的應對措施。

在2018年 ,TechInsights 在其 iPhone XS Max拆解分析報告中就稱,蘋果為了控制成本,已經在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通過移除 iPhone XS Max 的部分 3D Touch 組件來抵消螢幕成本,據悉砍掉的組件成本有 10 美元,這才將螢幕成本維持到 80 美元。

然而,這也未能阻止到iPhone XS Max 443 美元的組件成本再次刷新了 iPhone 的組件成本記錄,比 iPhone X 的組件成本(395.44 美元)高了近 50 美元,已經與初代 iPhone 的售價(499 美元)相當。

所以,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蘋果為何會選擇與高通逐步分崩離析、並陣營倒戈向英特爾的原因。

一來是蘋果的成本壓縮戰略,未能接受到高通提出的專利費;二來就是蘋果要自己扶持己方陣營,欲動高通的奶酪(根基),對供應鏈端重掌話語權。

然而近段時間以來,市場份額的下滑與全球範圍內三番兩次的敗訴,也或許令得蘋果對高通的反抗結果,並不盡顯人意。

加之,通過壓縮供應端的利潤以降低產品成本,這一商業選擇對於產業生態鏈而言,並非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畢竟利潤一薄弱,也使得供應商無法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上進行高額投入,進而失去了技術創新的原動力。

此外,蘋果控制成本同時也導致產品品質的下滑。有分析機構給出的數據顯示,自庫克就任CEO以來,iPhone的故障日漸增多,從iPhone6的彎曲門,到近年來由於與高通關係交惡而導致的iPhone XS系列出現信號門等問題,這些產品問題的頻發,也將導致了用戶不斷地對新品iPhone以及蘋果的品牌溢價再度出現了質疑與拋棄。

那麽,營收增長嚴重依賴於iPhone手機的蘋果,在未來時間內,掌舵者庫克和他的團隊又該如何應對到iPhone當前的這場增長危機,將決定了未來蘋果將成為什麽樣的公司。

一位長期任職的蘋果經理表示:“在世界經濟衰退時期,蘋果表現得一直很有彈性。”

當然,這一彈性取決於蘋果能否在智能手機市場正在準備迎接第一次全球衰退的時間段內,守業船長庫克是否能像過去喬布斯時代般,為蘋果創下多次的非連續性產品創新跨越,實現新的增長極點,進而帶領蘋果這艘巨輪駛向下一片星辰大海?這成為了華爾街投資人以及對蘋果產品有所期待的人群中,所關注的重點。

雖然我們不能否認,如果蘋果能夠再出一款顛覆性的產品,整個市場的局面會被重新打開。當我們翻回喬布斯封神時期的蘋果產品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從1998年的主產品線iMac,到2001年的iPod,再到2007年的iPhone,短短十年,主產品線歷經了三次大變更,而且每一次幾乎都是後者對前者的顛覆。

的確,從公司經營與產品創新兩個角度來看,庫克應當委以一個地道精明商人的稱譽,而喬布斯要冠以卻是完美的天才產品經理盛譽。既然出發點和追求的落腳點不同,分別以產品創新和商業經營為主導的兩條不同分叉理念上衍生的產品文化,自然相差甚遠,形成的落差也在所難免,不必在意糾結。

而以商人的身姿迎合市場的庫克,能否再以破局者的段位迎接蘋果的新生?顯然,至今的市場以及投資機構都對這一可能性仍然尚存疑慮。畢竟,在產品創新這一嘗試上,其實庫克早已撲街了好幾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蘋果的問題,也絕對不是偶然情況造成的,更不是無關痛癢的疥癬之疾,而是深入骨髓的頑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