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BC 藝術頻道主編,給你揭露成功藝術家的“小九九”

我們願意相信很多關於藝術家的傳說,會對藝術家抱以浪漫的看法。他們遵從著自己的內心,做著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們的生活那麽理想化,而我們卻為了養家糊口,辛苦做著那些不想做事……

然而事實呢?藝術家真的與眾不同嗎?

最好的藝術老師,BBC藝術頻道主編威爾·貢培茲以30多年從業經驗為你揭開藝術家小秘密。

藝術家

可真俗呀!

藝術家是真誠而英勇的,藝術家的行動動機是非凡的:去創造一件有價值也有意義的作品。

但實際上,藝術家並不比一些人更勇敢、高尚或專注。這“一些人”包括,一個會在極端氣象下跑到老遠去保護牧群的農民;一個會工作到午夜直到送走最後一位客人,而第二天凌晨四點又要把自己從床上拖起來以確保能在市場上買到最新鮮的食材的餐廳老闆。

若以對事業的奉獻和對目標的篤定來評價他們的行為,我們很難將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做出區分,因為他們的目的是相同的。在所有例子中,這個目的既不浪漫,也不高尚,只是為了生存。

如果幸運的話,他們能賺到足夠的錢來繼續自己的事業。不過,當農民和餐廳老闆滔滔不絕地談論現金流或營業利潤率的可行性時,藝術家們則緘口不談有關錢的話題,這對他們而言有些粗俗甚至有失身份。這可能會有損他們在大眾心目中獨善其身、不食人間煙火的光輝形象。

然而,偶爾的例外還是有的。

“好的生意就是

最好的藝術”

安迪· 沃霍爾就對金錢和物質充滿迷戀,以至於用其作為了自己作品的主題。他將自己的工作室稱作“工廠”,而且說還說:“賺錢是藝術,工作是藝術,好的生意就是最好的藝術。”

他以消費品的形象、名人像和美元符號製作了絲網印刷品。沃霍爾事實上是在製造金錢的圖像,然後再將其換為真正的金錢。

沃霍爾非常有事業心,不過所有成功的藝術家都是如此,並且必須如此。就像農民、餐廳老闆和建築工人一樣,藝術家們都是自己的生意的CEO。他們需要對市場行銷極其敏感,也要對品牌有深刻的理解;出於禮節,他們從不會向別人提及那些庸俗的企業理念,但那其實屬於他們的第二天性。倘若不這麽做,他們很可能無法生存下去,畢竟,他們的生意是為富裕的客戶提供沒有實際功能或用途的商品,而這些顧客最看重的是品牌特色

凡·高

也一樣

一位極富事業心的藝術家會被金錢吸引,就正如塗鴉藝術家會被一面牆吸引一樣,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

魯本斯(1577—1640年)是著名的大畫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商人。當他的助手們沒日沒夜地在他的工作室兼工廠裡工作時,雄心勃勃的魯本斯則在歐洲華麗的貴族宅邸和皇宮間四處遊走,告訴那些富有的買主:若要跟上其他貴族的步伐,就要買一幅他創作的巨大而充滿肉體之美的巴洛克繪畫掛在自家大廳牆上。魯本斯在藝術界開創了逐戶上門推銷的做法,這可比最早的商品推銷員早了好幾個世紀。

凡· 高或許是浪漫而放蕩不羈的藝術家中最著名的一位了,但就算是他,實際上也是一個極富事業心與商業頭腦的人。他並不像傳說中那樣一貧如洗,事實上他與自己那作為藝術品經銷商的弟弟提奧保持著合作夥伴關係。

提奧是文森特的投資人,他投入巨資供這位大胃口的哥哥購買昂貴的畫布和顏料,鮮有間斷。就像一個小商人與他的銀行經理打交道一樣,文森特對待這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可謂是盡心竭力。他不斷地給提奧寫信告知自己的最新進展。信中也通常包括對進一步的資助的請求,而作為回報,他則清楚地表示他完全接受自己的商業義務。在一封這樣的信中,文森特寫道:“我的職責就是用我的作品去賺錢,這毫無疑問。”

兄弟兩人就像商業公司中的聯合投資人,你可以把這個公司叫作“文森特· 凡· 高公司”,正如文森特向提奧保證的那樣,它會“把你數年來借我的錢都統統賺回來”。文森特也懂得商場裡的變通和適應原則,他曾在1883 年向弟弟承諾:“我絕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正兒八經的委託,無論要我去做什麽,不管我喜不喜歡,我都會盡量滿足要求,或者在需要時重做一遍。”

文森特用最基本的商業語言闡明自己的商業計劃,尋求弟弟的投資:“你看,我塗過顏料的畫布要比一塊空白畫布值錢。”他甚至寫信給提奧,提出了一個如果藝術生意失敗的替代方案:“我親愛的弟弟,如果我還沒有徹底完蛋,或者被這該死的畫逼瘋,那我就還會是一個商人。”

這有些過於樂觀了。文森特早就嘗試過做一個藝術商人,結果證明了自己在這一行沒什麽前途。但這也表明他確實有一些商業天賦——當境況變得艱難時,文森特的觀點是走出去推銷。

沃霍爾那句“好的生意就是最好的藝術”的名言難道僅此而已嗎?也許他的潛台詞是“最好的藝術家也都擅長做生意”。

凡· 高兄弟不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嗎?誠然,他們的合作並未取得立竿見影的商業成功,但倘若兩人沒有在30 多歲時就英年早逝,那他們應該能有機會享受到“文森特· 凡· 高公司”成功運作帶來的碩果—這個公司要是放到現在,肯定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有魅力的美術品牌之一。

自尋良機,

從無到有

藝術家和商人並不是一對矛盾的存在。積極進取是創意成功的關鍵,正如達· 芬奇(Leonardo da Vinci)曾經說過:“我長期注意到,有成就的人在機會面前很少會袖手旁觀或守株待兔,他們通常會走出去自尋良機。”

這便是藝術家的行事方式——去自尋良機,讓事情從無到有。

他們就像其他任何一個企業家一樣踐行著這一點。他們主動而獨立,雄心勃勃地去尋求而非逃避競爭。

必然會有一些人堅稱他們不喜歡藝術競賽,但藝術家們還是樂此不疲地參與其中。在藝術界中,不去追逐有現金獎勵的獎項和雙年展頒發的金獎章是寸步難行的。

對任何一位滿懷抱負的當代藝術家而言,這些都成了他們職業生涯中關鍵的一步,也是打通關係、建立品牌的良機。評獎征程是對藝術家的考驗,比如一位幸運兒——美國藝術家西斯特· 蓋茨,他曾獲得2015 年在加的夫頒發的國際當代藝術獎(Artes Mundi)。

伴隨著掌聲和媒體報導,西斯特接過了四萬英鎊的獎金支票,他當即便決定與其他九位入圍藝術家共同分享。這個舉動相當不同尋常且出奇大方,不過這位41 歲的藝術家既是雕塑家,又是企業家,還是位社會活動家,是我見過的最勵志、最有進取心的人。

Theaster Gates and his artworks

西斯特在芝加哥出生長大。這座城市的市中心和北區非常美麗,而西斯特居住的南區卻是木板房和空地凌亂排列著,孩子們在街角遊蕩,失業率居高不下,數以百計的槍擊事件在這裡發生,因此這裡也被稱為美國的“謀殺之都”。

南區約99.6% 的居民是黑人,根據西斯特的描述,“如果你看到這裡有白人出沒,他要麽是來找茬,要麽是個社會工作者,或者是個便衣警察”。

他將南區描述為“底層”,永遠只有人從這裡搬走,沒人願搬進來。西斯特在2006 年搬到南區,因為這裡房租便宜,而且只需步行一小段路就能穿過海德公園到達芝加哥大學。

西斯特買下一棟曾是糖果店的單層房屋,將屋內一個小房間改造成陶藝工作室。他醉心於手工藝,因為他喜歡將最普通的材料和泥土轉變為美麗且有價值的東西這個想法。起初,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副業,結果卻使他成了世界藝術名人堂的一員。

每逢周末,他會帶著自己做的瓶瓶罐罐去集市,但當他意識到人們會為了一個盤子或杯子討價還價(而這些東西都是他用雙手和心靈創造出的陶器)時。他決定,寧可把這些作品白送出去也不要通過商品買賣而自貶身價。

於是西斯特不再去縣上的集市,而是嘗試進入藝術圈,接受嚴苛的挑戰。

成功藝術家養成術!

2007 年,西斯特在舉辦了個人陶藝作品展。但是!他不告訴觀眾這些是自己的作品,而是說它們是一位叫山口莊司(Shōji Yamaguchi)的東方傳奇陶藝大師的佳作。

誰也不認識這位大師,其實他根本不存在。借助這個虛構的人物,西斯特企圖將自己的陶器轉變為藝術品。

西斯特為這位虛構的“山口先生”杜撰了一個縝密的身份背景,說他是在20世紀50 年代被密西西比州伊塔萬巴縣奇妙的黑色黏土吸引而來到美國,然後就留在了這裡,並娶了一位黑人妻子。1991 年,上了年紀的陶藝家攜妻返回出生地日本,而在這場旅行中夫妻二人不幸出車禍雙雙去世。

人們很喜歡這個展覽,對這位山口莊司景仰不已。過了一段時間,整個騙局的真相曝光之後,公眾的反應更加強烈。

藝術界充滿歡樂,西斯特是多麽有趣且聰明啊!這些陶藝作品固然不錯,不過藝術家才是最精彩的啊!西斯特· 蓋茨——觀念藝術家和神話製造者——成名了。

接下來是

真正有意義的事

接下來,他利用自己藝術家的身份去做的事情令人難忘並鼓舞人心。他對城市環境有著深刻的認識與熱情,繼承了他父母的宗教價值觀,更擁有出色的智力和藝術才能。這強大的組合還讓他擁有了能言善辯的天賦、行動者的本能以及傳教士般的熱忱。

他成了一位文化企業家:一位用自己的身份來改善周圍環境的藝術家。他可能是藝術界中最接近羅賓漢形象的人了。

在《藝術評論》Art Review雜誌公布的2014 年度“藝術權力百人榜”Power 100中,西斯特· 蓋茨與頂尖策展人、博物館館長和巨富收藏家們一道被排在了前50名。他的作品被一些很酷的人購買,被放在一些很酷的地方展示。

當你知道他賣出的是些什麽東西時肯定會感到驚異,因為它們是“垃圾”。至少它們都是用垃圾做的。

Theater Gates,Migration Rickshaw for Sleeping, Playing, and Building,2013. Wood, fabric, metal, plastic, Huguenot House remnants, 68 x 104 x 46 inches.

西斯特出沒於他那破敗的社區裡的荒廢建築中,用找到的廢舊材料,包括壞掉的地板、碎裂的混凝土柱和老舊的消防水管來組成自己的藝術作品。他撣去這些材料上的灰塵,給它們拋光並用精致的木框將它們框起來,營造出一種簡單的現代主義美感,然後將這些作品以高價出售。

這難道不是富有事業心的嗎?

然而,他的藝術事業的形式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充分利用了藝術和藝術家在社會中較高的地位,來努力使芝加哥南區發生積極的改變。

坦白講,他也驚訝於收藏家們會對他用廢品做的藝術品賦予如此高的經濟價值。但人們確實這麽做了。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們清楚西斯特會把賺來的這筆錢花在何處——去用來翻新這些材料原本屬於的房屋。他這麽做是出於最初發現這些東西時它們明顯缺失的某種愛與關切,這讓殘破的東西變得美麗。

當你漫步在南多切斯特大道時便能親眼看到這種改變,而有三棟房子絕對會立即吸引住你的目光。

第一棟是在南多切斯特大道6918 號的西斯特曾經的家和陶藝工作室,現在它叫作“聆聽之屋”Listening House,是一個放滿音樂唱片的小型文化中心,所有唱片都來自2010 年破產的瓦克斯博士唱片公司(Dr. Wax Records)的庫存。

下一棟房子在南多切斯特大道6916 號,是西斯特於2008 年金融危機後花幾千美元買下來的廢棄房屋。他用豎直條狀的簷板裝飾房子,並給它取名為“檔案屋”Archive House。他在屋裡放滿了過期的《烏木》(Ebony)雜誌、幾千本來自倒閉的草原大道書店(Prairie Avenue Bookshop)的書以及上萬張來自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的玻璃幻燈片。

最後一棟房子是位於南多切斯特大道6901 號的西斯特現在的家。他通常住在上層,而下層則是邀請當地居民看電影和上電影製片課的會客室和影院。西斯特同樣給它取了個新名字,叫作“黑色電影屋”(Black Cinema House),是西斯特在這條街上打造的第三個主題文化中心。

這些房子被統稱為“多切斯特計劃”Dorchester Projects,即展示一種創新風格的非裔美國人文化中心。

西斯特將自己改造舊房的過程描述為“浴火重生式的修複”,他向富裕的藝術收藏家們售賣房屋裡被遺棄的內飾,再用得來的錢讓疏於照管的房屋恢復生機。

我們必須讓勞動者的技藝更加純熟,感受更加敏銳。我們必須讓這些傳統回歸,我們必須讓勞動者重新獲得尊嚴。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世界將不會被科技綁架。靈巧的雙手能創造充滿機遇的新領域,而現在科技行業的家夥卻連改造自家的水管都不會—這可是真事。我看過人們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丟掉了工作,也看過一些人無法繼續維持家庭生計。理性的、受過良好教育的黑人或白人,一旦失去工作,工作帶給他們的尊嚴也就蕩然無存了。

在面對自己的生活、事業還有周圍居民的生活時,這個想法一直在西斯特· 蓋茨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推動著他。他的作品就是要表現那些被拋棄的東西,為社區提供經濟上的和社交上的催化劑,並發揮他所掌握的城市規劃的專業知識去投入到官僚社會的邊緣,試圖讓政策發生調整,從而通過改變對一棟房子、一個街區的公眾感知來振奮貧困地區。

他具體地實踐了沃霍爾的“好的生意就是最好的藝術”的至理名言。生意就是西斯特的藝術,反之亦然。他認為“藝術家真正的力量不在於能夠將一瞬間轉化為金錢,而在於能夠改變世界。到處有人做著可怕的事,破壞著我們的世界—磨平山頂、製造戰爭,是時候該有人用創造性行為去反抗這些破壞的行為了”。

我們知道藝術世界是喧囂擁擠的,但一個藝術家能承認這一點,並且更進一步地公開利用這一點是很不尋常的。西斯特· 蓋茨的藝術是政治的、有力的,具有堅定的批判性的,坦然地依靠著他的藝術家身份。

他把這個忙碌喧囂的藝術世界變成了一件藝術作品,它將藝術家的進取心表現了出來。

如今他已經擁有了幾條街、幾棟漂亮的房子和一個為他翻新的每棟建築製造家具和配件的巨大工作室。“材料的詩學”深深吸引著他,他認為舊材料都“值得”被賦予新的生命,因為它們“代表了其他歷史,代表了其他人”。

現在的西斯特是一位“像藝術家一樣做生意的房地產開發商”,還是一位“像房地產開發商一樣做生意的藝術家”呢?這其實都無所謂。如果他的財富是靠修繕周圍社區的個人重建計劃帶來的,那我們祝他好運。關鍵是,他以藝術之名收獲了太多東西。

他構建了一個全新而激進的經濟模式,這全得益於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本文節選自《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有刪改

為大眾揭秘藝術家的小秘密

順便帶你看懂當代藝術

還是一本送給藝術家的成功指南(那不太可能,但撥雲見日絕對厲害)

點上圖買啊~

只要25塊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