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敬一丹做客「湖湘大學堂·女性講壇」講述「我的家信我的家」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24日訊(記者 黎鐵橋 實習生 李林俊 通訊員 易冰莎)今天,著名節目主持人敬一丹做客「湖湘大學堂·女性講壇」,為省直廳局的部分女乾部、女職工以及湖南女子學院和長沙財經學校的師生作了題為「我的家信我的家」的演講。本期「湖湘大學堂·女性講壇」由湖南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省婦聯主辦。

青春歲月最痛苦的是無書可讀

「我問一個問題:大家還寫信嗎?家裡還留在有信件嗎?」今天下午,敬一丹出現在她的「粉絲」面前時,以這樣的問話開始了「我的家信我的家」的主題演講。

她說,小時候發現家裡的床鋪底下放著爸媽年輕時候寫的情書,自己非常好奇。這都是媽媽整理的,一共有1700多封家信。那時候沒有手機,電話也不普及,家人、朋友的聯繫主要靠寫信。13歲時,敬一丹的父母都去外地工作,姐姐也成為知青去北大荒插隊落戶了,她成了家裡年齡最大的孩子、兩個弟弟的「家長」,寫信就成了她的「必修課」:給父母彙報家裡的開支、向父母「告狀」曆數弟弟們的種種不是,給姐姐寄縫補用的補丁……常常是一次要至少寫3封信。然後,自己就天天盼著爸媽和姐姐的回信。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正是求知慾最強的時候,敬一丹卻無書可讀。上語文課沒有課本,老師拿一張《人民日報》作為課本,照著上面的《社論》念一通就是學習議論文,念一篇通訊就是學習記敘文。敬一丹家隔壁就是黑龍江省圖書館,但成天大門緊閉。有一天,敬一丹和幾個小夥伴想出了一個妙計:去給圖書館做整理圖書、打掃衛生的義務勞動,換來看書的機會。圖書館工作人員很喜歡這些愛讀書的孩子,允許他們做完義務勞動之後帶一本書回家看。這樣的閱讀給敬一丹打開了一個完全嶄新的天地:原來書中的世界是如此美麗迷人。

17歲時,敬一丹也成了一名知青,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小興安嶺青河林場當了5年知青,在林場修路。她成了知青點寫信、收信最多的人。父親給她寫信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描寫了保爾修路,他在修路時認識了冬妮婭。「可那些年,一個十七八歲女孩的身體在瘋長,腦袋卻『荒』著,因為無書可讀。」敬一丹說,她非常想上學,特別渴盼能成為一名工農兵學員。1976年,她幸運地成為最後一屆「工農兵學員」,終於有機會與熟悉的校園、圖書館親密接觸了,她成了一名經過貧下中農和基層乾部群眾推薦上大學的「末代工農兵學員」,雖然有遺憾,仍是人生成長路上的一個「不幸中的萬幸」。

每一個小家庭的記錄匯聚成國家「大家庭」的歷史

敬一丹最初的理想並不是做一名新聞記者,而是當老師。她後來從事新聞工作,跟全家人愛讀書、愛寫信、愛記錄有關。她的媽媽乾了一輩子警察,為了不讓自己的孫輩認為「奶奶就是廚房裡乾活的大媽」,這位警察大媽拿起筆,記錄下自己的警察人生,撰寫了一本《一個女警察的自述》。後來,有個長輩對敬一丹說:「你媽媽就是一個被警察工作耽誤了的總編輯。」

如今已是微信時代,尋找書信的價值還有意義嗎?敬一丹說,家書是他們一個小家庭的記憶,又超出了小家庭記憶的價值。「我們每一個小家庭的記錄,匯聚在一起,就是國家這個『大家庭』的歷史。」敬一丹說,她希望在微信時代,能有更多人再次提起筆寫信,既是為了不忘前輩,也是給後輩留存一份自己的鮮活記憶。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