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智慧風場建設剛起步 投資需警惕頭腦過熱

“今年風能展會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是,幾乎每家參展商都把數字化作為很重要的展出內容,甚至單獨展示。”10月18日,在2018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18)的“全球風電CTO論壇”上,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副總裁繆駿在演講時表示。

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風電場的應用,如何通過這些最前沿的技術,實現數字化時代下風電行業的變革,打造智慧風場,已成為整個行業共同關注的話題。

2016年2月,國家頒布《關於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建設智能風電場、智能光伏電站,以及智慧運營雲平台。

受政策刺激,國內眾多風機制造商、開發商已於近年先後布局數字化業務,逐漸形成一股熱潮。但目前看,智慧風電場仍處於起步階段,且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概念。

在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辛克鋒看來,智慧風電場,是通過數字化、資訊化、網絡化的技術,實現各控制系統、設備之間的互聯,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風電場的可視化。

通過運用大數據、智能優化控制、智能決策、支持等技術,智慧風場最終可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最優資產配置、最高利用效率、最少成本指出、最小人力強度及最大的效益。

“智慧風電場是未來提升風電競爭力、實現平價上網的重要手段。”辛克鋒指出,但智慧風電場的投入,一定要遠小於其帶來的綜合效應產出。

繆駿認為,風電企業在智能或者數字化方面投入的每一分錢,都應該有所回報。“不要太過熱鬧,應適當地澆一點冷水。”他說。

根據一項關於2016年中國製造型企業智能化水準的統計,達成電腦化的佔19%,資訊連通的佔41%,設備可視化的佔28%,預測預警僅有2%,自身控制的只有2%。智慧風電場的發展任重道遠。

“數字化轉型舉步維艱,數據治理難,落地推廣難,實用難。”繆駿認為,智慧風電場的建設仍存在不少問題。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大數據專家張方紅表示,由於中國風電產業起步較晚,設備資產、檢修和維護的粗放管理,是增加風電落地成本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的運維管理模式終將被淘汰。

設備屬於重資產範疇,維修和維護成本很高,迫切需要利用數據來進行智能維護,降本增利。“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把巨額的診斷成本變成巨額的診斷資產,是風電場管理的一大痛點。”張方紅說。

風電場逐漸下滑的盈利能力、上升的設備數量、海量增加的風機運行數據、風電自身分散和不可控的特點,都將成為智慧風電場建設的痛點。

張方紅指出,風電場的數字化建設,不能完全同智能化的建設劃等號,“如何從數據中挖掘業務鏈中因果性,並利用其解決業務問題,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層面,才是挑戰所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